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從表意文字到語素文字
確定一種文字的性質所採用的標準,就是看這種文字的基本單位記錄的是什麼樣的語
言單位。
1.
索緒爾的表意文字說
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最早對漢字的性質做出了明確的論斷,他說:
只有兩種文字體系:(1)表意體系。一個詞只用一個符號表示,而這個符號卻與詞賴以構成的聲音無關。這個符號和整個詞發生關係,因此也就間接地和它所表達的觀念發生關係。這種體系的古典例子就是漢字。(2)通常所說的“表音”體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詞中一連串連續的聲音摹寫出來。表音文字有時是音節的,有時是字母的,即以語言中不能再縮減的要素為基礎的。
他認為確定文字的性質要看文字和它所記錄的語言的關係,而不是看文字內部的構造。
2.
布龍菲爾德的表詞文字說
他在《語言論》中說:
從表面上看,詞顯然是首先用符號表現在文字里的語言單位。用一個符號代表口語里
的每個詞,這樣的文字體系就是所謂表意文字(ideographic writing),這是一個很容易引起誤會的名稱。文字的重要特點恰恰就是,字並不是代表實際世界的特征(“觀念”),而是代表寫字人的語源的特征;所以不如叫做表詞文字或言詞文字(word-writing/logographic writing)。
他認為“表意文字“這個名臣容易使人誤會為文字直接表示觀念,其實文字直接表示的是語言里的詞。因此,叫“表詞文字”較為妥。
3.
趙元任的語素文字說
他在《語言問題》中說:
用文字來寫語言,可以取語言里頭各等不同尺寸的單位來寫。……在世界上同形的能
寫全部語言的文字當中,所用的單位最大的文字,不是寫句、寫短語的,是拿文字一個單位,寫一個詞素,例如我們單獨寫一個“毒“的字形來寫”毒“這個詞素。……以上是講用一個蚊子單位寫一個詞素,中國文字是一個典型的最重要的例子。……它跟世界多數其他文字的不同,不是標義標音的不同,乃是所標的語言單位的尺寸不同。
4.
呂叔湘等讚同語素文字說
呂叔湘在《漢語文的特點和當前的語文問題》一文中說:
世界上的文字,它的形式多種多樣的,但是按照一定的原則來分類,也就是按照文字黨代表的方式來分類,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是音素文字,一個字母代表一個音素(又叫音位)。英語、法語等所用的拉丁字母(羅馬字母),俄語、保加利亞語所用的斯拉夫字母,都是音素文字。第二類是音節文字,一個字母代表一個音節,就是輔音和元音的結合體。日語的字母(假名)、阿拉伯語的字母,都屬於這一類。音素文字和音節文字都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字母原則上都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的是偶然的例外。第三類文字是語素文字,它的單位是字,不是字母,字是有意義的。漢字是這種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漢字以外的文字都是形和音的結合,只有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
朱德熙、李榮軍讚同語素文字說。
5.
語素-音節文字說和音節-語素文字說
這兩種理論和語素文字說在實質上一致的,不過突出了漢字的特點:一個漢字是一個音節。葉蜚聲、徐通鏘在《語言學綱要》中說:
漢字由於種種原因始終維持者意音文字的格局。它是一種語素-音節文字,即每一個漢字基本上記錄語言中的一個單音語素;少數語素不止一個音節,只能用幾個字表示,但每個字記錄一個音節。
尹斌庸在《給漢字“正名”》一文中說到:
一個漢字基本上代表一個語素。從語音上來說,一個漢字又表示一個音節。因此,綜合上述理由,我們建議把漢字定名為音節-語素文字,或簡稱語素文字。這一名稱較好地反映了漢字的本質特點。
二、
反對漢字是語素文字的意見
1.
鄭琳曦的意見
《漢字記寫的是漢語的哪個層次?》,語文建設1988年2期:
漢字根本不是什麼“語素文字”;在古代,它主要是記寫單音節詞的文字;在現代,它是記寫單音節的詞和詞素以及音節的文字。
2.
裘錫圭的意見
詳見前文。另外,參照王伯熙《文字的分類和漢字的性質》一文,載於《中國語文》1984年2期10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