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18|回复: 9

[文 学] zt:废名《万寿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3 15: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即注:废名的好,是早知的,也早早买下一整套《废名集》,然一直放着,没有看。看一样东西总需要机缘,合适的心境。这个暑假终于翻开读了一些,享受得很。看完之后,总还在舌尖回味,甘美怡人。进入这个世界,需要冷清的心,好比浸在溪水里的鹅卵石,冰冷冷地发光,明亮透彻地唤醒了过去的生命、时间。

转载一篇《万寿宫》。



      到今日,我们如果走进那祠堂那一间屋子里,(二十年来这里没有人教书)可以看见那褪色的墙上许多大小不等的歪斜的字迹。这真是一件有意义的发现。字体是那样孩子气,话句也是那样孩子气,叫你又是欢喜,又是惆怅,一瞬间你要唤起了儿时种种,立刻你又意识出来你是踟躇于一室之中,捉那不知谁的小小的灵魂了,也许你在路上天天碰着他,而你无从认识,他也早已连梦也梦不见曾经留下这样的涂抹劳你搜寻了。

  请看,这里有名字,“程小林之水壶不要动”,这不是我们的主人公吗?

  同样的字迹的,“初十散馆”,“把二个铜子王毛儿”,“薛仁贵”“万寿宫丁丁响”,还有的单单写着日月的序数。

  是的,王毛儿,我们的街上的确还有一个买油果的王毛儿,大家都叫“王毛毛”了,因此我拜访过他,从他直接间接的得了一些材料,我的故事有一部分应该致谢于他。

  “万寿宫丁丁响”,这是小林时常谈给他的姐姐听的。万寿宫在祠堂隔壁,是城里有名的古老的建筑,除了麻雀,乌鸦,吃草的鸡羊,只有孩子到。后层正中一座殿,它的形式,小林比作李铁拐戴的帽子,一角系一个铃,风吹铃响,真叫小林爱。他那样写在墙上,不消说,是先生坐在那里大家动也不敢动,铃远远的响起来了。

  冬天,万寿宫连草也没有了,风是特别起的,小林放了学一个人进来看铃。他立在殿前的石台上,用了他那黑黑的眼睛望着它响。他并没有出声的,但他仿佛是对着全世界讲话,不知道自己是在倾听了。檐前乌鸦忒楞楞的飞,屙的矢滴在地下响,他害怕了,探探的转身,耽心那两旁房屋子里走出狐狸,大家都说这里是出狐狸的。

  跨出了大门,望见街上有人走路,他的心稳住了,这时又注意那“天灯”。

  凡属僻静的街角都有天灯的,黄昏时分聚着一大堆人谈天,也都是女人同小孩。离小林家的大门不远有一盏,他在四五年前,跟着母亲坐在门槛,小小的脸庞贴住母亲的,眼睛驰到那高高的豆一般的火。他看见的万寿宫门口的天灯,在白天,然而他的时间已经是黄昏了,他所习见的自己门口的灯火,也移在这灯上,头上还有太阳的唯一的证据,是他并不怕,——夜间他一个人敢站在这样的地方吗?灯下坐着那狐狸精,完全如平素所听说的,年青的女子,面孔非常白,低头做鞋,她的鞋要与世上的人同数,天天有人出世,她也做得无穷尽,倘若你走近前去,她就拿出你的鞋来,要你穿着,那么你再也不能离开她了……。

  想到这里,小林又怕,眉毛一皱,——灯是没有亮的,街上有人走路。

  气喘喘的回去见了姐姐——

  “姐姐,打更的他怎么不怕狐狸精呢?夜里我听了更响,总是把头钻到被窝里,替他害怕。”

  “你又在万寿宫看铃来吗?”

  姐姐很窘的说。母亲是不许他一个人到这样的地方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0 文采 +10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10 + 10 注很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9-5 17: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少,我没看太明白。啥时候喝酒你讲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00: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是写童年的。我也曾经历过那样童年的寂寞,但自己写不出来,废名写的已感同身受。

这篇要细说的话,恐怕得一两万字。

这篇文字最好的点在”万寿宫丁丁响”,一般的作家会花费大量笔墨写这个得意之处,但废名只解释了一句:


“他那样写在墙上,不消说,是先生坐在那里大家动也不敢动,铃远远的响起来了。”


太能绷住了,而读者却可以想象得更多。

风吹铃铛响,还让我想起了和老白在釜山梵鱼寺听到的清晨寺庙檐角的铃铛声,真的就是废名写的那样。这个铃铛响太诗意了,换成小孩子的话就是“万寿宫丁丁响”。

他把孩子的清静无邪写得太到位了,老大们。他们观察世界如观察一个秘密,充满新鲜好奇,同时毫无杂念。我都能看见小林漆黑的眼眸,露出小孩子才能露出的那种神情。


另引汪曾祺《万寿宫丁丁响》中的两段话:


