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面:也是我明清小说研究课的期末作业。选题理由和创作感想附在作品后面,在此不多赘述。我用心写就,供诸位清玩一笑。
选题理由:
1.生于末世运偏消——为《红楼梦》中的探春感到太遗憾和太委屈 别的不说,只说抄检大观园里扇王善保家的那一巴掌,这姑娘就太对我的胃口了。 曹雪芹用“敏”字赞美探春。她是个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具备慧眼及勇气的才女,脂批:“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者。”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动静、进退皆宜,用行舍藏,推崇法理,不和恶势力妥协,并给予迎头痛击。 但这一切最造化弄人的是,探春在《红楼梦》里一直处于被娘坑的境地,庶出,还总是被赵姨娘捣乱。我希望探春的才华和美不要再被身份埋没。尤其我最不满意探春最后远嫁,我希望我能让这样美好的女子自己选择做主自己的感情。
2.《水浒传》中女性角色数量的不足、层次不够高给予我充足的发挥空间 除却李师师这样的美女路人甲,还有阎惜娇、潘金莲这样“磨人的小妖精”,《水浒传》里真正正面丰满一些的女性人物也就是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这三个女人,还都被给予“大虫”“夜叉”这样毫无美感的绰号。我觉得《水浒传》里需要一个武力值不那么高,但是智商值、情商值和颜值都非常高的充满魅力的角色,让粗犷的男人世界里有一些灵动的明亮的色彩。
3.宋朝——转换成一个更好塑造女性的时代 水浒传的北宋背景下,女性的思想和行为多是自由的,还没有程朱理学的三从四德限制,是最好的时代。惜春如果活在这样的时代,再加上安排一个更大社会环境,老鸹窝里的凤凰就能飞出来有一番建树了。
4.我与探春——我想借由一次穿越所表达的心声 女子往往毕生所求“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安稳相夫教子,正如我们总说干得好不如嫁的好。可我所钦佩的女性却是当有傲骨侠气,爱恨分明,性情中人,又有经世致用之才和为天地立心的崇高志向。女性的个人发展本不应受出身限制,为何不可睥睨天下,像男人一样纵横沙场。探春经过再塑造之后可以表达出我的心声。 女人的价值并不以依附于男人而衡量,探春和我们都要强是因为想保护好自己。我想替探春完成她的梦想,自尊和被人尊重、自我认可和别人认可都达到更高的层次,让她不委屈。
穿越后人物生平:
探春远嫁,一路南下,半路为山匪所劫。将要掳走之际,为打猎归来的柴进所救。探春受伤于柴府养伤暂住,二人此前虽并无交集,但因均属皇戚侯门,相谈甚欢。不久却闻贾府遭抄家之难,探春想启程继续远嫁之路,对方却悔婚,无奈只得继续停留,另作安身之计。柴进仪表堂堂又有英雄气概,探春神采飞扬清新脱俗,二人渐生情愫。后因柴进蒙难被救上梁山,探春亦相随。她与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先后结为挚交。虽从未上阵杀敌,然分析战况形式、维持梁山秩序才能堪称女诸葛,甘居幕后,众人十分尊重,心服口服。智多星吴用对其真心欣赏,双方足智多谋,才华碰撞,惺惺相惜。时间推移,探春预感梁山大义终要失败告终,选择一人离开,最终萍踪无定。
第某回 探春三娘义结金兰 柴进吴用互剖心语
却说自宋江攻打祝家庄后,扈三娘被林冲俘虏,押到宋太公处囚着。天色渐晚,三娘被绑在柱子上动弹不得,顾念家中父兄生死安危,且腹中又饥饿难当。一连几经波折,任是平常习武,如今却骂也骂不出一句话来。然扈三娘虽不是七巧玲珑心,却也不傻,她自知怕是迈不过去宋江这道坎,可这宋江弄得自己家破人亡,扒了他的皮都不解恨,更不要提委身与他。三娘憋闷异常,早已在心中把他剐了千万遍,此时却寸步难行,发愁不已。
她却不知探春散了看门的小厮,在门外伫立,已细细审视了三娘一晌。探春早先听说了扈三娘被绑的情形,脑中警铃大作。现如今在门外微一沉吟,心中一片清明,便推门而入。
扈三娘闻声抬首,定睛一瞧,却见: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荆钗布裙,却难掩身段风流;未施粉黛,却无损国色天香。俗世未染眸中水,风尘几添眉间韵。
三娘形貌昳丽,本是个远近闻名的美人儿,心中颇为自负。见到探春这样的女子,也要叹为观止。心内又思忖:这小娘子不知是敌是友,必不是寻常女子这般简单。便接着警觉起来,只紧盯着探春,不发一言。
探春走进来,也不看她,径直放下膳盒,拉开凳子,入座。便直接问道:“姑娘,你可愿意此般嫁给宋江?”探春这一问,着实戳在三娘心上。三娘虽未放下戒心,却瞒不住自己满目戚戚,轻轻摇头,不语。
探春又问道:“如此甚好。我却要劝你,你这次只怕必是要嫁的,不若嫁给王英。”
三娘如点燃的炮仗,直直蹿火,大吼出来:“宋江都配不上我!王英是手下败将!什么东西!”
