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木兰晓芙

[文 学] [转帖]敦厚的诈骗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8 08: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5-10-28 08:46 发表 金庸老先生有没有谈到过自己受到日本推理小说影响这个话题?

没有。他自己谈过了,我这儿再说还有什么意思,直接转述他的话不就行了。金庸自己虽然没有谈过,但仍不妨碍别人根据作品做出判断,金庸的小说受外国文学作品影响的例子,可说比比皆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9: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白水 的帖子

金庸先生作品我看得很少,感觉他对自己的创作和人物谈论得比较多,十分坦率。比如我看到他在《连城诀》后记中提到,这部小说中有个人物的原型是他家一个年长的佣人;还有谈到过对程灵素和另一个女孩子的同情;谈到过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音韵之美的理念对他修改《天龙八部》回目也有影响。我还以为他也谈论过他作品结构受到过哪些因素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21: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5-10-28 09:27 发表 金庸先生作品我看得很少,感觉他对自己的创作和人物谈论得比较多,十分坦率。比如我看到他在《连城诀》后记中提到,这部小说中有个人物的原型是他家一个年长的佣人;还有谈到过对程灵素和另一个女孩子的同情;谈到过 ...

十分坦率不等于什么都谈了,比如,他就没谈《连城诀》化用了《基督山伯爵》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23: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5-10-27 21:21 发表 金田一系列我看过几部,看得多了,也会发现套路:第一,谋杀往往发生在一个孤岛,或大雪封山后的别墅,或海上的一艘船上,总之,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人一个个死去,形成一种恐惧氛围(世上最可怕的 ...


白水兄你提出的《少年金田一》的这两个套路,在本格推理(古典推理)中的确很常见,不仅仅是日本,英美的推理小说也时有出现。

你说“孤岛环境”可以增强恐怖气氛,的确有这方面作用。不过,天树征丸这部作品的恐怖主要是来源于连续杀人,与其他侦探不同,金田一一面临的凶犯都是极度冷血的,每集中都要杀掉最少三四个人,而大部分推理小说一般都只有一个受害者,无独有偶,也许是因为金田一一与他爷爷的血缘关系,金田一耕助(金田一一的爷爷,横沟正史笔下的神探,日本两大神探之一)处理的案件也几乎都是连续杀人案,为此有人批评横沟正史,说他靠着每隔几十页就死一个人来吸引读者,我觉得这种批评并不中肯,推理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小说,它所创造的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新世界,这个世界有它特殊的真实尺度,写作推理小说的作者和阅读它的读者已经达成了一种默契,若是你穷究哪里会有这么理性的侦探,哪里会有这么冷血的凶犯,反而没什么意思,比起真实性,推理小说更加看重合理性,我以为像武侠小说,乃至玄幻,架空等等小说都是更加看重合理性的小说,必须区分真实性和合理性。金田一一经常身在其中的“孤岛环境”也是合理性的一种要求,

首先,这个孤岛环境回避了警察的问题,即使在小说中,警察能利用的资源也要远远超过私人侦探,私人侦探绞尽脑汁推理出的各种情节,交到警察手中,可能就比较容易,指纹识别,弹道检查,毒理检测,DNA鉴定,由于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和先进的科学手段,警察们可以在个人智商并不高超的情况下解决问题,那样的话,私人侦探大显身手的空间就很小了,罪犯也知道这个道理,为此,推理小说常出现这样的情节,侦探跑到某地旅游,被隔绝在了荒岛之上,此时发生了杀人案,电话线被切断了,唯一离开的吊桥或者船舶被人毁去了,于是,一个接一个的杀人事件发生了,私人侦探站出来,仅仅依靠脑力,找出凶犯,最后找到手段联络外界,警察叔叔来收拾残局。“孤岛环境”为侦探提供大展身手的空间,也为案犯提供表演的舞台。孤岛环境的效果之一就是“没有警察更精彩”。阿婆的《东方快车》实际上也是这类作品,火车也是一种特殊的孤岛,因为警察需要在车到站时才能来。

其次“孤岛环境”也是英式推理的传统,一大部分古典推理是在某某大宅,某某庄园,某某古堡中发生的,而日本推理很多是在某某孤岛,某某荒村中发生的,这些可能不是完全封闭,但可算是相对封闭的环境,这种环境的“有限性”同样为侦探们提供了方便,“凶手就在你们中间”——这意味着凶手有个范围,这样侦探才方便去利用推理寻找凶手,反过来,如果是像美剧《犯罪心理》那样的案件,一个连续杀人狂,你也不知道他在这个城市的哪个角落,他与被害人全无关系,没仇没怨,他作案的动机是“我喜欢”或者“我不爽”,那么推理可能就少有用武之地了,凶犯可以不在案发地,但凶犯一定在被害人的关系网中,而且凶犯一定是出于合理的动机去杀人的,这是古典推理的基本假定。少年金田一的孤岛环境,可以说是英式推理传统的一种极端化。

最后,孤岛环境满足了读者的解谜期待。侦探小说守则二十条中其中有一条,说是凶手不可以是仆人,厨子之类的小人物,这么说其实不够精确,关键不在于这个人是不是小人物,而在于这个人与受害者有多深的纠葛。总之,凶手必须与受害人有某方面的关联,还是复杂和深刻的关联,这样,为了显示公平,就需要为读者划定一个范围,让读者做选择题。一部小说写到最后,凶手竟然是不知什么地方冒出来的某个张三李四,那绝对是失败的,读者不骂你才怪。少年金田一的动画中,每死一个人,就会出现所有可能是凶手的人的照片,让观众思考下一个死的是谁,谁是真凶。

关于“已经死去的那个人是凶手”这一点倒比较好理解,这是“不在场证明”的一个变式,第二章《悲恋湖杀人事件》就运用了这一定式,有趣的是,这个悲恋湖事件的凶手,就是在这一事件中“装死”的人,最后在众人面前自爆,却仍然没有死,后来又出现在《黑死蝶杀人事件》中,虽然不是那次事件的凶手。推理小说存在很多定式和变式,比如密室,有实实在在的封闭的房间,也有像雪地沙地(只有一行来人的脚印)等变化了的密室,这些定式大多都是利用读者的心理错觉和固化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17: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剩翼 的帖子

在论坛上经常看到你灵活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赞!《名侦探柯南》的那些案件尤其是破案过程也是套路明显,但无数粉丝们就是爱看,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18: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5-10-28 21:33 发表 十分坦率不等于什么都谈了,比如,他就没谈《连城诀》化用了《基督山伯爵》吧?
说得对。化用之时金老先生比大仲马"仁慈",丁典虽身陷囹圄受尽折磨但还可以看到霜华的窗台和她每天摆放的鲜花;而爱德蒙的监狱则是与世隔绝,与外界没有丝毫联系,同样受尽折磨但看不到一丝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4:32 , Processed in 0.05721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