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60|回复: 37

[教学相关] [讨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试讲讨论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4 11: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讲的意义于我们来说不只是期末的考核。因为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我们从理论转向实践的新起点。希望通过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试讲和试讲后的反思讨论,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启发和收获。

    这里我们主要围绕已进行的试讲进行评价、答辩、讨论和建议,试讲小组也可以把准备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解决的经验写出来,供大家分享。准备中的试讲有急需老师帮助的问题,除在此处留言,也请同时发到老师信箱或直接联系。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1: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初级听力(俄罗斯班)教案》评点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仅我所知,为了这次试讲,教学一组专程请教了曾在俄罗斯孔子学院任教的杨宏老师、旁听了赵文筠老师上的初级听力课,并根据教学需要补充编写练习、重新录制磁带、反复修改教案、进行试讲排练。在此背后,她们还付出了多少,我没有看到,但是能够想到。我非常欣赏这样一种认真。在学习中,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认真的态度赋予了学习过程更多的收获。

由于是第一堂试讲课,我们都对它充满了期待,而结果也没让大家失望:这堂课时间的分配和掌控恰到好处;授课内容独立完整,但同时又能看到与前面教学内容的呼应;以听力技能训练为核心,兼顾相关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积累,突出了课型特点;以主课文的精听为核心设置教学环节完整、连贯;教学内容的选题注重联系实际,并且有跨文化交际的自觉意识;老师面对学生的提问,显示了良好的知识素养和机敏的反应能力……而更为难得的是,在《话说过年》时我们已能感受到过年的气氛,整个授课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如果是真正的俄罗斯学生上这堂课,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对这堂课的兴趣和期待。

试讲后,同学们的踊跃发言也反映了大家对这堂课的重视和投入。同学们的肯定和建议我相信会对试讲小组的同学有所启发和帮助,因为我自己在其中也有不少收获。对于他人善意的建议,我们的原则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关于这堂课,特别是在经历过试讲检验后,我个人觉得以下几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供教学一组的同学参考:

一、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这堂课虽然听力材料(热身+主课文)不长,但是涉及的点很多。语言点包括,热身部分七个选择题七个语法点,主课文练习的第三题两个语言点;技能训练涉及快速反应、检索监听、记忆储存、概括总结、边听边记;文化点,以过年为核心的各种活动和概念(如腊月、正月、年夜饭、团圆饭、压岁钱、拜年等),以及圆桌文化和就餐礼仪。这些内容的设置表明,备课中教学一组的同学对语料的分析和挖掘是比较深入的。但是由于追求全面,教学重点显得不突出。这就像过节时用来装饰的小灯,一根电线上串联着很多闪闪发亮的小灯,虽然很多很漂亮,但哪个都无法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上完一堂课,虽然学生方方面面都接受了训练,但是没有哪个方面留下特别深刻和突出的印象。根据主课文的语料特点,我们可不可以凝练一下重点,比如技能以检索监听能力为主,语言点以时间表达为主,文化点以课文中提到的年节文化为中心。在突出这些中心的基础上适当扩展和带出相关内容。

二、根据学生情况适当降低练习难度。由于此次试讲预设对象是海外俄罗斯初级(下)的学生,由于教学环境、教学时数等原因,汉语水平应低于国内初级下的程度。所以使用同样教材时要考虑降低教学难度。具体来说,一是注意教师授课语速,可适当放慢和重复;二是可以在听前给出问题,并预留一定时间阅读题目(如:热身练习部分,有些选项较长,但没有预留足够的阅读时间);三是根据对学生实际水平的预测,可以在检查答案时多放一次,边听边讲解难点。

三、自制录音文本注意事项。一般来说,对话体课文都采用男女对话形式,主要目的是增加区分度,这样学生就能把重点放在理解说话人的意思上,而不需要对说话人进行辨析。这个问题只要注意到了通常容易解决。不过在海外教学中,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实在无法解决的话,则要尽量让对话者有明显的发音特征容易分辨。另外,听和说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录音文本还具有提供语音示范的作用。所以在制作录音文本时,说话人除了吐词清晰、发音标准以外,还要注意停顿和语气等表情因素的处理。

 

总体上说,这次试讲是成功的。试讲的“成功”不代表完美,而是一种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13: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风老师信息很灵通啊,连学生们课下准备的过程、找过哪些老师都知道!O(∩_∩)O哈哈~

