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你说的第三点,“史学研究”和文学评论的关系,这个说起来还真有点复杂。从道理上来说,某段文字是否为曹所做、是否符合曹原意和它写的好不好,其实是不同的命题,不宜混着说,这也就是我反对以文字优劣来断作者问题的原因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文字做某些类型的局部赏析时,确实可以抛开作者问题。但如果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红楼梦》的文学鉴赏,问题就又没这么简单了,因为,毕竟,文学鉴赏并不仅仅局限于字句表现力,也还包括对人物刻画和作者用心的分析,等等,这时,能说作者问题无关紧要么?作者是像胡适说的,是个追怀繁华旧梦的公子,还是像蔡元培说的,是反清复明的志士,对如何阐释《红楼梦》的意义走向影响太大了。所以《红楼梦》的作者问题,成为新红学和索隐派两路兵家的必争之地,道理就在这儿。
白水兄所言极是。我的确是忽略了《红楼梦》具有自传性质的这一因素,其实想想就算没有自传性质,文字也会受到作者经验和观念的影响,理论上甚至这种影响不可避免。看来长期受本文分析的影响,我大概形成了一些思维定势或者说盲点,自己都很难发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