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89|回复: 14

[转帖]理想的社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6 18: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理想的社会
 
 
 
作者:卢周来


 
  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力主要来源于经济权力;在国家主义社会,则是经济权力来源于政治权力。在前者,国家归根到底是由财阀统治;在后者,它是被政治官僚统治。在资本主义中,收入主要来源于一个人在经济等级中的位置;在国家主义中,它决定于一个人在政治等级中的位置。
 
 
  对于勃朗科·霍尔瓦特,我敢肯定,今天的中国经济学界绝大多数人都忘了这个名字,而成长于上世纪90年代之后的经济学者甚至都不知道这个人。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位前南斯拉夫著名经济学家与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奈尔以及捷克经济学家奥塔·锡克等人一起,在中国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因为那时中国的改革经济学资源,主要就来自于东欧。
  但与科奈尔的《短缺经济学》以及奥塔·锡克的《社会主义的计划与市场》当时在中国一纸风行的荣光不同的是,霍尔瓦特最有名的著作《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的中文版,却因1989年政治风波而未能在中国面世。这一耽搁就是十多年。直到2001年,由吴宇晖等人翻译的此书才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但生不逢时的是,此时中国经济改革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早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势利的中国经济学界,因国家分裂而已变成克罗地亚人的霍尔瓦特及他的言论已经激发不起他们的任何兴趣。
  但是,通读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一著,给我的震撼还是始料不及的!尤其是他对于资本主义与传统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批评。
  “资本主义”很容易被误会成一个贬义词。然而,它仅仅表明资本因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中心位置而获得统治地位的一种社会形态。而且,当年面对华尔街公司丑闻,小布什发表题为“警惕资本家毁灭资本主义”的演说、以及金融学家拉詹与津格拉斯出版的《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一著之时,他们眼里的“资本主义”甚至是褒义词。
  同样一个误会是,人们总以为马克思是资本主义的批判者,但很少有人像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名史学家布罗代尔所看到的那样:马克思同时是资本主义“最伟大的赞美者”。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即使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存在剥削,但他也说,“只有资本主义才成为一个划时代的剥削方式,这种剥削方式在它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劳动过程的组织和技术的巨大成就,使社会的整个经济结构发展变革!并且不可比拟地超越了以往的一切时期。”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如此毫不吝啬的赞美,甚至连他的敌手也没有超过。
  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中,与马克思一样,霍尔瓦特也承认资本主义在效率与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但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的体系;而比马克思可能看得更深一层的是,霍尔瓦特对所谓“剥削”的分析并不是建立在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他称之为“系统理论”基础之上,即资本是凭借其强势地位占有了本来应该属于劳动的那部分“合作租金”,而资本的强势却是因为垄断地位与垄断背后的国家权力所赋予的。在这一点上,他与布罗代尔的观点同一。因为在布罗代尔看来,市场的效率在于竞争,而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却本能地具有以消灭竞争对手赢得垄断地位的倾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资本又总是喜欢借助于国家权力的介入。从这个角度,布罗代尔提出了“反市场的资本主义”这一深刻的命题。恰是这一命题,又与公司丑闻中小布什以及拉詹等人的警告不谋而合:因为后者也认为,资本主义的活力来自于公平竞争,而大公司却在试图通过非法手段消灭竞争!因此,霍尔瓦特对资本主义的批评应该说是切中要害的。
  但更为精彩的是霍尔瓦特对于斯大林式社会主义的批评。霍尔瓦特认为,社会主义的真正含义除了消灭私有制,即以社会占有取代私人占有,用以解放被剥削阶级之外,更重要的“以社会取代国家”,即强调社会自治与人的自主,逐渐弱化国家强制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解放。但斯大林式社会主义却不断强化国家的强制作用,使得“强大的、集权的、权威的国家成了社会的轴心,所有的经济和政治权力都集中于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组织,这一组织公开宣告它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其结果是,人们不仅没有更靠近自由,反而离自由更远了。
  因此,霍尔瓦特不承认斯大林式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是“国家主义”。这种“国家主义”的名称,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的:后者以资本为中心,前者以国家为中心。“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力主要来源于经济权力。在国家主义社会,则是经济权力来源于政治权力。在前者,国家归根到底是由财阀统治;在后者,它是被政治官僚统治。在资本主义中,收入主要来源于一个人在经济等级中的位置;在国家主义中,它决定于一个人在政治等级中的位置。前者主要使用经济强制,后者首先是政治强制。而由于政治强制是个人的,它比非人格强制更难以忍受,所以国家主义比资本主义更有压迫性。而作为压迫的后果,资本主义以经济不稳定为特征,国家主义以政治不稳定为特征。”
  当然,霍氏没有指出的是,现实世界中还可能存在一种“资本主义+国家主义”即权贵资本主义。它比单纯的资本主义或国家主义还要可怕!
  但无论如何,我相信任何一个禀承客观公正的学者读了霍尔瓦特这些话,都会承认霍尔瓦特思想的价值。可惜的是,霍尔瓦特的遭遇却与其思想的深刻形成了对比:1983年,这位纯西方教育背景的经济学家曾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最终却因其毫不含糊宣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立场而与这一奖项失之交臂;而在东方社会,他却因其反斯大林式社会主义的立场也被视为异端,著作出版屡屡受挫。
  但我在读过霍氏著作后,却更加确信了他的确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我们面对的最大异化是“心为物役”;国家主义社会,我们面对的最大异化是自由的丧失。只有马克思毕生追求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可以实现双重解放:一方面,“人成为万物的尺度”,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而霍氏追求的理想社会,正是这样的社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6 18:52:42编辑过]
发表于 2009-11-26 19: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看到有学者说到,有政治禁忌的领域问题未必有重大的学术意义,“总体看来更多是政治观点表达的争论,或是情绪性的表达,而不会实实在在地推动人文社科学术的发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苏力、陈春声主编,三联,第16页)