已经试讲了?我以为再过一段时间呢。这组同学的教案我看过,提了些意见,总的感觉是,她们下的功夫很大,内容非常丰富,环节设计得很活泼;但是时间会比较紧张,热身总共才15分钟,而设定了那么多内容,在面对汉语初级水平的俄罗斯学生的实际教学中可能还需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20: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准备试讲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感到只有课堂理论知识还不足用,所以提出希望能进入课堂听课和找相关老师了解一些信息。因为这学期尚未安排实习指导老师,所以我根据同学们的试讲选题推荐了一些老师。从同学们反馈的情况看,她们得到了各位老师(包括一些外聘老师)的热诚帮助和指导。在此我代表08级同学感谢各位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5 12: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7 14: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收到了小恬的邮件,表示虽然已经试讲过了,但还要继续修改教案。对这组同学表现出的有始有终、认真求实的精神表示赞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7 23: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哇,08级果然不一般,听说小风老师今年的课程很红火,哈哈,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5: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级听力试讲点评

听力二组这次共有三位老师登上讲台,加上期中试讲的两位老师,现在小组的五名成员都已具备了至少一次的实战经历,这是小组合作精神的一种体现。虽然走上讲台的是余萌萌、农蕾和姚媛,不过侯舒曼、朱斯云去旁听卢英老师的课想必也对教案的设计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另外,为了更贴近真实学生的真实水平,她们请了中级程度的留学生帮助检验预测的难点,这种做法具有借鉴意义。

从试讲情况来看,这堂课有几点做得比较出色:一是贯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如生词讲练以预习为前提,练习设计从语音听辨到语义猜测到根据词语预测下文,可以说是层层深入同时又紧扣听力技能的训练,再如精听环节听两遍课文从抓住主要内容到获取细节信息,也体现了自上而下的教学理念;二是有意识地进行技能指导,如精听环节的练习二老师在讲解答案时指导学生练习设置的一般规律以及相应的答题方法,又如泛听环节听前老师明确提出练习的要求和方法,听后向学生推荐可在课下进行泛听练习的电台,突出了泛听的特点,并将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密切结合起来了;三是教学重点比较突出,以精听的课文为核心,听前的生词讲练主要为听中练习扫除障碍,精听泛听之后延伸出的汉语学习方法的讨论也很好地结合了学生学习的实际,和主课文有一定的呼应,并最终扣住了“从善如流”的主话题;另外,这堂课听力技能的训练与其他技能也结合得比较自然。

与原教案相比,试讲有些地方处理得更好一些了,但原教案中有些精心设计在试讲中没有体现出来或者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该说的话说了,但是由于强调不够,因此被学生们忽略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类似情况,我们不要首先指责学生没有认真听,而首先应想想自己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强调,因为交际中的信息差现象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在备课中应该把合理的信息遗漏充分考虑在内。

另外,通过这次试讲,还有两点需要再次提醒大家的:

一、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方法,同时在方法运用时应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所以,如果我们想训练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那么我们所给的句子应该提供猜测的线索和语境;如果我们要采取跟读的方法,首先要明确跟读训练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句式还是通过跟读进一步熟悉课文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表达,或是其他,并进一步决定跟读的具体训练手段。

二、从学生角度合理设置练习要求。课堂上我们讲过备听力课时,切不可只看录音文本,必须自己先当学生按要求听录音,从而预测学生练习的难点。这个要求推而广之,任何我们让学生完成的练习都应该自己先按练习的要求做一做,特别是自己补充设计的练习。这一点是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往往容易忽略的,但一经实际教学就很容易暴露,如果我们在备课时能事先注意的话,可以使课堂教学开展得更加顺利一些。比如,生词练习中的判断题,如果我们需要学生通过重复句子的内容来分析答案的正误的话,最好在练习前提示学生除了判断以外,做一些简单的记录,或者听一句检查一句,又或者在学生用材上给出句子的关键词作为提示,否则对于学生而言记忆的压力太大。精听练习中跟读句子,第一遍最好采取分割法,把一个长句处理为几个短句跟读,让学生理解和熟悉句子内容,再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做进一步的要求。泛读部分让学生听记问题的答案,如果需要在下课时提交的话应该在听前明确要求,因为听记训练时学生可以选用自己方便的方式记忆答案,但这样的记录符号不一定是老师能够理解的语篇。另外要求学生用课文所学表达回答或讨论指定的问题,老师应该自己考虑要求的难度和合理性,并在练习前提供学生相关生词,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的重视。

