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木兰晓芙

[语用学]教学专用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8 00: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课上提出“负面面子”一说,真的是从来没听说过。所以在网上搜了一些文章,觉得这篇看起来还比较易懂,是中西面子的对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理解“面子”问题。^-^

什么是面子?

布朗和莱文森提出,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的自我形象,实际上它是一系列使他人满足的想法和希望。面子可分两类:一类是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即每个社会成员希望自己的愿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这种愿望一旦得到满足,该成员的正面面子就得到保留;另一类是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指每个社会成员希望他的行为不被人妨碍,他有自主的自由,不应迁就别人或者受到干预,妨碍面子使自己感到丢面子。

(一)中西文化中的正面面子

强烈的群体主义是中国人进行面子推测的文化基础,因为中国人以集体主义或他人为主要取向。如果某一社会成员在社会中不能被接受或尊重,他就失去了立身于这一社会的基础;因此人们交际时往往采取正面礼貌策略,说话人通常会对听话人表示赞扬或欣赏。

指责、批评、侮辱等行为,在中国文化中是威胁他人面子的行为;西方文化中,拒绝、否定、反驳等是侵犯他人正面面子的行为。无论中西国家,说话人往往采用其他礼貌策略来进行“补救”。

在中国,表达相反意见的言语成为会因条件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情况,如对待不同的人、不同的场面又不同的表现。在比较亲密的关系之间,如父母对孩子、上级对下级等,或者善意关心中,表示相反意见可以不危害听话人的面子;在非亲密关系和公共场合就相反。另外,道歉、失控、自我出丑等都会造成说话人的面子损失。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倾向于避免道歉或认罪,而是通过自责或语气、体态或后来的行动来表示(这与中国推崇“含蓄”有关系)。

在西方文化中,道歉是礼貌词语,如“I’m sorrypardon”等。同时,这些言语行为对说话人的正面面子又构成威胁。但只要是自己犯错,西方人会马上道歉,这是中西文化差异的特点之一。

(二)中西文化中的负面面子

西方文化中负面面子比较敏感和正式。威胁说话人负面面子的行为有:表达谢意(说话人承认欠情),接受感谢或道歉(说话人感觉是被迫接受的,如“这点小事,别提了”、“没什么”),托辞、辩解(听话人提出批评,但说话人仍理直气壮,形成对听话人的批评,从而使双方观点对立),接受提供(说话人感到被迫接受帮助)。西方人注重“独立需求”,个人权利至少不完全受群体观念的束缚、不受他人强制。因此,人们多采用非强加的负面礼貌策略,即以间接询问代替直接的祈使方式或使用条件句。总的来说,西方文化强调以行动自由为核心的负面面子观点和非强加性的负面礼貌。

中国人侧重于体面或情面的损益,要求与尊重;因此,汉语中人们普遍使用直接的使役方式。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个人的权势和地位差别,所以地位低微者普遍接受说话者的言语行为。另外,在西方国家,家庭成员间提出请求、建议时也要用礼貌语言;而中国只要关系较好,就直接使用使役方式,不加礼貌词语。中国文化中还存在浓厚的客气习惯,但使用间接方式不足以表达说话人的诚恳和热情;因此常用直接使役方式。正如老师课上提到的“今天晚上你到我家来吃饭吧”,这不仅不会对听话者的面子构成威胁,还是说话者热情的体现。

总而言之,在西方文化里妨碍他人行动自由是侵犯他人负面面子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文化里,损害尊严或体面的言语行为才会对交际者形成负面面子威胁。

参考资料:李瑜 《中西文化的“面子”问题》  黄山学院学报第8卷第2期  文章编号:1672-447X(2006)02-0069-04

[此贴子已经被木兰晓芙于2010-4-12 9:30:3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8 01: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冬妮关于中西文化的面子问题,自己对“面子”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下面是我找的一篇也是与“面子”有关的轻松小论文。它主要讲的是广告用语中的面子问题,视角很独特。

先谈下对面子的简单认识吧。

面子(face)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社会价值(positive socialvalue),是一种公众形象(public image)。根据Goffman的解释,面子与“难为情”、“蒙羞”、“丢脸”等情感概念相关。BrownLevinson (1978)认为,人们在交际中使用礼貌策略这一手段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满足人们的面子需求。他们认为,如果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要互相合作,那么说话时就要在保留面子方面进行合作,   这就是所谓的面子论(the facetheory)[2](P75)。按照BrownLevinson的说法,人们在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具有固有的威胁面子(face threatening)的性质。实际许多言语行为在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采用礼貌策略就是要减少语言交际中给面子带来的威胁。

面子通常分为两个方面,

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许

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说话人不因迁就他人或受到妨碍而使自己感到丢面子。

广告语言威胁广告受众的负面面子

BrownLevinson认为人们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多多少少会使听话人一方或自己一方的面子受损。广告要达到的目的最终也就是要推销产品或推广观念。换言之,也就是为了达到交际。广告语言作为交际中的言语行为之一,自然也就是威胁说话人和听话人的面子了。广告语言的威胁面子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具体表现如何呢?一般来说,导致听话人一方负面面子受损的情况比较常见,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1·说话人向听说人发出命令或请求,给听话人施加某种压力,并因此而感到非做不可。请看下列广告实例:

 

1: Just do it·

2:追求美丽画面,留下永恒回忆!

