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忙着改卷登分,白水交待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快成心病了。我慢慢写,思路可能也还没完全理清,各位见谅。
关于奢侈品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学科,我尽可能理一下我了解的相关领域及研究:
1、人类学领域莫斯和马林诺夫斯基对部落“炫财冬宴”(Potlatch,有时也译成“夸富宴”)的研究,以及(法)巴塔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无理性消费(他更倾向于用“浪费”)的研究。
2、(法)波德里亚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要是“生产主义视角”,但有两个概念对消费文化研究,包括对奢侈品消费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即哲学上的“异化劳动”概念和经济学上的“商品拜物教”概念)出发,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提出了“符号价值”(他前期最重要的三部著作《物体系》、《消费社会》和《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此来解释夸示性消费(奢侈品消费)为什么会出现并长期存在。
3、波德里亚的“符号价值”又和社会学家凡勃伦(有译维布伦的)在《有闲阶级论:关于体制的经济学研究》提到的“夸示性消费”有内在的联系;
4、(法)布尔迪厄的《区分:鉴赏判断的社会批判》则指出,人们的消费趣味表现和证明了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和等级,即消费具有“区分”作用,这也同样源自《有闲阶级论》;但消费“惯习”作为一种结构,既是被型塑的,受到特定的存在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塑造,又是动态的,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因此消费主体既是被决定的,又是能动的。
概念界定及概念的演变史参看天马提到的克里斯托弗·贝尔的《奢侈的概念:概念及历史的探究》,可以有较全面的了解。
我个人的理解,最基础的研究起点,是人类学里的“炫财冬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商品拜物教”)和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然后法国、德国的一批学者巴塔耶、波德里亚、布尔迪厄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等都有不同角度的进一步阐发。
以上所及大多是理论上的探讨,是最基本的。
具体的研究,特别是实务的研究,天马应该更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