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61|回复: 5

[语 言 学] [转帖]王宁先生:说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3 08: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葱是现代菜肴重要的佐味品,北方很多地区还直接当生菜食用,极为普遍。中国古代食葱的历史很早。《荀子•哀公篇》说:“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杨倞注:“荤,葱薤之属也。”这说明,葱在古代属荤菜(即辛辣有味儿的菜),而且是常馔之菜。古人在几种情况下是不食荤的:一是佛门、道门不用荤菜,他们认为葱、蒜、韭、姜这些辛辣之菜刺激味太大,会坏人心性,所以不吃;二是祭祀、斋戒时不食荤。《庄子•人间世》:“颜回曰:回之家贫,惟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斋乎?”这是古代斋戒不吃葱、蒜等臭菜的明证。《论语•乡党》记载,斋戒要“变食”,禁荤物。唯独不撤姜食。因为在荤菜中,葱、蒜、韭都有浊气,唯独姜气清。由此看来,葱在古代的荤菜中也不是上等品。
  但是在药用植物中,葱却有相当高的地位,葱的别名是“菜伯”、“和事草”,李时珍说:“葱初生曰葱针,叶曰葱青,衣曰葱袍,茎曰葱白,叶中涕曰葱苒。诸物皆宜,故云菜伯、和事。”从疗病的功能看,葱白最有价值。古代食与医并举,这大约是葱虽有很大浊气却仍为古人常馔的主要原因吧!
  葱的命名很有意思,它是因中空而贯通的形状特点而称作“葱”的。《本草纲目》记载,葱还有一个名字叫“芤”,因草中有孔而得名。考察“葱”的同源字,可以看出它命名的理据。“窗”和“窻”都与“葱”同源,前者相当于今天的天窗,后者相当于今天的壁窗,它们都是房屋的通风孔。耳听通彻叫聪,引申为聪明。古人认为人的聪明即是头脑或心窍的通彻,所以,“聪”也和“葱”、“窗”、“窻”同源。《释名•释宫室》说:“窻,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有一种可以作照明用的麻杆叫“熜”,一想就能明白,它和“葱”一样,也是因中空贯通而得名。从这一系列的同源字中可以看出:茎、叶中空的植物、上下通风的窗口、内外贯通的灵性,虽然是如此不同的东西,命名的理据却是一样的。
  生葱的味道很少有人称道,但过油的葱香却很能激发人们的食欲,而葱的颜色、形状却常为文学家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礼记•玉藻》有“三命赤韨葱衡”的记载,以“葱”代苍青之色,《江赋》的“葱茏”、《射雉赋》的“葱翠”,都用“葱”形容一种翠玉般的青色。著名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形容刘兰芝“指如削葱根”,使人由葱根联想到那纤细嫩白的五指……这些都增添了葱的价值,也给食用葱染上了一缕诗意,而在许多菜肴中,葱的浊气正是提味儿不可缺少的啊!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08: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完毕。目前对生姜的清气与葱、蒜、韭的浊气还体会不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4 10: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5-11-23 08:58 发表 转载完毕。目前对生姜的清气与葱、蒜、韭的浊气还体会不深。

 

 

 

吃姜无碍,食蒜、韭则口气熏人,是为清、浊之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4 11: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不吃两样东西,姜和香椿。喜欢炒菜的时候葱蒜爆锅(小时候以为是“抱锅”,觉得特有爱)的香味。周末做了葱爆羊肉,用了一整棵水灵灵的大葱,感觉炒出来的葱比羊肉好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17: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妄以为 于 2015-11-24 10:58 发表       吃姜无碍,食蒜、韭则口气熏人,是为清、浊之分
是这个意思!姜与葱蒜韭是有这个区别。道家佛家似乎更为决绝,不分清浊,一概不食,只因为觉得它们会严重刺激人的心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17: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凝 于 2015-11-24 11:14 发表 我只不吃两样东西,姜和香椿。喜欢炒菜的时候葱蒜爆锅(小时候以为是“抱锅”,觉得特有爱)的香味。周末做了葱爆羊肉,用了一整棵水灵灵的大葱,感觉炒出来的葱比羊肉好吃。
好厨艺啊!好象闻到了你厨房的香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4:23 , Processed in 0.0564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