探春并不恼,缓缓道:“却也听我给你分辨几句。我原是京城贾府的三小姐贾探春,外人看风光体面,却是个姨娘养的。姨娘在府中易遭作践又不自重,连个下人也欺辱她。女子做妾,怕是再无翻身之日的。你若嫁给宋公明,以你今日之处境,只怕只落得妾。又焉知他将来不会再娶。宋江何等人物,一干人等均听令于他,筹谋算计你自然比不过他,稍不如意便更无翻身之可能。王英虽非顶尖的英雄好汉,却也是有功夫在身上的。虽算不上仪表堂堂,却淳朴老实。以你的容貌功夫,嫁与他,他必心服口服,尊你敬你,事事以你马首是瞻。更有一条,宋江欠王英一个人情,此番你嫁王英,就是替宋江还了人情,仅此便可保你在山上性命无虞。何种人情,你若用我之策,我再说与你听。”
扈三娘听得“京城贾府”已然吓呆,又听了后面这一大撮话,终是喉如含沙,生生挤出来“罢了!我嫁!”几个字。探春暗出一口气,又说道,“另有一层护身符,你只认了宋太公做义父,和宋江成兄妹之情,他必再无法将注意打到你身上。”
三娘大惊,“此非认贼做父?焉能受奇耻大辱!”
探春忙道:“自古云:识时务者为俊杰。留住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今你留在梁山泊身不由己已是定局,自古红颜多薄命。一介女流,保命过得今夕,才可图谋日后。再者,弑令尊之仇,本是李逵的过错,日后自可清算,却不能一并扣在宋江头上。”见扈三娘眼睛通红似要滴出血来,又接着劝道:“我晓得你恨。但这已是上上之策,保命是其一,嫁一个称心如意是其二,免了嫁人后仍为所迫是其三。在这爷们的地盘里,依此行事,顺风顺水不足,苟且偷生却满可放心。且看顾姐姐、孙姐姐两位侠女在这寨子里倒也顺心遂意,众好汉爷们、喽啰小厮未有不尊重的。将来几个娘们相互帮衬,祥和度日势必不难的。”三娘听了这半日话,终是忍不住,眼泪簌簌而下。默默哭了半响,又看向探春,点点头。
探春见扈三娘业已想通,忙解了绑绳,扶她下来,落座看茶,布饭递簪。又恐三娘因下嫁王英而妄自菲薄,又在身旁多加以温言劝慰、三娘感喟探春这样的身份气派却如此看重自己,止住泪更添一份依赖之情。探春也喜三娘这般真性情,无半分矫揉造作。恰这三娘言谈举止间倒有几分旧时贾府里惜春的憨劲,不免触动探春情肠,怜爱之情更重。两人祭告天地,焚香叩拜,结为金兰。又秉烛聊起闺中故事,夜话许久长篇累牍不表。 谁知探春前面这一番论断却尽数被吴用听了去。吴用本担心探春安危,便跟在她身后,思忖着万一探春苦劝无果反倒惹怒了那火爆脾气的一丈青,他也好从中调停,以防探春受无妄之灾。却不知见识到探春心中这般别有丘壑,审人情入木三分,看形势鞭辟入里。白日里的情形他本看在眼里,自然也知宋江有纳了扈三娘之意,但心中别有考虑,又觉无不妥之处,未加以劝阻,只闭口不言,佯装不知。未承想探春一席话,却有更为万全之策。此番救了扈三娘又给她指了条康庄大道,那一厢又让三娘认了宋太公做义父,做成兄妹之情;嫁了王英全了宋江欠王英的人情,旨在让宋江日后对三娘多份尊重。细细想这来龙去脉,心思之缜密,劝慰之周全,一番思虑远非常人所能及。几近要击节赞叹好个剔透的女子!以往知探春聪明机敏,今日方觉实为有勇有谋又心地纯善,一时啧啧称奇,敬佩不已。忽想起贾府蒙灭顶之难,奇女子也要如他们这群爷们儿一般漂泊在此,不由为之感伤嗟叹。又思及探春曾提及旧日贾府岁月,姨娘养的让她多有愤懑憋屈,与今之所见才情心性相比之下,不足为罕,心底更生出呵护之情。一时思绪纷乱复杂,趁月色摇着羽扇踱回房内。
又路过柴进门前,看窗有剪影:昔日贵胄意气风发,今日落草对灯独坐。心有所感,便叩门而入。柴进起身相迎,二人问礼寒暄入座。吴用看柴进五官间具是疲惫的愁色,发髻虽仍旧一丝不苟,却满是颓唐之气。这二人,一个也不劝一个也不问,只各自静默。殊不知:
这一个别后重逢心欢喜,回首已是百年身。昨日鲜衣怒马正得志,今夕落草梁山成叛贼。风云不测,旦夕祸福。多歧路,心茫然! 那一个运筹帷幄在胸中,决断制胜千里外。彼时筹谋算计无遗策,此时含愧面对钩下客。杏花此劫,何策能解。成大业,阅悲欢!
