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时间很紧,我来不及查资料,先把想到的说出来跟你交流一下,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都谈谈看法。 一 “三十多岁”这个结构中,“多”相当于名词,是三十的零头,是个具体数字,相当于“几”,因此我们也能说“三十几岁”;这时它不是形容词功能,一定非得能替换成“少”。 二 词义具有模糊性,30岁我们可以说“很大了”,也可以说“还小呢”,我们也常说“年龄还小”、“岁数大了”,这是因为心目中有个比较的标准;而“三十”是个具体的数字,并无比较的对象,所以不跟“大”“小”组合; 三 我们也说“两大难题”“三大美女”,这些结构里数字与“大”“小”并不直接组合,不在一个层次,而是先跟后面的名词组合为一个整体后再前面数字结合,即两“大难题”、三“大美女”;而“三十多岁”这一组合体结构方式则是“三十多”岁。 四 “数词+中心语”组合后再与名词组合,这样的结构汉语中有,比如“五好家庭”、“四有新人”,这时数词后面的成分已经名词化了,与前面的数词凝结成一个形容词性质的修饰成分,做后面名词的定语。 “多”与“少”,在表示数量上是一对反义词,比如“人多”或者“人少”,但并不说明它们各个义项、各种用法上都同样承担反义的功能。结合它们各自的词源和用法的发展沿革,应该能寻找到来龙去脉,做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我再考虑考虑,再跟你的帖。 [em0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27 18:10:4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