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38|回复: 3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6 18: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偶然在图书馆翻到余光中的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开篇是《催魂铃》,看到余光中先生对于电话铃声催魂的感慨和对于书信的怀念,深有感触,现将余老先生的一段文字摘下:

        在节奏舒缓的年代,一切都那么天长地久,耿耿不灭,爱情如此,一纸痴昧的情书,贴身三年,也是如此。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年载斗量的消耗品了。电话和电视的恢恢天网,使五洲七海千城万邑缩小成了一个“地球村”,四十亿兆民都迫到你肘边成了近邻。人类愈“进步”,这大千世界便愈加缩小。英国记者魏克说,孟买人口号称六百万,但是你在孟买的街头行走时,好像那六百万人全在你身边。

       ……

      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和迷信吧,何必赶得素娥青女都走投无路,“逼神太甚”呢?宁愿我渺小一点而宇宙伟大,一切的江河不朽,也不愿进步到无远弗届,把宇宙缩小得不成气象。

                                                                                                       ——余光中《催魂铃》

  同时也很推荐这本散文集里的《我的四个假想敌》,很真挚的父女情结。

发表于 2009-11-6 19: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读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先生也有类似的感慨:
“我家住在北沟沿,现在改作赵登禹路,对面有个小商店。卖油盐酱醋和青菜,一个掌柜、两个学徒,总共就三个人。因为就在我家对面,所以我时常经过那个铺子,儿子常到那里买东西。当时那条路还是土路,常有赶大车的人从乡间来,就在小商店的门前停下来歇脚。那些是真正的下层劳动人民,你从他们的装束就能看出来。一进门掏出两个铜板,往柜台上一放,说:“掌柜的,来两口酒。”掌柜就用一个小瓷杯倒上白酒递给他,并拿出一些花生放在他的面前,客人就一边吃着花生,一边喝酒,一遍跟掌柜的聊天,一副很悠闲的样子。其实两个人并不认识,谈的都是山南海北的琐事,然而非常亲切,就像老朋友一样。东拉西扯地聊个十多二十分钟,说声“回见”,就上路了。这个场景一次次出现在我的记忆里,让我感觉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现在是不可得而再了,现代化节奏的生活中再也看不到往昔的那种人情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8 22: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到,特地翻出旧帖,补个图......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6 10: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很久地沉在对已逝的青春岁月的乡愁里……

 个体流逝生命之外,对过往时代的乡愁,看样子也是普遍的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2:48 , Processed in 0.0486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