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22|回复: 13

[文 学]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片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3 2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幼年时代,父亲常常同我讲金阁的故事。

       我出生在舞鹤东北一个伸向日本海的荒凉的海角。老家不是这里,而是舞鹤东郊的志乐。根据众人的恳切期望,父亲遁入空门,当了偏僻的海角寺庙的住持,在当地娶了妻子,生下了我。

       在成生海角的寺庙附近,没有合适的中学。不久,我便离开双亲膝下,寄养在老家的叔父家中,从这里徒步走读于东舞鹤中学。老家阳光充足,但是,在一年之中的11月、12月,即使是万里无云的晴朗日子,一天也要下四五次阵雨。我的变化无常的情绪,可能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培养起来的。

      5月黄昏,从学校回到家里,我经常从叔父家的二楼书斋眺望对面的小山。承受着夕照的翠绿的山腰,恍如在原野中央竖起的一扇金屏风。目睹这番景象,我就联想起金阁来了。

      从照片上或教科书里,我经常看到现实的金阁,然而在我心中,父亲所讲的金阁的幻影,远胜于现实的金阁。父亲决不会说现实的金阁是金光闪闪之类的话。按父亲讲述,人世间再没有比金阁更美的东西了。同时,我内心里从金阁这个字面及其音韵所描绘出的金阁,是无与伦比的。

     每次看见阳光在远处的水田里闪耀的时候,我都会疑是肉眼看不见的金阁的投影。成为福井县和京都府分水岭的吉场岭,正好坐落在正东的方向。太阳从这山岭附近升起。它与现实的京都是正相反的方面,然而我透过山谷的晨曦却看见了金阁高耸云天。

      就这样,金阁处处皆是,而在现实里却看不见。在这一点上,它酷似这块土地上的海。舞鹤湾位于志乐村西边四公里多地,海被山峦遮挡,看不见了。但这块土地上总是飘荡着一种预感到海似的东西。偶尔,风丝也送来了海的气息。海上一起风暴,海鸥群就纷纷逃命,飞落在这一带的田野上。

       我体弱,不论跑步还是练单杠都输给人家,再加上天生结巴,我就愈加畏首畏尾了。而且大家都知道我是寺庙住持的孩子。顽童们模仿口吃和尚结结巴巴诵经,在取笑我。说书说到结巴的侦探出场的段落,他们就故意让我念给他们听。

       结巴,不消说在我和外界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我很难发好第一个字音,这第一个字音仿佛是打开我的内心世界和外界之间的门扉的钥匙,然而这把钥匙却从不曾顺利地将门扉打开过。一般人通过自由操纵语言,可以敞开内心世界与外界之间的门扉,使它通风良好,可是我怎么也办不到。我这把钥匙完全生锈了。

       结巴的人为了发出第一声而焦灼万分。他就好像一只企图从内界浓密的粘鸟胶摆脱出来而拼死挣扎的小鸟,好不容易挣脱出来,却为时已晚矣。诚然,在我苦苦挣扎的时候,外界的现实似乎也有罢手等待着我的情况。可是等待着我的现实,已经不是新鲜的现实。纵令我费尽工夫好容易到达了外界,那里却又总是瞬间变色,完全错位了……于是我想:惟有这样对我才最合适,失去新鲜度的现实,散发着半腐臭的现实,总是横躺在我的眼前。

       这样的少年抱有两种相反的权力意志。这是很容易想像出来的。我喜欢阅读有关历史上暴君的书。倘使我是个结巴而寡言的暴君,那么家属们窥见我的脸色,就会终日战战兢兢地生活。我没有必要用明确而流畅的语言来使我的残暴正当化,因为只要我寡言就可以使一切残暴正当化。这样,我总乐于幻想把平日藐视我的教师和同学一个个地处以刑罚。我还乐于幻想我成为内心世界的国王,成为冷静观察的大艺术家。尽管我表面很贫穷,可精神世界却比谁都富有。少年抱有一种难以排除的自卑感,认为自己是被悄悄挑选出来的,这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我总觉得这个世界的海角天涯,存在着我自己尚未知晓的使命在等待着我。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21: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有为子在那边被宪兵抓走了,一起去看看吧。"