120世纪十大最佳广告语之一。耐克(Nike)公司采用了简单化和口语化的语用策略,使广告语言轻松被广告受众所理解,口语化的文字使全球广告受众备感亲切。加之耐克公司请众多名人做广告,使得该广告对其消费者,尤其是正在学习、成长的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在他们中产生了崇尚耐克产品的心理,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该产品风靡全世界。

2是某品牌照相机所使用的广告语言,整齐对称的语言符合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也符合中国广告受众的欣赏习惯,易于上口,便于记忆。两则广告语言全部采用祈使句的形式,有别于传统的陈述句。祈使句带有命令、请求、号召的语气,广告受众的负面面子受到了威胁,他们在广告语言的号召下,易于接受理念,减少负面面子并促发行动。广告语言中大量使用祈使句式的目的也就是要使广告受众感受到压力,类似这样善意、良性的压力,广告受众会乐于接受,认真思考并采取行动,广告的目的也就顺利实现了。

2·说话人向听话人提出劝告、建议,认为听话人该做某事或不该做某事。请看下列广告实例:

 

3: It s such a comfort to take the bus and leave thedriving to us·

4:做女人挺好。

3是美国最著名的灰狗公共汽车公司(Graybound)1957年创造的经典广告语。该广告语言热情、亲切,使人难以忘怀。广告语言以平淡无奇的话语,道出了灰狗公司热情周到的服务。灰狗公共汽车公司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自己的建议转达给消费者,使他们思考,促发其行动。广告语言中顾客至上,宾至如归的感觉溢于言表。这样的劝告,哪个广告受众不会不动心呢?4是丰韵丹的丰胸广告,类似的广告还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挺胸抬头做女人”。三种不同的广告语言中的“挺”和“大”都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从宏观语用学的角度看,双关的运用体现了广告语言的经济原则一词多义,既使广告语言显得含蓄,又表达了不同的语境和多样的情感,因而耐人寻味,引起广告受众丰富的联想。再者,修辞格的运用,使广告的文字显得高雅,避免了目前许多推销类似产品的广告语言的粗俗、土气、低俗和淫秽。例3、例4,广告受众的负面面子受到了威胁,自然而然就会去应对,去思考这些言语行为,并且做出具体反应。这样的反映无疑是积极的,理想的效果也就可以预料到了。广告语言引发了生产厂家、广告商和广告受众(消费者)的互动,实现了交际。

3·说话人提醒听话人要做某事或希望听话人按照说话人的意图办事。请看下列广告实例:

 

5: Where s the beef?

6:你还三心二意?

5是上个世纪最佳广告语之一。Wendy s作为全球知名餐饮企业,1984年成功设计了这样简洁的广告语言。首先,简单化、口语化的文字使广告受众容易理解和记忆,缩略词where s在正式书面语中该写作为whereis,广告语中采用缩略语,就是注重口语化,使广告受众感到亲切,不拘束,从而为广告语言赢得广告受众的好感。其次,广告语采用疑问句形式,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激发人们更多的想象。这样的提醒式广告语言,促使广告受众去思考,引发他们去解决疑问,并采取行动。这样的语用策略,马上就会使广告受众产生这样的联想: The best place to have beef is Wendy s·(Wendy s的牛肉最好吃),使Wendy s成为吃牛肉最好的去处和知名餐饮企业的代名词。例6是惠普商用电脑的广告语。同样是疑问句形式,反诘结构促使广告受众反思自己的行为,做出决定,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消费者按照广告语言的指引去采取行动,成为惠普商用电脑的客户。两则广告都造成了广告受众负面面子受损,引起了他们的思考。风趣幽默的语言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告语言的感染力彰显无遗,也就达到了推销产

品、推广服务的目的。

广告语言威胁广告受众的正面面子

言语行为威胁听话人正面面子,主要指对听话人的积极面子持否定态度。广告语言对广告受众正面面子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说话人表示不喜欢(或不希望)听话人的行为,想法等。请看广告实例:

7: You don t have to be Jewish to love levy s RyeBread·

8: Don t letmotherhood spoil your bust-line·Thousands of women have used Aguamaidtokeeptheirbust-linesfirmand youth full·Why don t you join them?

