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二)“扳”。
《汉语方言大词典》:11<动>扔。中原官话。山东郯城[pæ24]我把死狗~到后山去了。江苏徐州[pæ35]把没用的东西都~了吧。河南[pan]你再闹就把你~到河里去。
14<动>跌;摔倒。中原官话。河南:只听‘吱溜’、‘叭嚓’一声响,一下子就~了个嘴肯泥。【扳倒】①<动>跌倒。中原官话。河南洛阳:慢慢儿走,防着~。②<动>推到,达到。晋语。山西。洛阳方言中无此意。
“扳”在普通话中表示:1.往下或往里拉:~动。~道岔。2. 扭转,~回败局。~本(赌博时嬴回输掉的钱)。
(三)“板”。
《汉语方言大词典》:16<动>扔,丢;放。(1)中原官话。河北魏县:好!你给~那儿吧。江苏徐州:把锁~桌上就是了∣大门钥匙我给~了(词句在洛阳话中表示故意把钥匙扔掉的意思,而不表示“放”的意思)。河南商丘。(2)晋语。河南新乡:叫他~了吧,~了太可惜。(3)江淮官话。安徽合肥:她把小孩往奶奶家一~,就赶紧来了。“板”在各个地区发音并不完全一样。且在洛阳话中,“板”表示“扔,丢”,带有故意扔掉的意思。
“板”在普通话中表示:1.成片的较硬的物体:案~。~子。木~。~上钉钉。2. 诏书:诏~。3. 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打节拍的乐器,又指歌唱的节奏:檀~。鼓~。一字一~。荒腔走~。4. 不灵活,少变化:死~。呆~。5. 硬得像板子似的:~结。6. 见“老”字“老板”。
至于[pan]正确的写法到底是什么,我不太清楚,或许这三个字都是人们根据读音找的音近字。经过查阅资料,我认为,第一种看法更合理一些,即写作“拌”,与古汉语中“拌”字的意义较为接近。
3.xuān(轩)
洛阳话中常用来形容东西或人或事物的美好,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好”、“美好”或“优秀”。
可用于表达赞叹、表扬,或者羡慕、奉承的意思,一般用于褒义,但也可表示讽刺、嘲弄的意思(跟语境和句子的语气有关)。由于该字主要用于口语中,具体写法不清楚,有人推测为“轩”或“愃”,我认为可能是写作“轩”。
扬雄《方言》:“轩,好也。”且“轩”字在古代表示古代的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轩驾(帝王的车驾)。轩轾(车前高后低称“轩”,前低后高称“轾”,用来比喻高低优劣)轩辕(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皇帝的名号),“轩”也可用作姓氏。从“轩轾”一词可推知“轩”有表示“优劣”的意思,(师按:应当是可推知“轩”有“优”的意思吧?)(程回:恩恩,我搞错了,“轩”应该是“优”的意思,“轾”才是“劣”的意思。)而江淹的《别赋》中“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中泛指华美的车子,又有“轩昂”、“轩秀”(挺拔秀出)等词,皆表示美好之意。可推测:洛阳话中的“轩”比古汉语中的“轩”修饰对象的范围有所扩大,但仍就保留了古汉语中表示“美好”的意思。
洛阳方言中:
①表美好:
恁家那树长类(类,轻声,在河南话中用作助词)真~。(普通话:你家的树长得真好。)
咦,他家类房子拾掇类通~类!(普通话:他家的房子收拾地非常好!)
你考类咋样?通~类吧?(普通话:你考得怎么样?很好吧?)