     我吸拉着木屣跑了出去。这是个月明之夜,收割后的稻田里到处都投下了稻架鲜明的影子。

      黑鸦鸦的人影聚在小树丛的后面,正在移动着。身穿黑西服的有为子坐在地上。她的脸色刷白。她的周围围着四五个宪兵和她的双亲。其中一个宪兵拿出一个类似饭盒的小包,在大声申斥。她父亲不停地转动着脑袋,时而向宪兵-一致歉,时而一个劲地斥责女儿。她母亲蹲在一旁痛哭。

      我们相隔一块田地,站在田埂上观望。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彼此肩并着肩,相对无言,连我们头上的月亮似乎也被挤压得变小了。

      同学咬着我的耳朵做了说明。

      据说,有为子拿着饭盒从家里溜出来,本想送到邻村去,途中被埋伏的宪兵逮捕了。这盒饭无疑是送给那个逃兵的。那个逃兵和有为子是在海军医院里相爱的,因此怀了孕的有为子被医院撵了出来。宪兵追问逃兵躲藏在什么地方,她依然纹丝不动地坐着,坚持一言不发……

       我呢,只顾直勾勾地盯视着有为子的脸。看上去她像个被抓住的疯女。在月光下,她脸上的表情显得非常坚定。

        迄今我不曾见过这样一张充满强烈的拒绝感的脸。我认为自己的脸是被世界拒绝的脸,可是有为子的脸却是拒绝世界的脸。月光无情地流泻在她的额头、眼睛,鼻梁和脸颊上,可是这张坚定的脸只是被月光荡涤着。她只要稍微动一动眼睛,稍微动一动嘴巴,她企图拒绝的世界就会以此为信号,从这里迅速崩溃的吧。

      我屏住气息看她的脸看得出神。历史在那里中断了。这张脸无论对未来还是对过去都搭不上一句话。我们在刚砍伐的树墩上曾经见过这张不可思议的脸。尽管这张不可思议的脸带着新鲜而娇嫩的色泽,但是成长在那里已经停止。那沐浴着不该沐浴的风和日光,突然被暴露在本不属于自己的世界的横断面上,画出了美丽的木纹。这张脸是只因为拒绝而被暴露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我不由得感到有为子的脸这瞬间的美,不论是在她的生涯里,还是在观望着它的我的生涯里,恐怕都不会再有第二次了。然而它持续的时间并不像我想像的那么长。因为这张美丽的脸突然变形了。

      有为子站起身来。这时我仿佛看见她笑了。我仿佛看见她那洁白的门齿在月光下的闪光。关于她的脸的变形,我不可能有更多的记述。因为有为子站起来时,她的脸避开了明晃晃的月光,掩藏在小树林的阴影中。

      非常遗憾,我没有看到有为子决心背叛时的那张变形的脸。如果我仔细端详一番,也许我会萌生宽恕他人之心,包括宽恕所有丑恶之心。

       有为子指着邻村鹿原的山背后。

        "是金刚院!"宪兵喊道。

        然后,我也产生了一股孩子赶庙会看热闹般的喜悦的心情。宾兵从四面八方把金刚院团团包围起来,并要求村民们协助。我出于幸灾乐祸,随同其他五六个少年一起,加入了以有为子为向导的第一队。有为子在宪兵的解押下,率先踏上了洒满月光的路。我对于她那充满信心的步伐,感到异常震惊。

        金刚院闻名遐迩。这座名刹坐落在从安冈徒步约15分钟路程的山后。那里有高丘亲王亲手种植的框树,还有据传是左甚五郎①建造的优雅的三重塔。夏天,我们总喜欢到后山的瀑布沐浴嬉耍。

       河畔有堵正殿的围墙。破旧的瓦顶板心泥墙上芒草丛生。在夜色中,洁白的芒草花稳也是晶亮的。正殿的门旁,盛开着山茶花。一行人默默地沿着河走去。

        金刚院的佛殿建在更高处。过了独木桥,右侧是王重塔,左侧是枫林,再往里走,就可以看见巍然的一百零五级缀满苦踪的石阶。这是石灰石台阶,容易沿跤。

走过独木桥之前,宪兵回头打了个手势,让一行人止步。据说从前这里有座出自运庆、湛庆②所建的仁王门。从这里再往里走,九十九谷的群山都成了金刚院的领地。

……我们屏住了气息。

       宪兵催促有为子。她独自走过了独木桥,我们尾随其后。石阶下方笼罩在阴影中,但中段以上洒满了月光。我们分别藏身在石阶下方的各个隐蔽处。在月光下,开始染红的枫叶一片黑黝黝的。

