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杨娅华在2011-1-9 21:54:12的发言:
我来谈谈上完论文写作课的感受,就是感觉被“格式化”了。一方面,觉得这是好的,我对论文的规范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可另一方面,却对论文写作的意义产生了怀疑。机械式的三段论:摘要、正文、结尾,三段论中还有三段论,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与创作。文学课重视的是个人的创作与思想,说什么都可以,只要有自己的立论。但在论文写作课上却陷入了怎么写怎么不对的怪圈,失去了自由,压抑了个性,这样论文写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摘要,是发表文章方便检索,那我们平时写的论文需要吗?个人觉得不需要,但不写的话又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像论文少了摘要就少了外衣,只能叫做读后感,不能称之为论文。
很抱歉,这段时间一直致力于解决论坛的病毒问题,再加上其它教学工作也需处理,直到现在才回答你这个问题。关于如何写好论文,我曾在课上讲过,它主要需要四种能力:
1、阅读和观察的积累 2、勤奋且正确的思考 3、高效的文字表达能力 4、正确的格式
这里,第1、2两种能力是无法在课堂上教的,第3种能力部分可以通过课堂训练习得,第4种似乎相对来说最容易学习。但这次我看大家的期末论文才发现,我的判断可能有问题,我看到的论文作业,格式上完全合乎要求的很少,多数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讲求那么多的格式?像文学写作那样“自由”写作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因为论文写作不是文学写作,和我们高中时练习的议论文也不一样,它是种专业的学术的写作,既然是专业的,就要有专业的规范,既然是学术的,那么,第一,它更强调的是严密的理性,第二,它要讲求循序渐进的积累,是在积累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很多格式要求都跟此有关。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做文献综述?是因为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向人证明你已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有足够的理解,无法保证你的论文有真正的创新,而不是重复前人的无用功。为什么要有论文摘要?是因为学界同行在做相关研究时能先通过你的摘要了解到你的论文精华及和他的研究的相关度,由此来决定是否阅读你的论文全文;再比如,论文为什么要有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你的同行在做相关研究时能用计算机检索出你这篇文章。再比如,为什么要有注释?为什么要有参考文献?这些问题我都在课上讲过,它们都服务于学术研究目的,均有其不可或缺的功能。总之,这些形式上的要求,是由学术研究活动的特点决定的。它和人的自由思考并不矛盾,你可以自由思考,但思考的结果只有按照这套程式来表达,才能进入学术交流的体系,为学术的积累做贡献。
至于说平时的课堂作业要不要写摘要,写综述,我同意一也同学的说法,即那要看老师是如何要求的。一般来说,大学本科的课程作业或普通的期末考核论文,并不以学术创新为要求,主要还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感受和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必要求在学术积累上体现出独特的价值,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活动,如果是这样,那确实不必讲求这么多形式,有自己的想法,再加上文字清晰流畅即可。但一旦进入严格的学术研究活动,那这些形式就可或缺了,现在你们可能还用不到,但以后要用得到,所以还是先要大致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到需要用时,再照葫芦画瓢,也会比别人快一些,准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