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57|回复: 4

[语 言 学] [转帖]王宁先生:说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 08: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羊在中国素有令名,从汉字看,“祥”、“善”、“美”、“羲”都从“羊”。古代吉礼用羊,卿贽用羔,都表现了对羊的赞赏褒扬。《春秋繁露》解释人们对羊的好感说:“羔饮其母必跪,类知礼者,故羊之为言犹祥。”文天祥的《咏羊诗》称:“长须主簿有佳名,羵首柔毛似雪明,牵引驾车如卫玠,叱教起石羡初平,出都不失成君义,跪乳能知报母情,千载匈奴多牧养,坚持苦节汉苏卿。”——一个多么美好的义畜形象!
  是的,羊羔哺奶时是跪下的。但这只是一种自然生态,附会到义与礼,是人的观念所致,那恐怕是秦汉以后的事了。远古时,人们对羊的好感,恐怕大都是实用的,《说文解字》“美”训作“甘”,本义是味美,美貌、美好之义都已是引申义,“美”下说:“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羸”训“瘦”,徐铉说:“羊主给膳,以瘦为病”;“羞”下又说:“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羡”当“贪欲”讲,上从“羊”下从“㳄”,“㳄”训“慕欲口液”,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口水,望羊而流口水,是谓贪欲。凡此种种,都说明羊的价值主要在食用。宋代的黄鲁直《戏答张秘监餽羊诗》说:“细肋柔毛饱卧沙,烦公遣骑送寒家,忍令无罪充庖宰,留马儿童驾小车。”——黄鲁直笔下羊的形象比起文天祥之寄义,则平易多了,显出一种无辜的获罪状,然而“充庖宰”,却朴素地道出了羊的真实价值。
  翻开古代的药经与食经,可以进一步明了羊主给膳的原因。羊肉味甘而大热,性属火,食后可以补中益气,安心止惊,开胃健力。肥羊肉煮汤,如加上当归、黄芪、生姜,对产后厥痛、大虚、带下之病,可谓汤到病除。羊的头、蹄、皮均可益气,血、乳有滋中之效,羊油止痢,心、肺、肾补心,羊肝明目,连骨髓都是上好的滋补物。只有羊脑不宜食用,却可以治皮肤病。羊的身上处处都是宝,食一羊而利全身,还加上,羊性成群——“群”字从“羊”,徐铉说:“羊性好群,故从羊”——便于驯养和繁殖,其类必多,它在食用畜中居首位,是毫不奇怪的。
  中国古代关于食羊的记载很多,许多传闻及逸事颇具情趣,这里介绍两则。《清异录》记载:窦俨眼睛有病,快到失明的地步,遇良医,劝他多吃羊眼,窦俨就天天吃羊眼汤,一直到死,家里人把羊眼汤称双晕羹,世人则称学士羹。《青州杂记》载:熊翻每次请客,饮酒至半,总要杀一只羊,让客人自己割取喜欢的部位,然后用各色彩线系上记号,等蒸熟了,自己凭彩线认取,用竹刀切食,称作过厅羊。——这些故事,都说明食羊的普遍。只是羊肉性热,只宜冬春食用,产地大部在西北多草地带,所以现代的首位已被猪肉取代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08: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篇“说羊”是王宁先生“舌尖上的训诂”继“说蟹”之后的第二篇。如今正是吃涮羊肉的季节,推出“说羊”,正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 13: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一篇妙趣横生的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9: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白水 的帖子

把深奥的知识和道理讲解得雅俗共赏,令不同背景的观众听众喜闻乐见,学术学问这样普及与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9: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木兰晓芙 的帖子

“羡”当“贪欲”讲,上从“羊”下从“㳄”,“㳄”训“慕欲口液”,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口水,望羊而流口水,是谓贪欲。这句话缺了两个字,“㳄”不是“次”,而是“氵欠”,即“垂涎”之“涎”的本字,目前输入法里没有找到这个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4:22 , Processed in 0.0533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