       石阶上方就是金刚院正殿,由此向左倾斜地架起了游廊,直通像神乐殿似的空御堂。空御堂是模仿清水寺舞台,伸出空中,组合许多柱子和横梁从山崖下把它支撑着。御堂、游席,还有支撑的木架经过风吹雨淋,特别洁净清白,活像是白骨似的。枫叶盛时,红叶的色彩与白骨雄似的建筑,呈现出一派美丽的和谐。然而入夜,看上去一处处沐浴着斑驳月光的白色木架既怪异又优美。

        逃兵似是躲藏在舞台上方的御堂里。宪兵企图以有为子做引诱的手段,来诱捕他。

        我们这些证人隐蔽在暗处,屏住了气息。尽管是在10月下旬的寒冷的夜气笼罩下,可我的脸颊却是热辣辣的。

        有为子独自攀登石灰石的一百零五级台阶去了。犹如狂人满怀豪情……在她的黑西服和黑头发之间,惟有她那美丽的侧脸是洁白的。

        在月亮、星星、在云、以茅杉的棱线连接天空的山峰、斑驳的月影。明显浮现的建筑物等等的衬托下,有为子背叛的澄明的美使我陶醉了。她独自一人挺起胸膛,她有攀登这白石阶的资格。她的背叛,就如同星星、月亮和茅杉。就是说,它同我们这些见证人一起居住在这个世界上,接受这种大自然。她就是作为我们的代表登上去的。

        我气喘吁吁,不由得这样想道:

        "由于背叛,她终于也能接受我了。此刻她正属于我。"

         ……所谓事件,在某一地点将会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攀登一百零五级缀满苔藓的石阶的有为子,还在眼前。我觉得她仿佛永远在攀登这石阶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21: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胖墩墩的肌肤白皙的女人——她的躯体轮廓像是融化了再挤出来似的——眯缝着一双似有似无的细眼睛在凝望着我。我说明要投宿的来愈。她连声"请跟我来"也没有说,就默默地转过身子,向旅馆门厅走去了。

        ……她给我安排的住房,是在二楼的一个角落上,窗户如海的小问。要想靠这女人端来的手护这一丁点火气,来熏这长期关闭的房间的空气,是难以驱散那股霉臭味的。我打开窗扉,让北风吹拂我的身扫。大海那边,同方才一样似乎不是为了让谁观赏,云朵悠闲、庄重地在不项戏耍。云朵似乎也是自然的毫无目标的冲动的反映。而且可以看到其中必有一部分是灵敏、理智、蓝色的小结晶体,是蔚蓝天空的薄片。海却看不见。

      ……我站在自边,又开始追寻方才的念头。我们心自问:我在想烧毁全阁之前,为什么没有先想到把老师杀掉呢?

      迄今我并非全未想过要把老师杀掉,可是我很快就意识到这样做是无济于事。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即使把老师杀掉,他的和尚头和他的无力的罪恶还是会源源不断地、不计其数地从黑暗的地平线上涌现出来。

       一般来说,有生命的东西不像金阁那样具备严密的一次性。人类只不过是承担大自然的诸多属性的一部分,用有效的替代方法来传活并繁殖它罢了。假如杀人是为了消灭被杀对象的一次性的话,那么杀人就是永远的误算。我就是这样认为的。这样,全阁和人类的存在就愈发显示它们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人类容易毁灭的形象反而浮现众生的幻想,而金阁坚固的美反而露出毁灭的可能性。像人类那样有能力致死的东西是不会根绝的,而像金阁那样不灭的东西却是可以消灭的。为什么人们竟没有察觉这一点呢?我的独创性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假如我把19世纪末20世纪初指定为国宝的金阁烧毁,那是纯粹的破坏,是无法挽回的破灭,那就是确实减轻人类创造的美的总分量。

       思绪翩跹的时候,连谐谑的气氛也袭击了我。"要是把金阁烧掉……"我自言自语,"这种行为可能会有明显的教育效果吧。因为人们会以此类推,从而学习到不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习到金阁单单持续五百五十年耸立在镜湖池畔是不会成为任何事物的保证的。还学习到我们的生存骑在其上的当然前提就是一种不安——明天也会崩溃的不安。"

