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 1【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注释】 患:忧虑,怨恨。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即不理解自己。 【译文】 孔子说:“不怨恨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 2【原文】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上学而下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注释】 尤人:责怪别人。 下学而上达:学了基本的知识却能参悟高深的道理。 【译文】 孔子说:“(我)不怨恨上天,不责怪别人,下学礼仪上学天道。理解我的只有上天了!” 3【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注释】 知:通“智” 【译文】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4【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早晨听说了道理,晚上死也可以了。” 5【原文】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6【原文】 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注释】 饭:这里作动词用,指吃饭。蔬食:粗粮。 水:古代以“汤”和“水”对举。“汤”指热 水,“水”就是冷水。肱:上臂,这用泛指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 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7【原文】 子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注释】 其:“语气词,大概,或许。恕:恕 道,以人爱宽容之心待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遵寻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8【原文】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9【原文】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注释】 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 问:探望、探视。 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 暴慢:粗暴、放肆。 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 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 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 笾豆之事:笾(音biān)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 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 【译文】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10【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己本身行得正,不用下令下属就会遵循:自己行得不正,虽然下令下属也不会遵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21:53:5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