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90|回复: 10

[求助]关于“露冷莲房坠粉红”的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4 13: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看书,有引叶梦得《石林诗话》:“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浅深以是为序。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为随波逐浪句,以“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为截断众流句。”

张少康先生解为“以‘泯然皆契,无间可伺’为最高,指与自然冥契的化工境界;以‘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为次,指意在言外、含蓄深远的神妙境界;以‘随物应机,不主故常’为再次,指随物赋形、描绘生动的画工境界”。

于是,叶梦得所举老杜“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为随波逐浪句,“百年地僻柴门回,五月江深草阁寒”为截断众流句,是可理解,且以为然。只是“‘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不大能想得明白。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 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 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 江湖满地一渔翁。

 

这“露冷莲房坠粉红”仿佛是极有名的。先前未读过此诗,但“露冷”之句却已听熟。虽则如此,我一向最不喜的就是此类诗句,嫌其易造句而不易造境,于是波漂露冷两句诗的意韵,实未能体会得出。窃以为叶梦得赞其为“函盖乾坤句”,又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并不相符。若问我所以为的“泯然皆契”的诗句,大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类吧。

不过这也只是小儿之见了。总之,关于“露冷莲房坠粉红”的欣赏,求各位大神指教啦:)

发表于 2011-8-24 14: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是以禅喻诗,我以为“无间可伺”意为无隙可乘、无可指摘。老杜“波漂菰米沉云黑, 露冷莲房坠粉红”这句是从对仗技巧上讲,而不是从境界上讲。“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仿佛随物赋形、随手所得;“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确实“意在言外、含蓄深远”,唯“波漂露冷”句直如天地般造化工整,不知何所从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4 21: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想法不知是不是偏了点,但与禅宗貌似是偏离了。

以前也没读过这首,但想到《秋兴》本是感叹时局动荡之作。觉得会不会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  的说法之中“涵盖乾坤”并不是禅宗的本意了,乾坤暗指了时局?“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则是指阴沉,荒凉萧瑟的自然之景与当时的国家时局之间的暗合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8: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抱香斋在2011-8-24 14:00:05的发言:
既是以禅喻诗,我以为“无间可伺”意为无隙可乘、无可指摘。老杜“波漂菰米沉云黑, 露冷莲房坠粉红”这句是从对仗技巧上讲,而不是从境界上讲。“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仿佛随物赋形、随手所得;“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确实“意在言外、含蓄深远”,唯“波漂露冷”句直如天地般造化工整,不知何所从来。

可是叶梦得的以禅论诗与江西诗派之以禅论诗并不相同,江西诗派重在悟诗法,而叶梦得却是重在悟诗境的。而这一点又是启严羽诗论先声。

又,“落花鸣鸠”及“百年五月”句都是自诗境来说,独“波漂露冷”句若是以对仗来解,似觉牵强。

何况老杜功力一向了得,“波漂露冷”诚然是极为工巧,但于诗法上是否就格外超逸,我尚存疑。且传统所谓“泯然相契”之言妙品天工,我只知以言诗境,不知可否形容诗法,还得请教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6 18:53:2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佬们都不出来解释,那我继续冒充内行。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读到这两句的人无不感到一种泠泠秋意,我想这是诗的技巧和意境之间的圆融无间,“涵盖乾坤”绝不是指诗境辽阔什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8: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抱香斋在2011-9-2 15:18:00的发言:

大佬们都不出来解释,那我继续冒充内行。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读到这两句的人无不感到一种泠泠秋意,我想这是诗的技巧和意境之间的圆融无间,“涵盖乾坤”绝不是指诗境辽阔什么的。

 

“涵盖乾坤”绝不是指诗境辽阔什么的,这我了解的,应与“随波逐浪”“截断众流”相对应,指一种神品那样的境界吧。

只是我总觉得,杜甫“波漂露冷”使气使才太过,斧凿痕迹太深,说“随波逐浪”尚可,“函盖乾坤”则过矣。

唉,我想我应该去琢磨琢磨诗法,不然读近体诗就如雾里看花,见不分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 18:22:5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1 19: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剑桥艺术史》“绘画观赏”卷结语:

“优秀的画家知道如何构图,他对和谐的色彩很敏感,对不协调的色彩很反感;他对传统知之甚深,既知道它的力量,也知道它的限度;他的作品让人满足、给人以欣喜和惊奇,能加强我们对主题的了解,提高我们对形式的认识。但伟大的画家却具有神奇的天赋,能够为我们开辟一个情感和视野的全新世界。”

里面的“画家”换作“诗人”或“诗句”也合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3 20: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不好答啊,得下一番探究的功夫,行香子你这题出得有点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23: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小即在2011-9-13 20:12:35的发言:

这个问题不好答啊,得下一番探究的功夫,行香子你这题出得有点难。

是啊,大概是牵涉到传统诗歌的审美趣味的缘故。

初时觉得句子格外拗,七言中一“冷”一“坠”俩动词(“坠粉红”三字窃以为有两种读法,一是“坠粉/红”,与上句“沉云”对,一是“坠/粉红”,粉红代指荷瓣,我读时总爱解为后者),仿佛却是老杜用力处。近些时再咏味“露冷莲房坠粉红”,渐渐能觉出动人处来,但对此问题,还是模糊一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3 23:07:2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19: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嘉莹《秋兴八首集说》一书中汇集了前人相关注释,可以先参考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14:59 , Processed in 0.0688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