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90|回复: 6

[原创文字] 暮色,流入庭院的墨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6 21: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庭院

 

[阿根廷] 博尔赫斯

 

夜幕降临

庭院的两三种色彩渐感疲惫。

满月那伟大的真诚

已不再激动它习以为常的苍穹。

庭院,天空之河。

庭院是斜坡

是天空流入屋舍的通道。

无声无息,

永恒在星辰的岔路口等待。

住在这黑暗的友谊中多好

在门道,葡萄藤与蓄水池之间。

                                    (陈东飙译)

 


 

文|古小即

 

博尔赫斯这首著名的《庭院》,译者是陈东飙。非常奇怪,搜遍整个网络,没有任何关于陈东飙个人的信息。他的合作者陈子弘的信息网上倒是有。我只好猜测,陈东飙是一个化名,只是在翻译时才拿出来用用,其真实身份可能是另一个我们熟悉的人。是否忠实原文不知道,就译本的汉语质量来说,最好的博尔赫斯译本还是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出版的这套三卷本《博尔赫斯文集》,谢谢所有参与制作这套书的人。其中,诗歌是由陈东飙翻译的。这套书的封面是苍茫暮色的感觉,带着青铜的气质,居中坐着智者博尔赫斯。甚至封面,都是如此吻合于博尔赫斯文字的味道。

陈东飙的译本,有良好的节奏和声音,有些词的选用令人拍案叫绝,如“渐感疲惫”,抓住了暮色逐渐加深、事物越来越模糊的感觉,再如“斜坡”、“友谊”,都不是一般人能找到的词。不过,对照其他译本,也发现陈的译本有发挥过度的地方,如“已不再激动它习以为常的苍穹。\庭院,天空之河。”这两行,由于译者添加了过于丰富的再创造,反而不是那么好理解了。博尔赫斯的原意,可能是要更清楚明了的。

“庭院”曾多次被博尔赫斯写到。他的另两首名诗《雨》和《南方》中,也写到了庭院。在《雨》中他写:

  

  这蒙住了窗玻璃的细雨

  必将在被遗弃的郊外

  在某个不复存在的庭院里洗亮


  

  架上的黑葡萄。潮湿的暮色

  带给我一个声音,我渴望的声音,

我的父亲回来了,他没有死去。

                                     (陈东飙译)

 

而《南方》全诗如下:

 

南方

 

从你的一个庭院,曾经眺望

古老的星星,

从一张阴影里的长凳,曾经眺望

这些零散的光点

我的无知从没学会为它们命名

也排不成星座,

曾经觉察到秘密水池里

流水的循环,

素馨花和忍冬的香气,

安睡的鸟儿的宁静,

门道的弯拱,潮湿

——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

(陈东飙译)

 

庭院的格局在三首诗里是一样的,有门道,葡萄藤,蓄水池。对这个庭院的反复描摹显示它应该是一个悠久的童年记忆。从《博尔赫斯传》里可以找到这个庭院的蛛丝马迹:

 

为了逃避布宜诺斯艾利斯湿热的天气,他们在首都以南10 余英里的一个小镇阿德罗盖租了一幢房子。博尔赫斯回忆道:这些年头里,我们常到阿德罗盖去度夏,……在那儿我们有自己的一块地——一幢带有庭院的大平房,院内有一个凉亭,一座风车和一头浑身长着 绒毛的棕色牧羊犬,其时的阿德罗盖是个被遗忘的地方,不受外界的干扰,度夏别墅散落在四处,门柱上饰以石雕花盆,四周围着铁栅栏,还有公园和从许多广场向四周延伸的街道,以及无所不在的桉树气味。在数十年中,我们经常到阿德罗盖去。(《随笔》,1970

 

这个庭院,是童年仰望星星的地方,是夏夜纳凉的地方,是培养与古老事物的“友谊”的地方。诗里的庭院是安宁的,但又充满期待与默契,安慰与友善。诗里没有出现人,但我们分明感到,有一个人坐在暗影里沉思默想,心满意足。诗歌从傍晚写到入夜,暮色也像是河流,从天空流入庭院,如同沉淀在水里的墨汁。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诗里的那个比喻:庭院是斜坡\是天空流入屋舍的通道。没有经年累月的感情,是想不到这样的比喻的。这句话用来做房地产的广告语,绝佳。

                                                                                                                                                                   2012.7

评分

参与人数 2文采 +18 收起 理由
minaday + 8 谢谢小即师的解读
木兰晓芙 + 10 受教!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5-27 09: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胡老师的笔触,凝练沉静又带一丝冷冷的幽默,很契合诗给人的幽远沧桑的感觉。而且标题也是一句好棒的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30 12: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7月,是什么原因使得小即君关注到了博尔赫斯并写下了主帖上的文字呢?
读后对博尔赫斯心目中的”庭院“有了更多得思考。对一个人来说,庭院是比”故乡“甚至比”家庭“等概念更为微小、具体、可感、亲切的概念,是精神的家园也是人生的归宿,更何况对于一个老人、一个目盲的老人、一个早已知道自己目盲的命运而终生受到目盲阴影笼罩的老人——看资料博尔赫斯的父亲也是眼疾严重近乎目盲。但是单从一个对他本人和作品了解甚少的后辈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感觉命运待他不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 15: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小即也有同题作品,贴来共赏。风格不同于主楼庭院诗,读来是清新明丽的~

庭院 

一个,两个,她在数着桃子
一滴,两滴,我在看着雨点

起风了
回到我们的小庭院

看哪
一片羽毛落在水边


[ 本帖最后由 寒凝 于 2016-6-2 15:2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 19: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最后一句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 20: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住老家,无论是奶奶家还是姥姥家,都有庭院,高墙、门洞(应该是博尔赫斯说的门道)、院子里的一颗大树。

姥姥家院子里还有个蓄水池,不大,旁边是粪坑,清理得及时,印象里也不怎么脏。养过一头猪。我记得自己央求大人把猪放出来,刚出来的时候猪很茫然,然后开始满院子跑,我追它。后来抄起旁边棒子轴堆(玉米脱过籽剩下的)的一根往它身上蹭,它竟然很温顺地停下了,很快享受地躺倒地上让我来回刮蹭它的稀毛和粗皮。这一幕记忆格外深刻。那么大的一头猪,最终以按摩的方式安抚住了。

我喜欢在夏夜躺在门洞里,穿堂风太舒服了。姥姥家的门洞上方养过鸽子,白天鸽子们飞进飞出,夜里月白虎(方言音,意为蝙蝠)飞来飞去。大门外是过道,过道那面就是成排成片的梨树,有时候开花有时候结果有时候落叶,夏夜打地铺躺在门洞里的时候,树上都是小青梨的状态,像青涩的少女。

在奶奶家门洞里的印象是避雨。门洞有顶,不会淋雨,往里看是家里的院子,往外看是村子里的道路。雨不会垂直下,所以门洞里只有一部分是干的,我们站在干地上,看着两头的雨和潲(说话总提,百度才认识这个字怎么写)进来的雨,有时候故意往湿地部分走一走,让雨水打湿一点自己的腿脚,开心得很。

我见过一些南方村庄的小楼,为它们没有院子而不习惯,觉得突兀,后来是惋惜。庭院里的夏夜,裸身站在院子里空气浴和月光浴,那多惬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4 13: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标题,溜进来了看。庭院是通道那句也的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1:09 , Processed in 0.0861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