读完楼主的文章忽然想起这点,不知楼主有何高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6 20: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看到有学者说到,有政治禁忌的领域问题未必有重大的学术意义,“总体看来更多是政治观点表达的争论,或是情绪性的表达,而不会实实在在地推动人文社科学术的发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苏力、陈春声主编,三联,第16页)

这话可能还要看语境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6 20: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转贴中提到的这位学人的著作尚未读过,从观点看,却有独到之处,尤其是他当时身处的文化环境,能有这样的见地,令人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重大的学术意义”?由谁来界定?这是需要首先厘清的前提。

而今天的麻烦在于,话语权力的持有者已变成了一个三张脸的怪物,我不知道该看他的哪一面:学术资历,行政级别,抑或“老板”身份(很多中文系的研究生也开始跟风似地管自己的导师叫“老板”,但我总觉得有点滑稽)?

冒昧地问一句,是文章的什么地方引起了木耳兄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6 20:16:3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6 20: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铁西在2009-11-26 20:14:00的发言:

什么叫“重大的学术意义”?由谁来界定?这是需要首先厘清的前提。

而今天的麻烦在于,话语权力的持有者已变成了一个三张脸的怪物,我不知道该看他的哪一面:学术资历,行政级别,抑或“老板”身份(很多中文系的研究生也开始跟风似地管自己的导师叫“老板”,但我总觉得有点滑稽)?

冒昧地问一句,是文章的什么地方引起了木耳兄的问题?


呵呵,铁西兄的确高明,概括得如此周全。此人即长江学者、北大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朱苏力。

文章本身令我景仰,但想到冒着风险(比如论坛被关闭,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讨论这些问题,是不是可以换些更好的替代。当然,如果你论证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的话,那我倒确实想知道了,大家的讨论如何超越关于政治选择的意见表达,或者说,不是仅仅援引或者机械地组合已有的政治经济理论?

/什么叫“重大的学术意义”?由谁来界定?这是需要首先厘清的前提。/

本论坛的几位高手经常语出此言,我却并不完全赞同,请问,数学公理也要证明么?约定俗成还要探究么?语言表达能够像自然科学那么精准么?如果3楼剩翼兄的话正确的话,我想铁西兄的这句话大可不必再问了。

同时,我想原作者完全可以这么对您说,事实上他也经常这么说,“就您理解的学术意义而言,您自己来界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6 20:50:2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21: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耳在2009-11-26 20:49:08的发言:

呵呵,铁西兄的确高明,概括得如此周全。此人即长江学者、北大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朱苏力。

文章本身令我景仰,但想到冒着风险(比如论坛被关闭,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讨论这些问题,是不是可以换些更好的替代。当然,如果你论证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的话,那我倒确实想知道了,大家的讨论如何超越关于政治选择的意见表达,或者说,不是仅仅援引或者机械地组合已有的政治经济理论?