②形容人的品行或者道德好,人各方面非常优秀:
恁家类闺女真~! (你家的女儿品行真好。/你家的女儿真优秀。)
③质量好:这鞋类质量比那双~多了。(这双鞋的质量比那双好多了。)
④还可以用来形容生活过得好,生活水平的好转:
Zhèn zhānr类生活比以前~多了。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轩”在普通话中意义:1.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驾(帝王的车驾)。2.有窗的长廊或小屋。3.门、窗、楼板或栏杆。4.高:~敞。~昂。~然大波。5.〔~辕〕a.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的名号;b.车辕;c.古代星名之一;d.复姓。6.姓。
4.瞎
“瞎”在普通话中,意思为:1. 眼睛看不见东西:~子。黑灯~火。2. 胡,乱,没来由:~忙。~话。~吹。~聊。一堆~线团。3. 炮弹打出去不爆炸:~炮。~火。4. 农作物子粒不饱满:~穗。~高粱。
在洛阳话中,除了表示以上意思外,还可用来形容东西或人的品质不好,与“轩”相对。读音为xiā。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坏”、“不好”、“差”、质量“低劣”等。
例如:
俺家类树长类瞎死了!(长得很差。)
他房子拾掇类可(音为kè,程度副词)瞎了。 (他房子收拾得很差劲。)
“轩”字中的例句都可用“瞎”来代替表示相反的意思。
元·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中第一句表示爱出风头的青年率领一伙装模作样的坏家伙,瞎,犹言“坏、胡来”,与洛阳话中“瞎”的意思接近。
《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五卷):瞎16<形>乱;坏。(1)冀鲁官话。河北中部、东部:队形跑~了,人们盲冲盲撞着。(2)中原官话。陕西西安:认人不再时间长短,一见面就能看出好~。陕西商县张家塬、户县、渭南、宝鸡等,读音稍异。甘肃灵台。(3)晋语。山西北部。(4)兰银官话。
“瞎”字在古汉语中,有以下意思,(1)一目闭合。《十六国春秋·前秦·苻生》:“吴闻瞎儿一泪,信乎?”(2)双目失明。《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3)引申为盲目行事。李玉《清忠谱》四:“堪舆本行,全凭瞎闯。”由盲目行事,可理解“瞎忙、瞎搞”等词语意思。“瞎忙”意为胡乱地没有目的地乱忙,有“不好”的意思,“瞎搞”表示乱搞。“瞎穗”指不饱满的穗子,也即长得不好的穗子;可见,用“瞎”来形容的事务或东西常常是不优秀的、不好的、乱的,以及无用的、徒劳的、残缺的,和洛阳方言中的用法极为相似。
5.侃
普通话中,“侃”表示1.刚强正直、刚直:【侃侃】表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如“侃侃而谈”。2.和乐的样子:侃然,侃尔。
在洛阳方言中,“侃”常表示:说话没有根据。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瞎吹”、“胡扯”、“胡说”等。
如:你又该那瞎侃类?(你又在那乱说了?)
并听他说,他胡侃类!(不要听他说,他胡说呢!)
“侃”,《说文解字》:“侃,刚直也。……从川,取其不舍昼夜。”《论语·先进》:“冉有子贡侃侃如也。”《乡党》篇:“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在《论语》中,“侃”有“口若悬河”之一,洛阳方言中则引申为“信口开河”,与“夸夸其谈”意义接近,但略有不同。洛阳话中“侃”的意思实际上是“侃侃而谈”的引申义。
《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三卷):侃①<动>瞎说;胡吹。中原官话。江苏徐州:乱~一气。山西稷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那隔墙酬和都胡~,证果的是今番这一简。”②<动>用不好听的言语难住人,使人受打击。中原官话。山西稷山:我美美~了他一鞭!③<副>正好,恰好。赣语。“侃”在洛阳话中,主要表示第一种意思,即“瞎说”、“胡吹”,但在“调侃”一词中,表示用言语戏弄等意思,与第二种意思有点接近。“侃”在洛阳话中没有副词的意思。
参考文献
1.赵江.洛阳方言中的若干古词语.语文研究,2002年第3期,P24-25.
2.徐宝华 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国·复旦大学 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 合作编纂,中华书局.
3.古代汉语字典.《古代汉语字典》编委组编,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1.
4.汉字源流字典.谷衍奎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
总评:完成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