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56|回复: 10

[历 史] 夏志清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8 17: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搜狐文化专题:夏志清先生(1921-2013)仙逝。http://cul.sohu.com/s2013/xiazhiqingxzq/
大约十天前,2013年年末,我在网上学习了有关张爱玲的课程,第一次听到夏志清先生的大名,原来他是最早研究并高度评价张爱玲作品的学者之一,还特地跟斋主君不为君在食堂吃饭时谈论过,她们两个跟我说了夏先生的一些情况。没想到食堂谈话没过几天,12月29号,92岁的夏先生就去世了。刚刚开始了解他,他却遽然远去;令人怅惘不已。
读了搜狐的专题,才知道夏先生对来到美国的张爱玲有如此多的帮助和交往,跟钱钟书先生还有那么深厚的友谊和乌龙往事。时光总是太匆匆,古今多少事,都淹没在历史的烟云里。

发表于 2014-1-8 18: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见陋识浅,只听说过邵逸夫。不过说到张在美国的那段经历,似乎又有些印象。斯人皆逝,俱为传奇,善哉善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8 18: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志清先生的名字俺在上大学时就听说过了,最迟在读硕研时,就看了他的《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一版一印。盼到该书1994年第二次印刷,赶紧买了一本。前几天看到网上转的夏先生的一篇短文,高度赞扬张爱玲的才华,并说,古典小说作家里,只有曹雪芹可以和张来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2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1-8 18:37 发表      夏志清先生的名字俺在上大学时就听说过了,最迟在读硕研时,就看了他的《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一版一印。盼到该书1994年第二次印刷,赶紧买了一本。前几天看到网上转的夏先生的一篇短文,高度赞扬张爱玲的才华,并说,古典小说作家里,只有曹雪芹可以和张来比。   ...
看了专题才知道夏先生发现了张爱玲和钱钟书小说的价值,把《赤地之恋》、《秧歌》等被很多人认为是“反动文学”的作品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围城》同样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以意识形态来评价作家作品,很可贵,尤其在夏先生那个时代。
从政治、道德、意识形态来论人论文,也是文学评论一种思路,但不应该是唯一的或者最好的思路。我常常是这条思路,不知道怎样改变或者扭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9 22: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4-1-9 20:18 发表 看了专题才知道夏先生发现了张爱玲和钱钟书小说的价值,把《赤地之恋》、《秧歌》等被很多人认为是“反动文学”的作品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围城》同样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以意识形态来评价作家作品,很可贵,尤其在 ...

反過來說,作品的文學性之外,夏志清先生似乎也是以他自己的政治觀念來選擇、強調某些作家的。

另外,夏志清先生的哥哥夏濟安,也是很厲害的英語文學和中國現代文學學者,他的《現代英文選評注》以及寫「左聯五烈士」的學術著作Gate of Darkness(取自魯迅「肩住黑暗的閘門」一語)兩本書都頗有口碑,一直在我的「想讀」之列。
又另,李歐梵:<光明与黑暗之门——我对夏氏兄弟的敬意和感激>,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279785/discussion/16885218/

再另,前幾年出版張愛玲與夏志清的通信,我心裡對此是有些彆扭的。這些信記錄了張在美國的窘迫,好像我們在窺探她最後的隱私,而她是那麼驕傲的,真是有些不忍。
[ 本帖最后由 清和 于 2014-1-10 05:5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0 13: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和 于 2014-1-9 22:09 发表 李歐梵:<光明与黑暗之门——我对夏氏兄弟的敬意和感激>,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279785/discussion/16885218 


谢谢清和推荐,读了大半,还没有读完,文章写得真棒,值得这里所有的人都好好读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0 19: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1-10 13:44 发表 谢谢清和推荐,读了大半,还没有读完,文章写得真棒,值得这里所有的人都好好读读。

这个要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9: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兴我抛出的砖能引出清和君提供的这块玉。
也许,我已经写了太多的废话。总之,最后请允许我再创造一个词组(这一次是引用夏氏兄弟的话):就像《说唐》中的那个巨人一样,夏济安先生扛起了“黑暗的闸门”,让我们得以看到鲁迅内心的痛苦和中国左派的黑暗内幕;而夏志清先生则高擎一盏明灯(他曾如此评价西方小说经典),不,实际上是一盏盏的灯,指引我们通过同一个中国文化之门。这样,夏氏兄弟的著作一起建立起了一个基准,以后所有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都必须以此为衡量标准。
李先生的文章我没看,结尾这一段,尤其是最后几句,不知措辞是否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 20: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4-1-11 09:27 发表 很高兴我抛出的砖能引出清和君提供的这块玉。也许,我已经写了太多的废话。总之,最后请允许我再创造一个词组(这一次是引用夏氏兄弟的话):就像《说唐》中的那个巨人一样,夏济安先生扛起了“黑暗的闸门”,让我们 ...

真不好意思,沒有早一點拿出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

夏志清先生的兩本小說史論至今仍是相關領域的必讀書目,夏濟安先生的作品也廣受好評,他們確實都是北美漢學界的重量級學者。
李的這篇文章我第一次看到是在《中國小說的史與學:向夏志清先生致敬》一書中,作為一篇紀念與致敬的文章,或有誇張溢美之辭,也可以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 19: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清和 的帖子

读了这篇文章,很赞同其中对阅读和理论的评价,不只是文学领域,目前很多领域的研究都陷入同样的毛病,不打地基,妄想盖空中楼阁。自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2:51 , Processed in 0.0538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