却还是柴进先开口道:“先生日理万机,怎想到小可这里坐上一坐?”
吴用摆手道:“柴大官人初来乍到,恐有照顾不周之处,特来转上一圈,方能心安。”
柴进忙起身作揖,道:“有劳先生费心照应,小可感激不尽!”吴用也忙跟着起身还礼,又跟着道:“大官人不必拘礼。大官人乃是现世的孟尝君,原在沧州时,曾对这山上的兄弟多有照应。大家也是记在心里的,官人尽管安心便是。”又各自落座。
柴进点头,微一沉吟,又说道:“不知先生可见过探春姑娘?”吴用只知探春曾为柴进所救,小住柴府,不疑有他,便把刚才所见探春如何推心置腹劝扈三娘并献出良计的来龙去脉一一讲给柴进听。言多妙处,柴进也多点头赞叹。这一说一听,二人均感以往还是看低了探春。巾帼虽无法驰骋沙场,但亦有胆略筹谋过人之处。
两人相谈虽欢,柴进却并未将与探春熟稔之事尽数告知吴用,恰巧吴用虽为智多星,此时思绪芜杂,一时也未察觉不对。二人又各想起与探春相识相知至今点滴,再想起如今这自己和梁山泊的种种状况,不由又各自沉默下来,一时间只闻得灯花荜拨的细微之声。不知隔了多久,忽闻敲门之声。
有道是:
梁山泊里落凤凰,妙计巧救扈三娘。 月夜孤灯剖心语,柴进吴用各彷徨。
却不知来者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创作感想:
1.曹雪芹和施耐庵确实伟大 这一点都不是瞎恭维。读的时候只会觉得这两个人非常有才华,但是真的当我去写的时候感触更深。我一个人写三四个人物就觉得很难在他们都出现的时候面面俱到。曹雪芹和施耐庵能写几百个人物,而且一个个都是有血有肉且不相互重复的。一是说明他们阅历丰富,而且生活中观察人非常细致。二是说明他们为文学创造能力实在是几百年一遇,落笔成章,下笔有神。我们没有那么强的文学创造能力,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在生活里观察人物,作为创作的素材。
2.语言难度大 《红楼梦》和《水浒传》的语言是半白话,很难模仿地原汁原味。模仿不好就特别矫情。 且两部名著中有大量的诗歌或者词牌曲的创作,我在写的时候苦思冥想写出来了两三段,但是那个“味道”实在是差的太远了。自己都觉得不忍卒读。
3.没经历过很难把人写的入木三分 选择《红楼梦》穿越到《水浒传》,就意味着要花很多笔墨来写围绕着探春的男人们。我觉得揣摩一个男人对于身边一个优秀女人的感情是很艰难的事情,况且时代背景是古代的情况下。感情是复杂的,如何把握某一种成分的程度,比找一个男朋友体验一下还要让我觉得艰难。
4.自己想到的人物和情节什么样都可以,但是写成小说要在意读者的观感 因为是穿越文,我觉得需要随时考虑合理性和情节的吻合度——读者能不能看懂,读者会不会觉得太荒谬了。尤其《红楼梦》和《水浒传》是女和男两个不同性别的史诗,怎么搭一座桥让它们联系在一起,再把读者也联系过来,真的特别艰难!
5.读名著到读明白名著,到能输出,再到能输出人物丰满的穿越小说,是需要天赋的 阅读名著并且创作输出是需要天赋的......我觉得我写完也快泪尽而逝了。活在无尽地“哎呀这么写是不是太扯了”的自我检讨当中。刚开始觉得这真的不是愉快地创作,但是发现期末成绩意外地理想,于是开始反思自己。大概没有经历过语言痛苦的创作都不是完整地创作,抓耳挠腮、如鲠在喉许久之后豁然开朗也不是谁都能有的人生体验。
就这样。性情中人,心直口快。大家轻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