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42|回复: 3

[语 言 学] [转]与“奔跑”义有关的汉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1 08: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  在金文中,“走”上面是一个摆臂的人形,表示奔跑,下面添加了一个“止”,象足之形,突出了奔跑的部位。《释名》说,“疾趋曰走。”“趋”指的是小跑,故“走”指的是奔跑。《孟子》:“弃甲曳兵而走。”说的是一个逃兵在逃跑时,扔掉铠甲减轻重量,拖着武器阻隔追兵,真是逃跑行家。《韩非子》:“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子只有快跑着撞在树桩上,才能扭断脖子。如果是今天意义上的“走”,恐怕是毫发无伤的。“走”表示跑,在现代汉语中虽不使用,却见于成语的语素中:走马观花,是骑上奔跑快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斗鸡走狗”也不是让狗散步,而是让狗赛跑。  

  奔在古代汉语中则表示飞快地跑。在金文中,上面依然是摆臂之形,下面由一个“止”变成三个“止”——跑得太快了,都看不清几只脚了。《释名》:“有急变,奔赴之。”可见“奔”指有特殊情况时的狂跑。郦道元在《三峡》中写到:“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其中“乘奔”指的是骑着快马,用的是“奔”的本义。再如《晋书·唐彬传》:“彬身长八尺,走及奔鹿,强力兼人。”“奔鹿”指飞跑的鹿,也可以看出“奔”表示飞跑、狂跑。

   除了奔跑和飞快地跑,古人还十分细致地划分出了“小跑”这一概念。在古汉语中,“趋”表示小跑,类似于今天的小碎步,比“走”稍微慢一些。

    在《庄子·田子方》中,颜回形容孔子说:“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从行走的“步”到小跑的“趋”,再到快跑的“驰”,最终奔逸绝尘,速度嗖嗖地越来越快。颜渊在这里表达的是,自己亦步亦趋跟随孔子学习,但仍望尘莫及。后来“亦步亦趋”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表示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而追随他人。

    在古人的礼制中,“趋”表示恭敬。《论语》中著名的“孔鲤过庭”的故事,也体现了这点。有一天,孔子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踩着小碎步快步经过孔子身边,孔子问:“学《诗》了吗?”孔鲤忐忑地回答:“还没有”。孔子教育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于是孔鲤乖乖去学《诗》。过了几天,孔鲤又踩着小碎步经过孔子身边,不料孔子又问:“学《礼》了吗?”孔鲤小心地回答:“还没有。”孔子又教育他说:“不学礼,无以立。”孔鲤只好又乖乖回去学《礼》。孔鲤之所以总是踩着小碎步,是因为从长辈身边经过,不能大摇大摆,“趋”显得谨慎而充满敬意。反观今天,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会赶紧踩着小碎步从长辈眼皮底下溜走——“趋”只是个形式,但这种心存敬意的态度,我们难道不该学习吗?

  在古汉语中,“超”表示“跳”,不表示“跑”。但因为邓超同学的缘故,我们在这里也讲一讲。《说文》:“超,跳也。”它和跃相近,不同的是“跃”表示向前跳,而“超”指向前跳上某物或超过某物,所以《释名·释姿容》说“超,卓也,举脚有所卓越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超乘”就是跃上战车。《孟子·梁惠王上》“挟泰山以超北海”,“超”是超过、跳过的意思。正因为如此,“超”后来引申出“超出、胜出”的意思。  

  “逃”指“逃亡”,《说文》:“逃,亡也。”《左传·宣公六年》:“晋国之盗逃奔于秦”,就是指盗从晋国逃离跑到秦国去。和“逃”相关的成语,我们会想到“逃之夭夭”,这个成语是从《诗经》“桃之夭夭”谐音而来,字典解释为“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但若结合“夭”字的古文字字形,或许会有更富于画面感的理解:甲、金文中,“夭”字象两手摇曳之形,就是人跑动时摆动胳膊的样子,与逃跑勾连在一起,不免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甩开膀子、脚下生风、匆忙逃跑的画面。

     古代表示奔跑只用“走”,不用“跑”,“跑”是动物以爪或蹄刨地的意思。

  《广韵》:跑,足跑地也。《西京杂记》里说:“滕公驾至东都门,马鸣,跼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还有明朝徐渭《鳗井》:“飞来山上西厓水,竅眼弯还才一尺,蹄小应知非虎跑,手掬聊堪洗牛耳。”都是此义。杭州有个“跑虎泉”,传说就是由老虎刨出泉水而得名。如果按古代汉语理解的话,“跑男”就成了“在地上挖坑的男人”,哈哈~

  到了比较晚的时候,“跑”才用来表示“疾速前进”的意思。唐朝马戴的《边将》有“红缰跑骏马,金镞掣秋鹰”之语。《水浒传》:“(宋江)离了茶坊,飞也似跑到前头。”用法已经和今天一样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09: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完毕。这篇转自“章黄国学”,原标题是《奔跑吧,汉字》,原文中有很多古文字图片,无法显示,只能删除,好在文中对汉字形态描绘得很是形象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1 12: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趋”,有人认为现在正式场合见到重要来宾时快步迎上,就是古代趋这种礼仪的遗风。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4 收起 理由
寒凝 + 4 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白水 的帖子

应该是,可惜古代礼仪的这种存留太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5:06 , Processed in 0.0602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