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韵部和韵类。首先,我们要了解“韵母”的概念,韵母是指一个音节中除去声母外的部分,包括韵头(即介音)、韵腹(即主要元音)和韵尾(古汉语中有阴、阳、入三种韵尾)。“韵部”一般是根据韵文(诗词曲赋等)的押韵情况归纳总结出来的,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可以相押,归为同一韵部。所以古代韵书中的一个韵部有时包括现代汉语中的两三个,甚至四个韵母,如“先”韵就包含[-an]、[-ian]、[-uan]、[-yan]四个韵母。此外,许多韵书,尤其是唐宋韵书划分韵部时还会考虑声调是否相同。“韵类”是根据反切(简单地说,反切上字代表声母,反切下字代表韵母和声调)归纳总结出来的,将反切下字通过系联得出的类别就是韵类,同一韵类的韵头、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从和韵母的对应来看,“韵部”比“韵类”的概念更大,因为它不管韵头。 2、“段玉裁《六书音韵表》分古韵6类17部,戴震分古韵7类20部……”中的“类”不是指上面所说的“韵类”,这里的“类”是比韵部更大的分类,比如段玉裁分部的第二类中包含了“宵”部、“幽”部、“侯”部和“鱼”部。段玉裁的十七部是按照音的远近排列的,放在同一类中的韵部应该是他认为发音相近的。戴震是主张阴阳入三声分立的,这一派的学者将主要元音相同、而韵尾分别为阴、阳、入的韵部归为一类,比如戴震的第三类包含“翁”部(阳声韵)、“讴”部(阴声韵)和“屋”部(入声韵)。实际上无论是按照什么原则对韵部再归类,目的都是将发音相近的韵部做进一步的归纳,展现韵部和韵部之间的远近关系,以期解释诗经等韵文中不同韵部的字也偶有相押的情形。 另:这是你在学习《古代汉语》课还是复习考研时遇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