上述两点从理论上说,可以说显而易见不难理解。然而要把这种理论上的知识化为教学实践中的有意识乃至潜意识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和更多的积累。希望通过试讲环节的体验,大家对相关理论和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0 00: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组 初级听力课答辩

第一组 初级听力课答辩

1 文化课VS听力课

听力课中的文化因素究竟占多少比重以及讲解的深度问题,在像听力课这样的专项技能教学中,一直都很难把握。我们是这样考虑的,首先,由于这节课是一节“精听听力课”,所以我们将“听力”设为重点,文化传播为辅,况且文本中也涉及了很多关于中国文化的元素,由于担心太多内容的介绍可能会造成俄罗斯学生接受上的疲劳与困难,所以我们没有考虑增添过多的内容;其次,针对俄罗斯学生,我们在题目的设计上(尤其是热身),也考虑了俄罗斯的文化,比如说用了俄罗斯的名字,有助于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再比如特意选择了俄罗斯学生喜欢的中国武术和酒作为话题;最后,由于文化的交流是双方的互动,但这次的试讲的对象是中国学生,所以文化的冲击和质疑都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这也是我们没有充分考虑到的,以至于在备课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点。比如说我们没有解释为什么要给爷爷奶奶拜年,但如果是俄罗斯学生,可能就会当场提出来,由我们回答(这自然也难不倒我们),引出对老人的尊敬这样的内涵;再比如,最后的自由问答环节,我们问“你们国家有没有类似的节日?或你们国家有这样的节日吗?”我们预测,如果在真实的课堂,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另外,文化讲解的深度,也是很难把握的。总体上来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这一次初级听力课上讲过年,以后到了中级听力,高级听力课上依然会讲,就像我们英文课本上年年都会有圣诞节的话题一样。所以虽然这一次初级的专项听力课文化氛围很重,我们依然没有考虑设置太多。

 

2.语法课VS听力课:

设置听力课的本义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语段的能力,重点在于理解,不在于语法的讲解,听力课作为语法课的平行科目,不应该也没有必要承担起语法课的教学任务,就具体情况而言,我们上的这节课《话说过年》,是对外汉语教材系列之听力教程,也就是说,还有相关的语法教程,最多只能算做事对语法课的回顾与温习,所以没必要强调语法,否则听力课也就不是听力课了。

“那到也是”,“就是啊”:首先,这是对外汉语教材系列之《话说过年》语法课的回顾,是这篇课的难点所在;其次,我们设置这两个句子的讲解是考虑到这两个语法点都是很常用的,在听力中听到后,可以加强口语,运用于日常的口语当中,也正是听说结合的体现。

 

3 针对题目设置的问题:

题目多少问题---同学们认为题目设置过多

我们组设置的本节课为精听课,不包含泛听内容,在精听课中通过集中练习来进行听力的提高。我们在第一题设置了5个小题,第二题设置了14个小题,总体的量对于一节精听课来说并不多。14个选择题紧扣课文,顺课文情节先后设置,而且回答题目的依据在课文中分布相对均匀,没有超出课文,所以题量并不能算过大。

选项设置问题

首先,这个选项的设置来源于我们所参考的教材。其次,我们认为“一个来星期”虽然在意思上有一定的模糊性,但是并不干扰同学们的答题。我们的课型是听力课,同学们主要依据自己听到的进行回答,直接听取和排除法都是常用的方法,就本题来说,原文中明确由“从春节前一个多星期……”所以,可以较容易的选出正确答案,“一个多星期”,而非“一个来星期”。此外,“多”和“来”在辨音上困难不大,因为二者区别明显。俄罗斯学生在“duo”和“lai”上没有困难。他们的困难主要在语调和汉字方面,语音方面的困难不是这两个音。(针对同学所提出的“一个来星期”)

题目之间联系过大问题---针对同学提出后一个小题直接包含前一个小题答案

在选择题中,第5小题题干为“在家里,大人和孩子谁给谁拜年?”第6小题题干为“孩子给大人拜年的时候,大人要做什么?”有同学认为,第6小题直接给出第5小题的答案,不太恰当。我们认为,首先,这两个题目 设置来源于课文,且遵循了课文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其次,这本身是同学们在做题时需要锻炼的技能。注意不同题目本身之间的联系为做题找到更多的依据,降低难度。

