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池莲《说文部首形义通释》:就我自己学习文字学的经验来说,我觉得大多数人一上来就读《说文解字》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放弃,我也是其中之一。幸好得到符渝老师的指点,我觉得研读说文首先应从部首入手,把540部首搞懂了其他字也就不难辨认了。这本书是专讲说文部首的,每部先引说文解释,然后作者标出现代读音,接着旁征博引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各种资料中的字体,其解释注重本义。由于这部书我也尚未看完,不好多做评论,现在迫不及待地介绍给大家。 另外,给喜欢书法的同学介绍一本《说文部首书注》(赵宏著)。这本书也是讲说文部首的,其特点就在于书名当中的“书”和“注”。“书”指的是书法,作者赵宏是欧阳中石先生的学生,他将说文540部首用篆书写了出来,非常美。“注”是指对部首的注解。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这本书我通读过一遍,读过之后脑子里一篇混乱。可见这本书之艰深。其最大的特点有二:一是信息量大,大多知识点是以前所没见到过的,一时接受起来还有个过程;二是概念多、易混淆而且不易理解。这些概念看似见过,如假借字、古今字、形声字、异体字等,在一般的古代汉语教程中都会有介绍,都简单已解。但《文字学概要》这本书把这些概念弄“复杂”了。比如把通假看做假借的一种,把异体字分为狭义的异体字和部分异体字,(按照裘锡圭先生的定义,部分异体字就很难和通假字、分化字区分开来)。 在文字学分期方面,裘锡圭先生划分特别细致,首先分为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之后又按时间划分,每一个分支又按书写材料等划分,如将六国文字分为金文、玺印文字、货币文字、陶文、简帛文字。这一部分看下来会觉得线索比较混乱,首先建议大家先弄一份历史年表,要特别详细的那种(最好年份、朝代、皇帝更替都有)。其次建议大家在看的时候画一条时间轴,边看边把那一阶段的文字标上去。这样下来会比较明朗一些。 在汉字基本类型划分上,从六说起,说道了唐兰“三书说”并予以了批判,又讲陈梦家“三书说”。裘锡圭赞同陈氏三书说并加以补充,从实质上说裘先生的三书说可以概括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符音符文字(或意符音符记号文字)。接下来对表意文字又做了详细分类,并给出了大量例子。 上面提到了,书中关于形声、假借、异体、同形字、古今字这部分比较发杂,需仔细地一点一点地去搞懂它。这里不再赘述了。看这本书后,我的疑问比以前多了很多,这也是困惑所在,有困惑才有动力,这本书多读几遍也不为过。 总之,初学文字学者不建议一上来就读《文字学概要》这本书,虽然它被众多文字学者推为经典之作。大家可以在学期末掌握了一定文字学知识时再读它。再有就是读完这本书令人比较痛苦的一件事就是想极力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文字学的体系。可是无论怎么建立都觉得混乱一片,建立不起来。后来我终于“顿悟”了一点,音韵学和文字学与其他科学不一样,音韵学和文字学的东西零碎至极,不必急于建立体系。我们可以从一个个小问题入手,把每一个小问题搞清楚了之后便会豁然开朗。我们可以分专题解决问题,比如汉字形体演变、假借、转注、形声、异体、右文说……。在解决每一个小问题时我们会翻阅大量资料,在阅读资料过程中又会触及到相关问题或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可以一一记录下来,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等对这一个个小问题都搞清楚有了自己的想法时,自然会形成一个体系,兴许你也会写一本文字学概论之类的书了吧!以上是一点小小的经验,希望和各位老师、师弟师妹共勉励、同进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26 10:07:1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