7Doyle Dane Bernbach1949年为Levy s RyeBread所做的食品广告。例8Torben1992年为Aguamaid所做的化妆品(makeup)广告。一般说来,广告语言中很少使用否定结构。因为否定结构带有批评、指责的口吻,直接威胁广告受众的正面面子。然而,7、例8都“冒着风险”,用否定结构实施了间接言语行为。这样的间接言语行为使广告受众通过和说话人共有的语言或非语言背景知识和信息,以及通过听话人合理的推理,得出比广告语言实际说出的话更多的信息。例6中广告语言的背景知识是Jewish是有钱人,享受的是高质量的商品。这样,广告受众者在正面面子受到威胁时,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想法了。他们会恍然大悟:原来

Levy s Rye Bread不仅仅是犹太人的独有,我们也可以享用呀!8明日无误地纠正了一些女性广告受众产后不注意保持身材的错误观念,尽管使女性广告受众正面面子受损,但她们都推理出这样的观点: Aguamaid使女性保持青春美貌的灵丹妙药。例7、例8这样出其不意的否定结构,避免了广告语言“一般化、程式化”的现象,反而使广告语言显得亲切、有说服力,从而促使广告受众思索,采取行动。广告语言采用威胁广告受众正面面子的语用策略,改变的他们的思想或态度,从而达到出奇制胜、卓有成效的结果。

2·说话人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或提及禁忌话题,冒犯了听话人或使其感到难堪等。请看广告实例:

9:聪明的人看《真实的谎言》;有知识的人看《真实的谎言》;傻瓜不看《真实的谎言》

10:男人,你的车该修了。

1995年广州时报报道,某市电影公司取得了美国电影《真实的谎言》在该市的独家放映权后,刊登了例9这样的广告。的确,该广告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却招来广告受众———某市广大市民的一遍抗议声,难道不看《真实的谎言》的广告受众都成了傻瓜吗?电影公司可以这样肆意侮辱他人吗?类似例9这样的广告语言,使广告受众感到正面面子受到严重威胁,这样的广告,不仅没有促使消费者产生积极的反映,而且还引发了社会问题。这样的广告语言自然让人反感,从而使广告受众产生排斥、并一致声讨。类似的广告语言还有不少,例如“聪明人选‘傻瓜’”(傻瓜相机);“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三叶钢琴),等等。同样是推销产品,10是某壮阳药广告。作为广告语言,在威胁广告受众正面面子上就起不到积极作用。这样低级、庸俗的广告用语,文化品味低下,使广告受众产生反感,厌恶情绪,无法在其心理上起到积极的认知、认同、认购的效果。类似例10的广告语言,即诉诸于低俗、淫秽的格调,在当今社会已经变成了一种趋势,如“玩美女人”(内衣广告);“感觉还不够,我还要”(床垫广告);“更有劲,我会更喜欢”(摩托车广告),等等。中国有句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知名广告人大卫·奥格威曾经说过:绝对不要制作不愿意让自己妻子、儿子看的广告。广告语言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自然有损听话人的面子。这样低俗地威胁广告受众的面子的言语行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让广告受众把他们当垃圾加以排斥和抵制[10](P271)。这样的语用策略,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妨碍了社会安定,妨碍了社会公共秩序,违背了社会良好风尚,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结语

一方面,广告的目的就是要推销产品、推广服务或思想观念,因此,广告语言就要热情亲切、诙谐风趣,给广告受众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要使广告受众引起注意、产生兴趣、采取行动,广告语言就必须具有创造性。同时广告语言还要注意广告受众的感受,在促进销售,传播信息的同时,注重其教育功能和社会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广告的最主要表现手段之一的广告语言,是人们交际中的言语行为,也是威胁面子的行为。广告语言总会不同程度地使说话人和受话人的面子受损。广告语言一直在威胁受话人(广告受众,即消费者)的负面面子和正面面子。要实现成功交际,人们就要在交往中互相合作,给自己和对方保留面子,多留面子,把面子威胁减少到最低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广告语言威胁交际双方面子的情况还有不少。再者,广告语言不仅仅是单纯地威胁交际双方的某一方面的面子,如果从提醒听话人的角度看,10也威胁了广告受众的负面面子

《广告语言中的面子论研究》 杨永和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743 (2007) 06-0077-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8 07: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王子在2010-4-6 22:18:12的发言:
   今天上课时,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发给大家看一看:

几个科学家去一家幼儿园进行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儿童的手掌大小与识字量成高度正相关,即在一般情况下,手掌越大的孩子识字量越多,为什么?

