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当代学人中,我最爱看葛兆光的文章。首先是文字通达可亲,这在学术文章中,做到其实不容易,所以即使大部头的《中国思想史》,读来也不觉枯燥艰涩;其次是视野开阔,东西方(日文、英文甚或法文)材料驱遣自如,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结合,自能镕铸新思、别开生面;第三是特别注重研究方法,地图、谱牒以及种种庶民生活记录都可作思想史材料,这固然是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却为思想史研究打开一种思路;第四是先研究禅宗、道教后治思想史,我以为这是很难得的,治思想史不可不懂宗教。所以,尽管周围也有人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观点尽可讨论,而在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好的,国内学者中并不多见。 这本《古代中国文化讲义》其实是一部有关思想文化的“讲义”,是作者在日本、香港、大陆各大学讲课的讲稿,已在台湾出版,这是新的大陆版。我以为可以与他的《思想史课堂讲录》互相发明。因为是“讲义”,所以不免口语化,有人可能认为它简单而不免轻视,其实里面材料翔实丰富,最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有关中国文化的新问题和新视角,每个问题都可伸展开去或深入进去做进一步思考,还是看看封面的推荐辞吧: 这里讲的话题,既有关古代,也有关现代。我们谈论古代中国,就是为了理解现代中国,换句话说,就是理解我们所在的这个现代中国,是怎样从历史上的那个古代中国转化而来的。我们需要追问,到底现代中国有哪些地方已经和古代中国断裂了,哪些地方又还在和古代中国藕断丝连?到底哪些方面我们已经被西方文化所笼罩,哪些方面我们还保存着自己的传统?到底哪些古代的影子还在支持着现代人的心灵,哪些古代文化已经被现代的文明摧毁了? 作者简介: 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台湾大学等客座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中国思想史》、《屈服史及其他》、《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6 1:26:4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