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是清华大学的校庆日。清华学堂自1911年起开学,1928年改为国立清华大学,此间一直是中国“学术重镇”。清华大学最为人瞩目的年代,始于1922年曹云祥执掌校务之时。在曹云祥的带领下,清华从原来的留美预备学校变成为国内培育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此后的20多年,则是清华最为璀璨夺目的时代。 “开矿”与“斗牛”:西化与传统合一
 | 清华园地处北平城西直门外,是个远离城市喧嚣的清静之所,周围三山五园环绕,美景怡人,清华园又系晚清熙春园、近春园、长春园合并而成,北平城的市民也将此视为假日游乐之所,对于学生而言,更是读书的佳处。灌婴的《清华不是读书的地方》和赵虚吾的《可爱的清华园》的两篇文章,描绘了清华园的四时美景。 |
|
| 淘汰率高,清华学生不敢翘课谈恋爱 | | 当时的清华学生,均系各地学堂层层遴选而来,生源较优。 清华的学风有洋派作风,课业严谨而平时活泼。因为课业 较重,学生就显得认真,即便周末,图书馆也是人满为患。 学生平时也不像北大那样翘课谈恋爱的多,因为淘汰率高, 所以丝毫懈怠不得。 | | 清华文法学院的课程,较之理工虽然简单些,但仍然 不容易应对。学生有时候一周要看十几本书,如果稍微 落后,根本无法做论文。钱钟书曾经讲过自己在清华的 经历,主要是读书,从传统的文史到现代西方的心理学、 哲学无一不读。 再举一例,萧涤非1933年毕业于清华研究院之时,其论 文题目为《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即便到现在,仍是 让后人无法超越的定鼎之作。 |
看电影前播放取笑宿敌燕京的动画 | | 当时清华学生管学习叫“开矿”,管课余活动叫“斗 牛”。早年清华与比邻的燕京大学为竞技场宿敌,在 大礼堂放电影前,必有取笑燕京大学的动画,以壮声 势。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最低标准之五项运动(游 泳、百米、跳高、跳远、掷铁球),如有任何一项不 及格,扣发毕业文凭,取消出洋资格。 | | 清华的风气既西化又保存传统,学生毕业时穿白夏布 长衫,上着黑马褂,女生穿白色旗袍。男生进城的时 候则穿阴丹士林蓝布大褂,在北平城颇为女学生喜欢。 时人有“北大老,师大穷,唯有清华燕京可通融”之 说。 |
|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5 16:00:3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