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冰问

[文 学] (转帖)《第七天》:匆匆忙忙地代表着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 19: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8-2 11:36 发表   小即兄是说那些“报道”很精彩?还是说报道出的那些事件很精彩?

 

主要是指事件,故事,不过,许多时候,报道本身也写得很有文采,这应该是从《南方周末》开始的一种新闻文学化的倾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1: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看到这篇《时光的面纱》,亦是《第七天》的一篇书评。原帖声明不允许随意转载,贴个链接上来:http://www.lifeweek.com.cn/2013/0704/41382.shtml
看了作者的举例与对比,对”非虚构小说“有了些新的理解:
非虚构写作惯用的从一点出发,从细节里折射整个社会的这种见微知著的写法,在这里被置换成了从多点出发,从四处向一个核心聚合,以讽刺社会。与非虚构写作相悖的是,这里没有一处对话来自当事人口述,没有一个当事人是纯粹的某一事件的当事人。真实的外表下仍是虚构。如果说非虚构写作正是用无比强硬的资料性事实撑起了整部作品,从而给了作品一定程度的历史性的话,那么余华的写法无疑消解了这种历史性。
作者称”非虚构小说“是种”非常严苛而且危险的写作“,就文中的举例(尤其卡波特的创作经历)来看,确是如此,后来又看到了这篇《非虚构写作的极致》:http://www.lifeweek.com.cn/2013/0606/40969.shtml  觉得即使并非所有”非虚构写作“都如作者所言是”严苛“而”危险“的,至少也是基于大量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所有的材料绝非浮于表面、人尽皆知的,而这些准备工作可能耗费大量精力与时间,需要足够的坚韧、忍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7:53 , Processed in 0.07779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