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89|回复: 12

[文 学] 【通知】惠忠庵读书夜-第十三夜:诵读自己喜爱的文字片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2 11: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个人回顾自己最近的阅读,挑出喜爱的1-3个文字片段,现场诵读,与大家分享。

 

时间:2012614日晚6-8

地点:贸大求索楼216

主题:诵读自己喜爱的文字片段

提醒:

1. 留意时间,所选片段勿太长,且应相对独立。

2. 注意所选片段的诵读效果,在乎听众感受。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者请跟帖,以便统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2 19: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之!不过最近看的都不适合在大家面前诵读诶,还得想想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2 23: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小香儿也可以读自己的作品啊,比如最近练笔的人物采访片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7: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流团队已经决定明晚可以为大家演出,所以这次读书夜增加一个内容,就是现场演出。地点的话,可能要换到教工活动室,即求索楼2楼上去左手第一个房间。大家该带诵读片段还是带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5 18: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14日读书会第十三夜内容形式别致,令人耳目一新。地点在教工活动室,前一个小时曹流携几位演员给大家表演了《迷蝶香》、《琥珀》片断,后面的时间观众们跟导演、演员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晚八点准时结束。交流话题包括对演员精彩表演的评论、《迷蝶香》的创作、其象征意义的表现方式、廖一梅戏剧的特点、剧本的导演与排练过程等等,气氛热烈,互动愉快,结束时大家都还意犹未尽。

           我本来准备阅读的是卡夫卡的《忽然散步》,因为这篇散文比较短小,里面充满了假设句式,去年我们曾在讨论林徽因作品《莲灯》时探讨过假设句式跟使用者性别有没有关系,所以我选了这一篇。

          晚上,如果一个人晚饭后似乎已经打定了主意留在家里不出门了,他穿上家居便服,坐在灯光明亮的桌旁,找点儿什么睡前的活儿或消遣做做,如果外面天气很差叫人根本兴不起出门的念头,如果他在桌旁已经静静地坐了那么久,以至于他的突然离去肯定会惹人侧目,如果楼道已经黑了楼门也已经锁上,如果他现在毫不顾虑这一切,心中带着突然的不安站了起来,换下便服,很快穿戴整齐,声称自己得出去,随便说声再见就真的走了,并且明知随着关门的快慢家中肯定会有或多或少的怒气,如果这人到了巷子里重新精神大振,四肢因为这不期而至的自由而显得特别灵活,如果他感到在这一决定中聚集了所有的决定的能力,如果他饶有深意地看出,他具有的力量原来比他需要的更多,能够轻易而快速地改变事态,并且有能力承受这种改变,如果他就这样沿着巷子走下去,——那么,这一晚上他就真的完全走出了家,家变得模糊不清逐渐消失,而这个人自己则稳固坚实,轮廓分明,他拍拍大腿,起而找回了他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一切还会更加有力量,如果这个人在这么晚的时候去找个朋友,看看他过得怎么样。 (谢莹莹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12: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2-6-15 18:47 发表            6月14日读书会第十三夜内容形式别致,令人耳目一新。地点在教工活动室,前一个小时曹流携几位演员给大家表演了《迷迭香》、《琥珀》片断,后面的时间 ...

 

谢谢栋梁姐姐的现场直播,为新闻稿提供了初稿。谢谢栋梁姐姐响应号召,贴出这个段落。这个段落以前屋兄也贴过,似乎不是谢莹莹的译本。谢的译本叫《突然的散步》。谢译的卡夫卡似乎还不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13: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准备的是张岱《陶庵梦忆》里的“韵山”。说来惭愧,这个材料最早是从史景迁的《前朝梦忆》里看到的。我们普通人往往是从汉学家的书里才发现原来中国古代有那么多好东西,不过,汉学家真的是二道贩子,他们把古汉语翻译成外文,然后,中国人又诚惶诚恐地从外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读者应该惭愧,可是中国学者也应该惭愧,因为他们甚至连二道贩子也没当好。汉学家至少提供了一种极其新鲜的描述语言。这则材料大伙儿是不是都挺熟啊?全世界是不是就我不知道啊。

 

陶庵梦忆(卷六) 韵 山

 

       大父至老,手不释卷,斋头亦喜书画、瓶几布设。不数日,翻阅搜讨,尘堆砚表,卷帙正倒参差。常从尘砚中磨墨一方,头眼入于纸笔,潦草作书牛家蝇头细字。日晡向晦,则携卷出帘外,就天光爇烛,檠高光不到纸,辄倚几携书就灯,与光俱俯,每至夜分,不以为疲。常恨《韵府群玉》、《五车韵瑞》寒俭可笑,意欲广之。乃博采群书,用淮南“大小山”义,摘其事曰《大山》,摘其语曰《小山》,事语已详本韵而偶寄他韵下曰《他山》,脍炙人口者曰《残山》,总名之曰《韵山》。小字襞积,烟煤残楮,厚如砖块者三百余本。一韵积至十余本,《韵府》、《五车》不啻千倍之矣。正欲成帙,胡仪部青莲携其尊人所出中秘书,名《永乐大典》者,与《韵山》正相类,大帙三十余本,一韵中之一字犹不尽焉。大父见而太息曰:“书囊无尽,精卫衔石填海,所得几何!”遂辍笔而止。以三十年之精神,使为别书,其博洽应不在王弇州、杨升庵下。今此书再加三十年,亦不能成,纵成亦力不能刻。笔冢如山,只堪覆瓿,余深惜之。丙戌兵乱,余载往九里山,藏之藏经阁,以待后人。

[ 本帖最后由 古小即 于 2012-6-17 13:2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7 13: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硕士时,每天在教研室读书,书柜里有一本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大16开本,彩色插图,很让我着迷,每每点读古籍累了的时候,就搬出来,一遍遍看那些美丽的服饰,满心喜悦。从那开始知道作家沈从文也是文物研究专家,更喜欢他了。

最近又在读他的文史散文,引一段和写作有关的:

 

曾经有人询问我:“你为什么要写作?”   

我告他我这个乡下人的意见:“因为我活到这个世界里有所爱。美丽,清洁,智慧,以及对全人类幸福的幻影,皆永远觉得是一种德性,也因此永远使我对它崇拜和倾心。这点情绪同宗教情绪完全一样。这点情绪促我来写作,不断的写作,没有厌倦,只因为我将在各个作品各种形式里,表现我对于这个道德的努力。人事能够燃起我感情的太多了,我的写作就是颂扬一切与我同在的人类美丽与智慧。若每个作品还皆许可安置一点贪欲,我想到的是用我的作品去拥抱世界,占有这一世纪所有青年的心……生活或许使我孤单寂寞,我的作品将同许多人发生爱情同友谊……

 

想想他在解放后的遭遇和退入文物世界以保持“乡下人”赤子之心的选择,想想他那为人艳羡乐道实则貌合神离的痛苦婚姻,唏嘘之后是敬佩——“用爱报答无情”,这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13: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子非鱼 于 2012-6-17 13:24 发表 读硕士时,每天在教研室读书,书柜里有一本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大16开本,彩色插图,很让我着迷,每每点读古籍累了的时候,就搬出来,一遍遍看那些美丽的服饰,满心喜悦。从那开始知道作家沈从文也是文物研究专家 ...

 

婚姻痛苦?以前也略有耳闻,是真的?你从哪里知道的。他们早期的时候可真是又传奇又甜蜜啊。

从这段话里,看出沈从文的写作自觉地与他人和世界联系起来,而不仅仅是抒发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02:56 , Processed in 0.0785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