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第后赋菊诗》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1],我花开后百花杀[2]。
冲天香阵[2]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4]。
[注释]: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2]杀:凋谢。[2]香阵:阵阵香气。[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黄巢其人其事。
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他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也爱读书,参加过进士考试,不中。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即黄巢起义(黄巾起义)。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所杀。
这是一首让人记忆深刻,独具风格的菊花诗。在中国的唐诗始终属于一个另类。
了解此诗我们先从本诗的作者说起,正如上文的解析所述: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即黄巢起义(黄巾起义)。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这俨然是一位武将,哪里会是一位会解诗的文人,而正是一位出身贫贱的社会底层公民,用他独特的农民起义军首领的视角戒毒了向来被文人骚客们看作清高脱俗象征的菊花,(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菊花的定义自黄巢起有了新的定义。
黄巢的此诗大致写于他在京城赶考落榜之后,人们都说苦闷和愁绪往往是诗人灵感的第一来源,在京城的考试结束之后,几家欢喜几家愁事很正常的事情,大不了郁闷了就像张继一般将自己的苦闷置换一种感叹和一种叹息(见《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或是如孟浩然未考中,只是听从友人相劝,背起行囊,入返深山,终成隐逸之士。这是文人的叹息,是对自己的不第的解脱和对现实的无奈。这种温柔的叹惋不属于天性豪放的黄巢。站在京城的驿站之前,他的不满更多的成为了一种愤怒的起点。于是面对菊花这样一种连凋落都那么坚决与决绝的傲骨面前,面对唐王朝日益腐败的现状面前,黄巢选择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菊花。(“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菊花哪里是隐士,它们分明是百花之首,是天赐的黄衣拥有者,理应拥有怒放的资本。
下面让我们进入诗句本身去感受这种不一样的激情,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是一首遥庆菊花节的诗歌。所以一开头是“待到秋来九月八”,黄巢很明白,这是一个迟早会到来的过程,腐朽的唐王朝已经在安史之乱过后瓢舀了好多年,只要坚持下去推翻他建立一个新天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的。“九月八”代替了“九月九”这个标准的菊花节时间,目的在于与后文的“杀”、“甲”叶韵。和排比的句式效果一样,整齐的押韵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气势。对于这样的一天,落榜之后的黄巢更加拥有去追求的原因,因为一种不满,更因为一种不服。不仅仅是要为和自己一样的农民阶级争取利益,更是在为证明自己去揭竿而起。这一点可以从后来黄巢诸多急于登大位的行为可以窥见,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作为一名领袖的形象,在这一点上,他又和很多的之前的农民领袖有些类似了。
“待到”那一天究竟是怎样的一天呢?菊花盛开,清香袭人?作者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在百花凋谢之时惟有菊花傲然独放。“我花”说的是菊花,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相对而言的百花只能对应的是那唐王朝几百年的统治。斩钉截铁,霸气十足,不由得让我们联想那个站的路边指着秦王道:“彼可取而代也。”的项羽。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当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让人不住地想起了日后黄巢带着数十万的义军,开进长安时候的壮观场景。满城将士,金甲闪亮就如同着让人着迷的菊花。后面两句开始了对菊花的赞美和歌颂,黄色的花瓣是义军的盔甲,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震动长安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这样鬼斧神工的联想确实让我们觉得惊奇。习惯中庸的中国人总是想象着可以用于与世无争去解决矛盾,但在黄巢这位沙场老将看来,只有用刀尖顶翻那些不公与邪恶。“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一句,实在是胸中藏有百万兵,令人叹为观止。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感谢张艺谋这位大摄影师让我们有机会用自己的双眼看看这样的壮观。他以此诗的最后一句为电影名,大约是由这句话触动了灵感。一朵唐朝的菊花,开了一千多年,鲜艳至今,余香袅袅。
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是傲霜的品格,是劲节之士的节守,是幽独淡雅的闲适。菊在黄巢笔下,将士们的起声震吼,振聋发聩,杀气沁透了整个长安。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菊花让整个诗坛为之一震。作为一名军事天才,在诗词中也处处体现着他不同一般的气势。在这一点上和我们的毛主席又是有些相似的。正应了林宽的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跨越了千年的两位时代豪杰,在这里使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属于男人的豪情和志向,(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同样的不拘权威,同样的豪气冲天。
跳出此诗的文字,作为一个十分独特的英雄,黄巢并不如后唐的那些正统诗人一样写一些华丽浮夸的诗句去风花雪月,但他的气势却越远胜他们,原因就在于他身上一股浓浓的英雄豪气。也一直让我觉得振奋和鼓舞。在高考之前,这样的一句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就如同座右铭一样的笔记本扉页上,时时透出沁人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