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78|回复: 10

[原创文字] 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8 15: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做过MBTI性格类型指标测试,在“感觉-直觉”那一维度中,我的“直觉”系数高到爆棚。解释一下,按照该测试的定义,“感觉”系数高的人在接受到信息刺激时,一般首要关注的是事实本身及其细节。而“直觉”系数高者正好与之相对,他们注重的是事物的含义、它与其他事物的关联以及对事物的解释。举个形象的例子,就好比达芬奇和牛顿都被苹果砸了。达芬奇可能会捧起苹果,仔细地端详,观察它的色泽、质地还有果皮上的纹路,心想每一颗苹果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能否将眼前的这一颗记录下来。而牛顿呢,他就会想,为什么每一颗苹果最后都会掉到地上,这背后有没一个普适、完备而又可以证明的解释呢?
  我个人相信这个测试是靠谱的,因为自己从小就被人说“特别爱思考”。喜欢“思考”还不敢称,毕竟我觉得这个词太神圣了,不可滥用,但是凡事都要求个解释到是真的。
  我爸说我打小起,就一直在问他那些让他无言以对的问题。“我是从哪来的”到还算正常,还有一些像“昆虫为什么都有六条腿”,“鱼从水里拿出来为什么会死”之类的问题,诶,他老人家当年又不是学生物的,想想真是难为人家了。
  上高中时,有一次我向同学借了一个类似于鲁班锁的拆解类玩具玩。一般来说,玩这种东西的方式无非分为两种,一种靠天赋,另一种靠瞎蒙。但当时我的做法是什么呢?我测量了其每个部件的尺寸,并为它们绘制了三视图。我同学看到之后问我,黄令邦你玩个玩具都这么认真,这么理性,你活得不累吗?
  当时只是一笑,没有回应她,但我心里想的是,这就是我的思维方式,我很喜欢啊,为什么会感觉累呢。
  按照刚才所有叙述的趋势来看,高中毕业之后,我似乎应该继续攻读某个理工科的专业才对。但是鬼使神差,高考录取时,贸大的阿语专业以提前批把我录走了。对此自己还是挺满意的,毕竟我的语言天赋其实还不错,而贸大又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好学校。
  但是这一事件,却成为了我生活中迄今为止最重大的转折。它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今后的职业方向且不谈,脱离理工类学科,意味着我每天所思所想的领域,发生了整体性的变化。
  之前我没事琢磨的问题类似于,铀原子为何会发生衰变,进而产生链式反应引发爆炸。而现在的则是,伊斯兰文化是否在本质上便与现代西方文明向左,最终其是够能够找到一条既不丧失自身属性,又足以接受现代化特点的道路。
  这两类问题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术语和语境的差异。对我来说,最关键的是,对于前一类问题,只要时间足够,我相信人类总能够找到一个精准而规范的解答,而对于后一类问题,就算我们再怎样努力,也只能得到无数个人的无数版“个人看法”。
  对于一个有“理论整洁”强迫症的人来说,我必须承认,很多时候这是一种折磨。有些最悲观的时候,我甚至会认为,人类的整个文明本就是一场自娱自乐的游戏,我们越想接近真理,真理便离我们越远,好似川上的佳人,可望而不可及。
  后来我慢慢接受了这个观点:事实只有一种,但是真理却可以有很多。每个人都有权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释周遭的世界,而实际上,我们也确实就生活在由事实和自己的解释、想象混杂在一起,半“实”半“虚”的世界中。
  想到这里,拧巴的心似乎能舒展一些了,但更可怕的问题马上就跟来:既然如此,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里,那么所谓“交流”这种事情,真的存在吗?

[ 本帖最后由 沉默的邦兄 于 2014-3-28 15:42 编辑 ]
发表于 2014-3-28 17: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歡迎來到「跨文化交流」的世界!

表達和理解都是困難的,言不盡意才是常態,所以我常常悲觀地認為完全的、百分之百交流和理解是不可能的。
但交流的不可能也並非世界末日,反而督促我們要去努力接近。

在交流中,尤其是跨文化交流中,尊重、寬容、理性都是相當重要的前提,在此前提下才有可能盡最大努力去體會與理解對方。
可惜它們同樣稀少和難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8 18: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邦兄是学阿语的,水云间又增加了一个语种啊。现在小小的水云间已经有英、德、葡、日、韩、越、阿七个外语种了。至于“交流”这种事,肯定是存在的,你到食堂打饭,不就是靠与打饭师傅的成功交流才能吃上饭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8 23: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邦兄上次好像也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啊

我也经常被人说较真 但较真的点估计跟你不一样 

另外 我看到我家达芬奇出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9 09: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和说的没错。上次谁说的来着,谁能想到如此理性的康德是个种族优越论和殖民主义者呢?我宁愿相信,理解的局限性和事实上的不可能是上帝的安排,像巴别塔的寓言一样,不过这也正是人类活着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9 09: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欧阳柳 于 2014-3-28 23:25 发表 邦兄上次好像也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啊我也经常被人说较真 但较真的点估计跟你不一样 另外 我看到我家达芬奇出境了

一字之差,达芬奇已在千里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9 19: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抱香斋 于 2014-3-29 09:27 发表 清和说的没错。上次谁说的来着,谁能想到如此理性的康德是个种族优越论和殖民主义者呢?我宁愿相信,理解的局限性和事实上的不可能是上帝的安排,像巴别塔的寓言一样,不过这也正是人类活着的乐趣。

 

康德这个话题在这里讨论过,虽说是“没想到”,但并非不能解释。至于说“理解的局限性和事实上的不可能是上帝的安排”,明明是无神论者,到了找原因的时候却推给了自己其实并不相信的上帝,总觉得,这是种偷懒的做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7: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的回应,每一则对我都颇有启发。声称“交流”之不存在,显然是过于幼稚和极端了,亏自己还是研习语言的呢。实际上这篇文章的意思尚未完成,有机会我会补上一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30 22: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抱香斋 于 2014-3-29 09:29 发表 一字之差,达芬奇已在千里之外

哈哈 才发现。。。

可见 有错别字也不妨碍交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3 23: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并非纯黑或纯白,而是一片混沌的灰。我们只能用各种“片面的真理”,努力去接近世界的轮廓。“理论整洁”,不错的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0:11 , Processed in 0.0709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