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3|回复: 5

[语 言 学] [原创]浅析中文系男女生在批评言语行为上的异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1 02: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篇打算作为期末作业的论文,先把初稿放上来,请老师同学们看看,指点一下...

多谢!

------------------------------------------------------------------


浅析中文系男女生在批评言语行为上的异同


赵云


【摘要】批评言语行为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研究具有汉语言的研究者和使用者的双重身份的中文系学生在批评言语行为上的特征,男女生的特征的异同,以及异同出现的原因,应该是具有一定价值的。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发现中文系男女生在批评言语行为上呈现“大同小异”的总体趋势。而原因主要在于学院氛围和性别角色。

【关键词】中文系;男女;批评言语行为;异同

 

一、前言

 

《现代汉语词典》中,“批评”词条解释为:1、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论好坏。2、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两个义项中,义项一是基本的,义项二则是后起的,不过,从语用概率看,“批评”在目前的语言生活中,一般比较多地表示的还是义项二,本文所要讨论的也正是这样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批评言语行为:即以语言“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的行为。

中文系的学生具有汉语言的研究者和使用者的双重身份,因而在批评言语行为上应该具有某些独有的特征。然而,尽管专业氛围的耳濡目染作用是相同的,男性和女性天生的性别不同导致了这种外部作用的对象有本质区别,所以中文系的男女生在批评言语行为方面是一定存在差异的。

笔者拟通过对自身所在的中文学院学生进行一定调查研究,粗浅的找寻这种特征的异同,以及探索异同背后的原因。

 

二、调查方案与调查纪略

 

方案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2010级共有学生40名,其中男生12名,女生28名。由于个人精力和时间限制,考虑到男女人数的客观差距,且为了确保调查对象的平等地位,笔者将调查对象选择为本年级的9名男生和22名女生,并且以随机抽取的方式22名的结果中抽取9份作为统计材料,与9名男生的结果作为最终的比较材料。

为了取得尽可能科学可靠的现实材料,笔者在前期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题目如下:

 

请设身处地的调动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话,对如下表格列举的情景中的行为主体提出批评。

 

[原创]浅析中文系男女生在批评言语行为上的异同

[原创]浅析中文系男女生在批评言语行为上的异同

 

纵向上,笔者设计了如上5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冲突情景,拟从3个角度引导被调查者发生批评言语行为,即:

1、上下级关系,包括工作上的上下级与亲情上的长晚辈的矛盾(情景一和情景四)

2、利益关系,包括公共利益和切身利益受到侵犯(情景三和情景五)

3、商业关系,即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冲突(情景二)

 

    横向上,笔者设置了五个观察点,以对每个情景的批评言语行为(句子)特点进行统计和归纳,从而获得下一步分析的材料,即:

1、句子的完整度,即句子的基本成分是否齐全

2、直接或间接,即批评言语行为是针对动作发起人,还是言他物而影射

3、关注言外或言后行为,即说话的目的在于让被批评者认识错误,还是进行改正

4、肯定句或否定句,即批判语句的主体是推崇正确行为,还是反对错误行为

5、问句或非问句,即批判语句通过疑问语气(正问和反问),还是非疑问语气(陈述和感叹)

 

过程简述:

以设计好问卷为起点——

第一天,笔者在专业课上向女生发放了问卷,很有效率的获得了反馈;

第二天,笔者在另一节专业课上向男生发放了问卷,效率依然。并且得到了语言学概论课老师的一些指点。

第三天,笔者进行了调查结果的统计,并开始了初步的分析思考。

调查分析结果见下文。

 

三、中文系男女生在批评言语行为上的异同简述

 

总体上,中文系男女生的批评言语行为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特点——

1) 在利益问题上,批评言语行为的特征几乎完全一致:

在涉及切身利益时,他们都惯于使用成分完整、针锋相对且关注言后行为的肯定型非问句进行批评;

在公共利益受侵犯时,他们所使用句子也大致相同,区别仅仅在于——男生更倾向于针锋相对,而女生稍微倾向于婉转表达。

例如:(男)东门那儿有修手机的,交给你了。

     (女)你要对我的手机负责。

2) 在商业关系上,批评言语行为的大体一致:

面对服务者的恶劣态度,他们也是以成分完整、关注言后行为的肯定型非问句进行批评;

区别体现在细节。句式上男生比女生更为完整,同时男生的态度比女生更加直接。

例如:(男)请你态度好一点!

     (女)我是顾客,顾客就是上帝!

3) 在上下级关系上,批评言语行为的特征在原则上保持一致:

工作上,他们惯于以成分完整、表意直接的非问句进行批评;

亲人上,他们则多用成分完整、表达委婉的非问句进行批评;

此时的区别已然有些突出,笔者将其作为下一部分的论述材料。

 

    也就是说,中文系男女生的批评言语行为的最大共同点是“句式完整”和“非疑问语气”,并且在大多数时候,他们更乐于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

 

    同时,如果从细节问题上分析,中文系男女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1) 对待上下级关系

工作间上下级冲突——

男生更关注言后行为,而女生更关注言外行为;

男生多采用肯定语句,而女生多使用否定语句;

例如:(男)端着饭碗,就要对得起它。

     (女)你向我承诺过会认真对待工作,一转眼就违反约定,以后怎么信任你?