读《万寿宫》,至程林写在墙上的字:“万寿宫丁丁响”,我也异常的感动,本来丁丁响的是四个屋角挂的铜铃,但是孩子们觉得是万寿宫在丁丁响。这是孩子的直觉。孩子是不大理智的,他们总是直觉地感受这个世界,去“认同”世界。这些孩子是那样纯净,与世界无欲求,无争竞,他们对此世界是那样充满欢喜,他们最充分地体会到人的善良,人的高贵,他们最能把握周围环境的颜色、形体、光和影、声音和寂静,最完美地捕捉住诗。这大概就是周作人所说的“仙境”。   

另一位真正读懂废名,对废名的作品有深刻独到的见解的美学家,我以为是朱光潜。朱先生的论文说:“废名先生不能成为一个循规蹈矩的小说家,因为他在心境原型上是一个极端的内倾者。小说家须得把眼睛朝外看,而废名的眼睛却老是朝里看;小说家须把自我沉没到人物性格里面去,让作者过人物的生活,而废名的人物却都沉没在作者的自我里面,处处都是过作者的生活。”朱先生的话真是打中了废名的“要害”。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采 +20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20 谢谢赏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1 09: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胡少的阐释中,我加深了对这文字的理解。不,确切的说,我拂去了自己眼睛上的一层灰霾。这些年来,我越发浮躁、越发粗糙了,对于很多事情、很多情感、很 多细节都用一种近乎粗暴的简单去对待。比如对孩子。在和儿子们相处的日子里,很多时候我都不耐烦倾听他们的声音,觉得他们的叫嚷、嬉闹无理又无聊。而其实 我自己做事何尝不是也同样无理又无聊呢?只是他们没有办法质疑我,因为我不听。我知道,我一定会后悔。事实上,我现在就后悔了。这一段与孩子相处的黄金的 时光,很快就会变成回忆。如果记忆中都是一些暴躁和粗糙的场面,那就是我这段生命的真实写照罢。曾经何时,我为丰子恺先生写自家娃娃的文字而微笑,那话走心。轮到自己,却是如此不堪。儿子们有很多类似万寿宫丁丁响的表达,我曾经记录过,但为什么不再记录了呢?是什么让我放弃了这种美好的记录。无论是什么, 我都太自私了。我粗糙地对待自己、对待生活,当然也就是粗糙地对待儿子。我居然还给学生上美学?从这里就可知我是对美最没有感知力的蠢人了。
作为诗人,胡少最敏感,有童心的穿透力。借着对这篇文字的解说,他传递给我一种异常珍贵的东西。希望我真的接住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6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16 肺腑之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1 12: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远风 于 2015-9-11 09:06 发表 从胡少的阐释中,我加深了对这文字的理解。不,确切的说,我拂去了自己眼睛上的一层灰霾。这些年来,我越发浮躁、越发粗糙了,对于很多事情、很多情感、很 多细节都用一种近乎粗暴的简单去对待。比如对孩子。在和儿子 ...

以前远风老师总会在微信上,发一些麒麒麟麟的童言童语,很多欢乐洋溢其中啊。是不是现在孩子大了,更调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1 19: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小即 于 2015-9-11 00:32 发表 这篇是写童年的。我也曾经历过那样童年的寂寞,但自己写不出来,废名写的已感同身受。 这篇要细说的话,恐怕得一两万字。 这篇文字最好的点在”万寿宫丁丁响”,一般的作家会花费大量笔墨写这个得意之处,但废名只 ...

看到你的描述,想起自己2005年初到韩国时的情形,那时语言不通,因此很多“意义”输入的通道没有了,只靠两眼来看世界,那时忽然发现街头市井每个人的表情都异常生动,听到人们的语音,因为不明其义,所以听到的也只是语调和音色,听到儿童的声音,简直如天籁。那个时候感觉自己的心理和感知也后退到了儿童时代。后来语言渐通,就再也没有这种感受了,很可惜,很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3 11: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远风 的帖子

看到远风兄的这段回复,忽然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是医生,每天在医院给病人看病,但也因为这样,常常无力注意家人的健康,对于自己身上的病痛,更是能忍则忍,轻易不肯医治。我们自小都心疼她,但也难免有不解的时候。远风兄说的,是否也是教师的职业病?正是因为你要给学生最好的,要在工作中完成更好的,所以没有给自己留下更多的力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3 11: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古小即 的帖子

真是好。废名就是废名。 有点后悔,新编的教材里,真应该把《桃园》留着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21: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呦呦鹿鸣 于 2015-9-13 11:41 发表 真是好。废名就是废名。 有点后悔,新编的教材里,真应该把《桃园》留着啊。


《桃园》我之前倒是一直没有太深体会,可能还要再品;)他是“圈子里的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21: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远风 于 2015-9-11 09:06 发表 从胡少的阐释中,我加深了对这文字的理解。不,确切的说,我拂去了自己眼睛上的一层灰霾。这些年来,我越发浮躁、越发粗糙了,对于很多事情、很多情感、很 多细节都用一种近乎粗暴的简单去对待。比如对孩子。在和儿子 ...


远兄太谦虚了。大家活得都不易~不用对自己要求太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7:30 , Processed in 0.07895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