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木耳 于 2012-12-21 23:37 发表
有道理,前些日子去闽西南,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 這個難為木耳兄了,你只去幾日的話,別說日常用語,就是一到十的數數,只怕也是過耳即忘。大部份外地人都告訴我,即便成年後以泉州地區為常居地,待上個一二十年都未必聽得懂當地人的交流,別說自己去發音組織語言了。所以北方人到南方做生意老覺得吃虧,當地人愛用方言“竊竊私語”,暗箱操作,不磊落。 我曾看過一個世界語言難易排行,溫州話和閩南語排在最難的行列里,第一位是愛斯基摩語,大概但凡越“古”入門就越難。後來又看到國內方言難易度排行,前五位是,溫州話-廣東話-閩南語-蘇州話-上海話,這個我很難理解,不知此處的“廣東話”範疇是什麽?如果是現在流傳于粵港澳及海外華人區的“粵語”,那簡直是我所接觸的語言中最簡單不過的了。一般人(包括無中文背景的)在粵語環境里住一年半載,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用語聽和說都能應付,說得標不標準而已。 這十幾年來,南方一直有語言大一統的趨勢,方言越來越被逼入絕境。粵語有自己的字詞典,加上海外的廣泛使用,應該還好傳承。不過我知道現在深圳的孩子基本說普通話,不說粵語了,聽懂的都很少。至於閩南語,我在福建時並沒有看到系統的地方語典籍,不知台灣有沒有人做這個工作。台語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地道閩南語,就像港澳對地道的廣州白話也進行了文明化改良,也許這些改良會有利於地方語言的傳承吧。
[ 本帖最后由 灵儿 于 2012-12-22 12:3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