/什么叫“重大的学术意义”?由谁来界定?这是需要首先厘清的前提。/

本论坛的几位高手经常语出此言,我却并不完全赞同,请问,数学公理也要证明么?约定俗成还要探究么?语言表达能够像自然科学那么精准么?如果3楼剩翼兄的话正确的话,我想铁西兄的这句话大可不必再问了。

同时,我想原作者完全可以这么对您说,事实上他也经常这么说,“就您理解的学术意义而言,您自己来界定”。


呵呵,木耳兄谬赞,我的话不是特别针对朱老师的。

我也不认为这个帖子触碰了什么“政治禁忌”。谢谢提醒。“禁忌”可以尽量绕开,但政治无法超越。

最后,恕我驽钝,实在无法自我界定“学术意义”,能否赐教那个“约定俗成”的“公理”到底是什么?确实不用像自然科学那么精准,但至少不应是漂浮的能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6 21: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的讨论如何超越关于政治选择的意见表达,或者说,不是仅仅援引或者机械地组合已有的政治经济理论?

木耳兄你这样说,我倒有些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本来就既可能是“政治选择的意见表达”又是“具有意义的学术研究”,如果要分开这二者,我以为要看不同的视角,比方说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术,而同样可算是“政治选择的意见表达”。“援引和组合已有的政治经济理论”这一点,一是要考虑到霍尔瓦特所处的时代,他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阶段,他的观点,也许现在看来未必新鲜,但在当时,应该算是很有见地的;二是这毕竟是别人评论他观点的文章,霍尔瓦特本人的观点未见得被引述得很全面,也许很多新鲜深入的观点,限于本文作者的视角或行文意图,未必能够在此展示出来;三是往大里说,我们现在讨论的,几乎全部的问题,前人恐怕都讨论过了,从某种角度讲,我们就是在援引和重复别人的观点,要推陈出新,何其难也?这也没什么要自惭的,学习交流,知道一些自己不知道的,本身就是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6 22: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剩翼在2009-11-26 21:38:04的发言:

QUOTE:
木耳兄你这样说,我倒有些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本来就既可能是“政治选择的意见表达”又是“具有意义的学术研究”,如果要分开这二者,我以为要看不同的视角,比方说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术,而同样可算是“政治选择的意见表达”。“援引和组合已有的政治经济理论”这一点,一是要考虑到霍尔瓦特所处的时代,他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阶段,他的观点,也许现在看来未必新鲜,但在当时,应该算是很有见地的;二是这毕竟是别人评论他观点的文章,霍尔瓦特本人的观点未见得被引述得很全面,也许很多新鲜深入的观点,限于本文作者的视角或行文意图,未必能够在此展示出来;三是往大里说,我们现在讨论的,几乎全部的问题,前人恐怕都讨论过了,从某种角度讲,我们就是在援引和重复别人的观点,要推陈出新,何其难也?这也没什么要自惭的,学习交流,知道一些自己不知道的,本身就是收获。

恩,我赞同剩翼兄的观点。其实就铁西兄的转帖来言,我也觉得非常有意义。至于我引得别人的那句话,我本身并不赞同,只是隐约觉得不知何从批判,想借你们之力来帮我澄清迷茫呵。我貌似有点扯远了,并没丝毫批评该帖子的意思,我们还是回到帖子本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6 22: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铁西在2009-11-26 18:50:33的发言:

理想的社会
 
 
 
作者:卢周来


  因此,霍尔瓦特不承认斯大林式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是“国家主义”。这种“国家主义”的名称,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的:后者以资本为中心,前者以国家为中心。“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力主要来源于经济权力。在国家主义社会,则是经济权力来源于政治权力。在前者,国家归根到底是由财阀统治;在后者,它是被政治官僚统治。在资本主义中,收入主要来源于一个人在经济等级中的位置;在国家主义中,它决定于一个人在政治等级中的位置。前者主要使用经济强制,后者首先是政治强制。而由于政治强制是个人的,它比非人格强制更难以忍受,所以国家主义比资本主义更有压迫性。而作为压迫的后果,资本主义以经济不稳定为特征,国家主义以政治不稳定为特征。”
  当然,霍氏没有指出的是,现实世界中还可能存在一种“资本主义+国家主义”即权贵资本主义。它比单纯的资本主义或国家主义还要可怕! 

霍氏先见令人叹服。然而卢先生最后对霍氏的补充好像并不公允,难道还有比疯狂的十年更疯狂的岁月?在一定限度内,贵族制的共和制既是对独裁统治的矫治,又是对民主式的平民暴政的矫治,哪怕这种共和制在很大程度上打了折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5:37 , Processed in 0.0603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