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交流专题》参考书目
1.周发祥、李岫主编《中外文学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校图,I109/Z60) 以“中外文学交流史”命名的仅此一种,此书对涉及古今、东西的中外文学交流的发展脉络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扩展阅读:《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东方文学交流史》、《中日古代文学交流史稿》、《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中印文学关系源流》、《中韩文学关系史论》等。
2. 潘一禾《西方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校图:G115/P17-2 ) 本书内容主要是西方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如古希腊戏剧中对来自东方的波斯“他者”的描写,名人们的文化偏见、鲁滨孙与多侧面的西方人、西方作家笔下神秘的东方女性、吉卜林笔下的文化混血儿基姆等等,并不涉及中外文学的跨文化交流。不过作为一本“大学生通识教材”,该书有关跨文化交流的视角和观点值得我们重视,另外课后思考题非常贴近现实,如: “黄祸”和“中国威胁论”分别是两个在不同时期西方国家部分人群对“陌生的中国”的理解和“接待”。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当中国舆论警惕西方国家“妖魔化中国”的时候,也要警惕中国对其他不熟悉的文化的严重误解。 2007年1月5日,《国际先驱导报》发表了一组文章,题为《中国人误读的世界》。 请借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相关资讯和不同文化个体的不同评议,对照古希腊悲剧《酒神的伴侣》的写作和旨意,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联想。 另有《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葛桂录)作者主要研究中英文学关系,可以参看。 3、钱钟书《七缀集》,三联书店,2008年。(校图:I207.22/Q34.2-2 ) 重点是《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林纾的翻译》两篇。关于神话传说的交流,另请参考杨宪益《译余偶拾》(重点是《板桥三娘子》、《中国的扫灰娘故事》、《高僧传里的国王新衣故事》,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校图Z429.6/Y52、K207-53/Y52) 4.严绍璗、中西进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大系·文学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关于《游仙窟》的流传、以及《竹取物语》对汉文学的吸收,此书可以了解严先生从文学发生学角度进行的分析。另可参考严绍璗、王晓平著《中国文学在日本》(花城出版社,1990年)。 5.乔光辉《明代剪灯系列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此书对《剪灯新话》的研究较为详尽,有专章分析《剪灯新话》的域外流传。此书校图书馆不藏,但《剪灯新话》有多种版本(I242.7/Q67) 6.周宁著《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校图:K207.8/Z61/1) 形象学的书很多,周宁胜在他文笔不错,可读性强,了解了西方的中国形象,也就知道二十世纪林语堂等人为什么要“自塑形象”。此外,孟华《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I206/M40)是关于“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是部论文集。 7. 钱林森编《法国汉学家论中国文学——古典戏剧和小说》,外研社,2007年。(校图) 西方汉学以法国汉学成就为最高,此书收录了十八、九世纪法国汉学家翻译《玉娇梨》等小说的序跋,包括伏尔泰《中国孤儿》献辞等,有很好的资料价值,而《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的比较研究,以陈受颐在民国十八年(1928)所作的《十八世纪欧洲文学里的赵氏孤儿》为嚆矢。 8.陈铨《中德文学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1936年初版,材料翔实、文笔生动,是了解中德文学交流的必读书,对理解《好逑传》专题有帮助。 9.范存忠《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校图:K561.32/F25) 比较文学经典著作,对《好逑传》一书的英译有详细的考证。 10.倪正芳《拜伦与中国》,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作者是国内拜伦研究专家,这本书材料丰富,文字优美生动。 11.贾植芳、陈思和主编《中外文学关系史资料汇编》(上下,1898——1937),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校图,I109/J24/1) 收录了较多涉及现代文学交流的文献资料。 12.赵毅衡著《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校图:I712.072/Z46) 作者1983年写出《远游的诗神》一书,是一部很有影响的著作,此书是其改写和扩充。是了解意象派与中国诗歌的必读书。 13.孙宜学《泰戈尔与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校图:K833.515.6/S98 ) 泰戈尔来华本该是一次难得的文学交流机会,为何却演变成“一场不欢而散的文化聚会”?本书还原了当时的文化语境。 14.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校图:C912.5/G65、H319.4/G65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校图:H319.4:I/K29.2 )、陈季同《中国人自画像》(校图:K249.03/C43)。 关于自塑形象的问题,前两种书最好找到中英对照本,看看辜和林的英语究竟好到什么程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15 14:03: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