亲人间长晚辈冲突——

男生更关注言后行为,而女生更关注言外行为;

男生多采用否定语句,而女生多使用肯定语句;

例如:(男)作为母亲要更多地了解孩子,不要想当然的就批评自己的孩子。

     (女)其实你家孩子挺乖的。

 

2) 对待公共利益关系

男生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观点

女生更倾向于间接表达观点

例如:(男)我可以投诉你!

     (女)我不当你的上帝,你也甭做我的阎王。

 

四、对如上现象的成因简析

   

    批评言语行为必然会受到说话人自身所处的条件的影响,调查对象的个体差异,如:受教育程度、年龄、职业、性格、性别、职位等都会对批评言语行为产生影响。鉴于调查问卷中已经假设出了年龄、职业、职位等条件,同时随机抽取的不记名问卷无法显示性格特点,本文的讨论对象主要有两点——学院氛围与性别角色。

 

1)         学院氛围

对外经贸大学的整体氛围追求高效简洁,难免使学生出现浮躁情绪;而中文学院由于课程设置方面与其他学院的明显差异,或者说中文系课程本身具有的经典性、长远性。再加上中文系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接受的更加专业的训练,潜移默化当中,中文系学生在批评言语行为上就很可能出现口语书面化,批判理性化,说理针对化等特性——即上文提到的“句式完整”、“非疑问语气”、“直接表达”等特点。

2)         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意指社会按照人的性别分配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男女两性由遗传决定,然而,男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则是从儿童时期接受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事实上,人们从一降生,就因性别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和引导。

总的来看,女性较多谈论的话题往往涉及个人,关心当前,而男性喜欢的话题则相反,较少直接袒露自我.与即时情景常保持一定的距离。女性在交谈中表现得比较合作,男性在交谈中常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倾向于由自己来控制话题的选择与说话的机会。

这可以解释为何本次调查中,男生更关注言后行为,而女生更关注言外行为,以及细节上,男生倾向于直接表达,而女生倾向于间接表达。

3)         可能存在的其他因素

由于笔者能力与文章篇幅有限,有一些更加深层次的因素没有进行考虑,在此简单列举:

权势因素;

传统等级观念;

道德观念;

家庭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暂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2 20:42:4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02: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WORD上复制粘贴过来怎么出现这么多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1 18: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来的创意很好!靠调查来获得真实材料。先提几个问题:

1、三个调查角度大家知道吗?如果你的初衷大家不知道,填写时可能会受到一些别的因素的干扰,比如,情景五“同学弄坏自己的手机”,填写时能会受到行为主体与自身关系的影响,比如两人的交情程度;至于“爸爸弄坏了自己的手机”、“领导弄坏了我的手机”,同样是自身利益受侵犯,批评的结果更会有差别。

2、你发的问卷让大家填写的是对五种情景的评论还是批评?

3、对话形式还是叙述形式是任意的吗?因为我看到你列出的回答里两种形式都有。

另外,“3、关注言外或言后行为,即说话的目的在于让被批评者认识错误,还是进行改正”,这条都是言外行为,不牵涉言后行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1 19:25:5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00: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1、为了追求自然的语句,没有让同学们一定按照哪个角度来说话。问卷上的要求让他们尽量从事外人的角度来说。尽管有的时候可能需要代入角色,我觉得句式上应该没什么大大影响。
2、是批评。
3、“关注言外行为或者言后行为”的意思是,这句话说出去了,是让人认识错误,或者促使其改正...我觉得前者就偏重句意,后者会出现一些明显的标志来提示后面的行为。

应该说这个调查其实可以也应该做很深...但是看了一些数据库里的论文,觉得我现阶段能力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2 11: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云来在2011-12-12 0:17:33的发言:
1、为了追求自然的语句,没有让同学们一定按照哪个角度来说话。问卷上的要求让他们尽量从事外人的角度来说。尽管有的时候可能需要代入角色,我觉得句式上应该没什么大大影响。
2、是批评。
3、“关注言外行为或者言后行为”的意思是,这句话说出去了,是让人认识错误,或者促使其改正...我觉得前者就偏重句意,后者会出现一些明显的标志来提示后面的行为。

应该说这个调查其实可以也应该做很深...但是看了一些数据库里的论文,觉得我现阶段能力不足...

3、“关注言外行为或者言后行为”的意思是,这句话说出去了,是让人认识错误,或者促使其改正...我觉得前者就偏重句意,后者会出现一些明显的标志来提示后面的行为。

只要是说话人主观意图,不管是哪种意图,不管使用了什么动词和句式,都是言外行为;我理解你的意思,你可以斟酌一下表述,比如“更关注事件本身或是更关注言后行为”;论文尽力去做就行了,不管最终做到什么程度,能够实践一下这种主题和方法都很有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2 13:10:4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4 16: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关注过这篇文章,一直没时间过来说一句。

 

 从题目看来,《浅析中文系男女生在批评言语行为上的异同》,我以为会强调中文系的男生女生和其他专业的男生女生,在批评某件事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通篇看下来,好像并没有切实的资料来进行详细的对比,只在最后一部分提到了贸大的整体氛围和我们院的小氛围,可惜也没有资料来证明这一点。

 

我觉得云来给自己出了个难题,论文题目是越小越好,可是越小就意味着限制条件就越多,而选择并确定适合于期末论文的限制范围就很难了。如果题目改成,《男女生在批评言语行为上的异同——以经贸大学中文系2010级学生为例》,感觉和文章会更贴合。

 

其实你的论文我大部分看不懂……(真对不起我语用学的91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23:04 , Processed in 0.1136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