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木兰晓芙

[语 言 学] 你还会讲家乡话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8 00: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4-2-24 09:05 发表 木耳君说到的“方言歧视’,我有过亲身经历。但觉得称之为“流毒最深‘,有些太言重了。
我说的前提是在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中,木兰师可以随便举几个比之更深的地方保护主义才有说服力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 09: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4-2-22 20:07 发表
社会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很难有一个一致的结论。举个例子虽然方便,尽管无法全面深入,但却有助于人们的思考。比如说,作为现代民主妥协的一种重要方式,投票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如果要决定,是否在北京公交上方言报站,那么,应该让谁来投票?是由说北京方言的人,还是有北京户口的人,还是到过北京的人,还是全国人民?如果不需要投票,又该由谁决定,凭什么决定?总之,这里面总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原则,并符合一定的决定理由。

至于“流毒最深”这一点,如果大家愿意思考或者挖掘的话,自然能提出来很多,解释固然好,但大家来讨论也未尝差。另外,研究西夏文和扶持少数民族语言,一般来看,不至于新损害别人特别多的利益。

 

你说到的“应该让谁来投票”的问题,很有意思,可以往下深挖出很多东西。

 

至于我说到研究西夏文和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是从你那句“个别人想学爱学,那是自由”这句话来的,用意是提醒,如果仅仅是这么个理由,似乎不太有说服力,因此想让你说出更多的用以支持你主张的依据。至于方言保护是不是流毒最深的一种,这似乎也得看怎样来保护。就拿用方言报站名这事儿来说,如果不是只用方言报站名,而是在普通话报站名之外,加播一道方言报站名,这算不算方言保护,又是不是流毒甚深呢?再比如,对后继乏人将要失传的方言说唱艺术做录音录像整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 10: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3-2 09:56 发表 你说到的“应该让谁来投票”的问题,很有意思,可以往下深挖出很多东西。 至于我说到研究西夏文和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是从你那句“个别人想学爱学,那是自由”这句话来的,用意是提醒,如果仅仅是 ...
加播方言报站明显属于过度保护,在全国人民的首都北京,不知该加播何种方言?也许加播维语能更少惨案。录音录像属基本的文化传承和研究,当然该支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 10: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方言保护这事儿,我只能说,我理解一些专家的想法,从保持文化的多元性这个角度来看,很多东西的衰落或消失都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事儿,但惋惜归惋惜,衰落或消失的大趋势却改变不了。满清皇帝何尝不想保护满语,但结果又怎样呢?不用等到民国,乾隆时代就已经是什么情形了?再说了,就算是今天还存在的方言,哪一个又不是无时无刻地处在变化中,今天湖南方言念出来的楚辞,跟屈原时代念出来的一样?消亡,变化,融合,这些都是常态,不但语言是如此,各种文化载体,哪个不是如此?旧体诗,书法,京剧,……,由文化舞台的主角变成龙套,哪个不可惜?但可惜归可惜,谁也不可能再翻回到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 10: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4-3-2 10:05 发表 加播方言报站明显属于过度保护,在全国人民的首都北京,不知该加播何种方言?也许加播维语能更少惨案。录音录像属基本的文化传承和研究,当然该支持了。

 

加播方言并不是说处处都加播各种方言,而是指在某方言区加播该地方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 10: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欧阳柳 于 2014-2-27 22:06 发表 这次回来遇到一个四川妹子(嫁到我们那)跟我一起搭大巴去南昌火车站,她说他们那人普通话说得都很不好,我说,我们江西也说得不好。她说,不一样。我们四川话跟普通话很相近。但你们江西话跟普通话几乎是两种语言。。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认为东北人一般说不好普通话,就是因为和普通话太接近了,缺少那种对差异的特别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 11: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3-2 10:13 发表   加播方言并不是说处处都加播各种方言,而是指在某方言区加播该地方言。
这个的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就现在的情形来看,基本上是发达的地方保护方言的力度比较大,比如京沪穗。至于有些方言区,保护到底是好是坏还很难说。如果可以的话,方言区的人们掌握英语一般要比牢记方言划算得多。
[ 本帖最后由 木耳 于 2014-3-2 11:2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 11: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3-2 10:11 发表 对方言保护这事儿,我只能说,我理解一些专家的想法,从保持文化的多元性这个角度来看,很多东西的衰落或消失都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事儿,但惋惜归惋惜,衰落或消失的大趋势却改变不了。满清皇帝何尝不想保护满语,但结 ...

这个叙述比较客观,也认同这么个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 17: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会,因为经常跟爸爸妈妈打电话。但的确是越来越没有那么纯正了,譬如欧阳那个“泻肚子”的例子一样。上大学之后大家都会说普通话,略奇怪和尴尬的时候现在和高中头学见面和打电话说普通话已经很正常……不过很多话,特别是普通话没有对应词句,唯有方言能表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9:56 , Processed in 0.05704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