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时月
★朵渔
北方最寒冷的一夜,风像
纸片,墙角的雪被路灯照亮
三个伙计,沿着胡同的曲线
歪歪斜斜地找到有灯光的酒吧
不是去喝一杯,而是要将
多年前的宿醉再吐一次。
还是青灯让人眼热啊,想当年
三两醉客,晃动在胡同口,如
竹马骑来,一晃十年,相似的开端
却没有共赴的结尾,些微的偏差
造就了我们一生,如这醉时月
在我的酒杯里,它醉成了一只鹰。
是谁,和谁,还有谁
是谁,和谁,还有谁
因为什么,被作为
众恶的一员,切成自由方块
投放在
畜栏。在狱卒结冰的
眼神里,分食的蜂
嗡响。他们吃的,他们
并不知道,他们吃
作为良心的
同案犯,我们嚼同一块
惊心的面包,隔着相似的栅栏
数着:是谁,和谁,还有谁……
★突然想起朵渔写过的一篇文章《民国教育的精神底色》★
当年的大学校长们,虽然并不完全赞成学生上街游行,但一旦自己的学生遭遇不测,他们还是会拼尽全力去营救,在道义上绝不含糊。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时任北大代校长的蒋梦麟在北大公祭大会上沉痛地说:“我任校长,使人家子弟,社会国家之人材,同学之朋友,如此牺牲,而又无法避免与挽救,此心诚不知如何悲痛。”言此便“潸然涕下”,全场学生相向而泣,门外皆闻哭声。何兆武先生曾回忆说,他的姐姐在北大化学系读书时,因参与“一二九”运动被抓捕。过了两天,他父亲收到一封信,是北大校长蒋梦麟写来的,大意是:你的女儿被抓起来了,不过请你放心,我一定尽快把她保释出来。何先生说:“解放前,凡是学生出事,校长大都出来保。”1945年12月间,西南联大学生因反内战活动而与当地军警发生冲突。时任北大代理校长的傅斯年赶过去,见到对惨案负有直接责任的关麟征,劈头便说“从前我们是朋友,可是现在我们是仇敌。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杀害了他们,我还能沉默吗?”
★《最后的黑暗》共分七辑,分别是:写小诗让人发愁、听巴赫,突然下起了雨、我羞耻故我在、冬天来了、民国、高启武传、小叙事诗等内容。是诗人朵渔近五年来的新作精选。
♀突然怀念那个博客的时代,那时候有想法的人会在下班之后,开着灯,一点点敲下心中想的,然后耐心的等待回复。那个时代还有论坛,大家讨论到最后假装相互不熟,然后严肃到嬉笑怒骂。
★“前几年我还说自己曾看到过蝴蝶的翅膀,但现在…….我要再找找看,,应该还有更美的”
○野渡为《最后的黑暗》写的序
有个朋友曾经把诗人比喻成豪猪,称放弃写诗即是拔去满身的刺,在刺拔去之前,痛的是外界,去刺之后,痛的是自己。性情友善而安静并且愿意信任爱还存在的朵渔,并不适合批上豪猪张扬的暴力,他更像一只防守着的刺猬,在发现危险逼近的时候才举刺自卫,在这本集子的后记中他自述到:“这几年我就干一件事:写诗……我更愿意自己一个人躲起来,或者把深渊挖得更深一点。”藏匿躲入和挖行潜深,正如同刺猬收紧了自身,却又因为收紧而亮出了更多的刺,扎得现实和历史都是痛点。
★“走了这么久/我们是该坐在黑暗里/好好谈谈了/那亮着灯光的地方/就是神的村落,但要抵达那里/就要穿过一片林地/你愿意跟我一起/穿过这最后的黑暗吗?”
★“大型动物穿越,雨雪相互往还。”
♀先锋的意义应是永远在路上。并且,这个孤独的家伙一路上爱好无事生非,尤喜自己打倒自己。
补充 ★ 诗人自己的话 ○他人对诗人的话 ♀我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