       是啊。我们的生存确实是被持续一定时间的凝固物所包围而保存着的。譬如,木匠只为家务之便而制造的小抽屉,随着时间的流逝,时间凌驾于这物体的形态之上,历时数十年数百年后,时间反而仿佛凝固起来而形成这物体的形态。一定的小空间,起初被物体占据着,后来变为被凝结了的时间所占据。它就是一种精灵的化身。中世纪短篇小说之一的《付丧神记》的开首是这样写道:

         阴阳杂记云,器物经百年,得化为精灵,诓骗人心,人们把它称做付丧神。由是,世俗在每年立春前夕,家家清除旧家具,扔弃在路旁,叫做大扫除。这样使得不足百年的付丧神速了灾难。
         我的行为可能免遭付丧神的灾难,成为打开人们的眼睛,从这灾难中把他们拯救出来吧。由于我的这种行为,可能导致把金阁所存在的世界,推向金阁所不存在的世界。世界的意义将会确实地改变……

     ……我自己越想越快活。现在我目睹的围绕着我身边的世界,已经接近了没落与终结。落日的光辉曾照大地,载着承受夕照而辉煌灿烂的金阁的世界,犹如从指缝漏掉的沙子实实在在地时时刻刻地掉落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21: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完毕。《金阁寺》是三岛由纪夫先生的名著,通篇精彩深妙,有种深沉的动人力量。精彩片断很多,随手选了上面三个片断。欢迎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交流。也要特别请教日语熟练的斋主君,作者开头提到“金阁”的字面及其音韵,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4 23: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木兰转载。事实上,我没觉得“金阁”两个字的字面或音韵有什么特别的美妙,可能在少年的想象中,它就是特别美妙吧,甚至他还觉得它特别高大,其实它也算不上特别高大。因为金阁寺是美的象征,所以他才要亲手毁灭他,这种疯狂的想法,也体现了三岛由纪夫独特的美学:美是虚幻,是短暂,是不可挽留。
不过金阁寺的确是美的,我至少已去过三次,可我仍然觉得它值得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02: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木兰晓芙 的帖子

“我自己越想越快活。现在我目睹的围绕着我身边的世界,已经接近了没落与终结。落日的光辉曾照大地,载着承受夕照而辉煌灿烂的金阁的世界,犹如从指缝漏掉的沙子实实在在地时时刻刻地掉落下去” —这种快活,是禅悟的解脱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20: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抱香斋 的帖子

谢谢斋主君!日语中的“金阁”音韵不是那么有特色有美感吗,可能在三岛由纪夫先生心目中这个词听起来清脆悦耳有着金玉之声吧。 
小说中的“我”,沟口君,并非金阁一名普通游客,而是剃度出家的和尚,而且一度被认为是住持的接班人,可以天天近距离接触欣赏美丽的金阁寺,金阁的美丽和魅力可以说是沟口君的精神支柱,但他却要亲手毁灭一把火烧掉金阁,就因为“美是脆弱的”、“我妒忌金阁的美丽”?作者的美学观念的确独特,目前我还在不断琢磨理解领会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20: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绿野仙侠 的帖子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沟口君确实经过了漫长复杂反复的过程才克服犹豫下定决心点燃了早已准备好的稻草。但谢天谢地,作者让阁楼顶端小房子上了锁,把也想随着金阁一同毁灭的“我”拒之门外,沟口君便逃了出来,小说最后一句“我想,我还是要活下去”,希望,这才是三岛先生心目中禅悟的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7 09: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木兰晓芙 的帖子

这么一说,“金阁寺”的发音的确有金玉之声。绿野引用的那句话提醒了我,三岛由纪夫估计和金阁寺的小和尚一样,觉得现在是末法的世界,一切传统美好的东西正在失去,与其让他失去,不如亲手毁灭,所以他借小和尚之手”烧“了金阁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16: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陈德文先生的《译后记》,三岛先生根据历史上一桩真实事件(金阁寺因年轻僧人林成贤自焚而被烧毁)构思了这部小说,反映了他独特的美学观。那是令人感慨叹息的美学观,故而陈先生说,“我译《金阁寺》,满心如秋风般悲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4:57 , Processed in 0.0650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