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3-2-18 22:59 发表
回复 5# 灵儿的帖子
写草书是有规律的,一般依据名家的写法,比如王羲之的、孙过庭等等的字形,需要练习和记忆,有不少书法理论家不断在总结草书规律和理论,指导学习者实践;但书法是艺术,最强调个性,尤其是草书 ... 嗯,剛看了下,很多圖不知怎麼打不開了。 行草強調個性,那如果按本帖的例子,髪因草書簡化為“发”,再被推廣,那就是個性被整體承認了,哈哈 書法里最不愛練楷書。四年級以前,我的硬筆字都是標準筆劃,工整大方,經常被表揚。四年級下開始厭倦了四平八穩的低效率,擅自潦草了起來。中學時出板報,字一直備受爭議。大部份同學還是喜歡的,師長那兒得到的肯定不多。初三暑假長,媽媽拖著我去附近一個有名的伯伯那兒雕琢,從毛筆楷書練起。我真是沒練楷書的天賦,兩個月下來只練會了握筆,軟筆字相比其他孩子並不突出。暑假末,伯伯知道我一上高中不可能再寫字了,於是教我幾個常見的行草書寫,並以教會我一筆成行的《楓橋夜泊》作紀念。這下完了,我一下喜歡上行草,這首《楓橋夜泊》我也是一學就會,至今未忘。 高一后我的硬筆和粉筆字基本上每天都在蛻變,每一期板報字體都不一樣。後來我開始體會這種紙面上濃縮的行為藝術,它本和武術、舞蹈、體操無異,只是限於使用工具的婉約,更大地發揮了腦力思考,縮小了體力消耗。同時我也理解了,很多東西苦練是練不來的,尤其是這種方寸間的格局,技藝高低其實是思維活躍程度的直接體現。一個腦子很活躍的人,學習東西會更有優勢,能領略到的程度也更高。 另外,書法里最喜歡一個名詞,“灰白”,意猶未盡的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