主旨和细节问题---针对同学提出第一大题应该设置主旨题,而非重视细节的判断题。

首先,主旨题和细节题哪一个难度更小要根据情况而定。有的文章主旨好概括,有的文章细节更容易抓取,我们所选取的文章“话说过年”属于后者。我们可以从中听取很多直接明了的细节,但是概括主旨的话,就比较困难,用到的还是细节的描述。其次,我们的判断题题干中所涉及的细节都是很容易抓取的,例如日期。题干本身较短,难度不大。

题型单调问题

我们所设定的是精听课,所以没有更多的材料补充,例如泛听材料等。总体来讲,热身的选择、填空题;课文的判断、选择、常用语、口头回答问题几种加在一起,对于60分钟的时间来说,题型并不单调。而且我们认为同一个题型的较多的小题可以对于这种听力技能更好的强化练习。

层次难度没有循序渐进问题。

    我们认为,题目的设置基本上做到了难度由浅入深,包括热身题在内。热身题主要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所以难度小,而且热身题和后面课文相关度较大,也为后面扫除障碍。后面练习的题目设置也遵循的由易到难的过程。判断题只要注意到一个细节就可以做出。后面的选择题涉及到了不同选项的对比以及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进一步加大了难度。最后的回答问题不但需要总结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口头表达,听说结合。所以总体上来说遵循了循序渐进原则。

 

4 课程讲解方面

针对于同学提出我们这次课的重点不突出的质疑,我们认为是同学没有真正体会到我们的课程设计的安排。我们小组的这次课是听力课,重点是放在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和水平,而选择的这课教材内容的难点在于它涉及文化方面的词语较多,所以我们在此基础上处理为在听力训练的同时传授相关文化知识。我们在听前热身环节和导入环节分别涉及了大部分听时文本中涵盖的较难的语法点和生词。不仅意为着重讲解,而且更是为其听时扫除障碍。

听中第二遍,我们设置为分段听,每段做两题,全部文本听完后再进行讲解。有的同学提出了分段听、分段讲的方法,这是我们曾经第一次设置课程的时候选择的方法,但是再考虑之后,我们坚持了最终全部听完的讲解的方法。首先,我们设置的是初级阶段下的听力精听课。如果分段听分段讲,虽然同样是精听,则降低了听力的难度,没有达到这课我们所要锻炼学生的听力速度的目的。其次,听力文本是有前后逻辑性的,而根据文本设置的题目也是存在前后联系的。虽然我们这课内容,这个方面并不突出,但是听后练习中还是有存在前后联系的题目,所以我们不希望破坏了文本的前后联系性。

对于听后是否在PPT中展示出问题题干以及是否需要老师重复问题的疑问,我们认为我们的处理方法是符合我们设定的学生的。首先我们认为不应该在PPT上展示出题干,因为我们的课型是听力课,重点应该是“听”,而不是“看”。其次,针对听后老师讲解时对于题干的处理,我们认为听时阶段学生边听边做题,对于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讲解的时候,目的在于降低难度解释清楚,所以老师复述题干,不仅降低了难度,让学生回顾题目,便于同学再次选择答案以及之后老师的讲解,而且以听的方式展示,再次训练了学生听力能力。

 

写给后来者:

1.  生词展示最好带上拼音。初级学生的语音仍然是问题。即使老师发音正确,学生不一定听音正确,展示生词时带上拼音有助于学生正确了解发音。

2.  试讲时,同学们对听力题及听力题型提出了许多问题。其实我们的主要听力材料基本上是直接取材于现行的一套北语出版的初级听力课本。一开始我们想以此为证据反驳这些质疑,但冷静下来,我们想,任何一课现行教材拿到试讲课,都会被猛烈批评。试讲讨论是质疑教材的最好试炼地。我们希望后来者接受我们的教训,不要太相信、依赖教材,按自己的想法精炼题目。

3.  没有最完美的准备。就算你做再多准备功课,都会有漏洞。我们精心准备的英语翻译不知不觉成了被批的把柄;我们为了更好掌控时间的快语速成了最好的无法反驳的硬伤……我们想说,没有最完美的准备,只有更完美的付出。如果你被指出了缺点,不要愤怒、不要伤心,尽心尽力则无怨无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1 15: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风老师的点评、同学们的答辩,我来不及细看,但感觉很高兴:帖子涉及到了很多具体的学术问题,看后很受益;而且师生都那么投入、认真、一丝不苟。赞美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7 15:10 , Processed in 0.0600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