答案是:因为孩子的手掌越大,其年龄也越大,识字量就会多些

        上课的老师给我们出这个脑筋急转弯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告诉相关性并不代表其有因果联系。我觉得这个脑筋急转弯也反映了语用学的知识,具体哪个理论我还不清楚,但是很多人一看到或听到某两个事物有高度相关性,就会想到其二者有因果联系。我认为这是一种对语用和语义预设理解的偏差,如果有同学对这个脑筋急转弯有不同的理解,欢迎指点~~~

                                                                                                                                                                                                              王慧O(∩_∩)O~

“告诉相关性并不代表其有因果联系”,说得好啊。我也举一个著名的例子:

1、国王新娶了妻子

2、国王前妻的儿子死了

看到这两句话你会想到什么?为什么?这关乎人类精神活动里的某种玄机,也常被一些叙事者利用,以达到操控信息接受者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0: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0-4-8 7:01:15的发言:

“告诉相关性并不代表其有因果联系”,说得好啊。我也举一个著名的例子:

1、国王新娶了妻子

2、国王前妻的儿子死了

看到这两句话你会想到什么?为什么?这关乎人类精神活动里的某种玄机,也常被一些叙事者利用,以达到操控信息接受者的目的。

     感谢白水老师!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个例子,看来叙事学与语用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0: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妮、冰澈的帖子很好,看起来轻松幽默,给我们以启发。欢迎这样的帖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2 9:29:0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8 21: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告老师,我水一下,呵呵。

面子问题 郑智化

http://www.1ting.com/p_11530_11528_11524_11533_67328_11551_11514_11517_11464_11465_11499_11496_11506_11511_131412_11473_11516.html

为了一点虚荣争个你死我活
一掷千金不皱眉头面不改色
人前人后高高低低比来比去
到头来只是为了  面子问题

I give you face(我给你脸)
you don't wanna face(你不要脸)
you lose your face(你真丢脸)
I ture my face(我会翻脸)

我抱着beauty(美女)
开着porsche(保时捷)
身穿gianna versace(范思哲(世界名服装)
你看不过去
骂我臭屁
压哞你未按(你想怎么样)
我就是有钱
 
面子问题
宁死不屈
金钱权力
拼命争取

你有问题
我有问题
为了面子
头壳坏去

我家徒四壁
善嘎(双亲)未死
为到未(因招人)普渡我甘愿借钱
你看我不起 
什么东西
我杀一只猪公跟你拼生死

面子问题
宁死不屈
金钱权力
拼命争取

你有问题
我有问题
为了面子
头壳坏去

you give me face(你给我脸)
I don't want your face(我不赏脸)
you own to beat(你欠人扁)
I tear my face(我撕破脸)

I give you face(我给你脸)
you don't wanna face(你不要脸)
handsome face pretty face(英俊的脸漂亮的脸)

you give me face(你给我脸)
I don't want your face(我不赏脸)
ugly face dirty face(难看的脸肮脏的脸)

I give you face(我给你脸)
you don't wanna face(你不要脸)
smiling face happy face(微笑的脸高兴的脸)

you give me face(你给我脸)
I don't want your face(我不赏脸)
plastic face lying face(橡皮的脸说谎的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9: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告老师,我水一下,呵呵。

哈哈,谢谢小白杨版主!

郑智化是我很喜欢的歌星,但还不知道他有这样一首歌曲;没跑题,不算水;但希望你对歌词和发帖意图略加分析和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23: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欲哭无泪 囧rz

发帖意图:有感于上课所讲的面子而进行的灌水。(后被鉴定为不是灌水。)

说明歌词:面子很多时候会被人们夸大,成为虚荣,从人前人后的对比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或胜利感,将别人定为自己的标准,为了比较而比较,甚至为此而争斗。作者应该是非常厌恶这种虚荣的攀比行为,然后作词抨击。

会话原则中的礼貌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是为了维护对方的面子确保交际的顺利,不是为了个人的面子而进行攀比。只不过是使用了同样的名词,我们一定要区分开。当然了,在交际场合也不能不顾自己的面子,这也说明一个程度和角度的问题。

木兰老师来验收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1 14: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子"之活学妙用》 杨建红  科教文汇  2008

这篇文章篇幅很短,也很通俗易懂。主要探讨了“面子”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他认为灵活、巧妙地运用礼貌策略,维护、提升学习者的正面面子,尊重、降弱其负面面子,可以缩小师生角色距离,营造融洽课堂氛围。

作者分别从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两个放方面分析了“面子”在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正面礼貌策略的应用

(一)肯定赞赏与否定责备
    教师应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学习者进步的点点滴滴,真诚、慷慨地表达肯定和赞赏:“Well done!⋯ ‘Nice going!⋯ ‘Wonderful!” 切忌
简单否定:“Bad answer!⋯ ‘No,you are completely wrong.”更不可粗鲁批评:“Oh,God!What a silly mistake! ‘How many times have youmade the sanle mistakes?”
(二)合作支持与自恃凌驾
    对不同的观点,教师应积极欢迎、循循善诱、以理服人。“Welcome your argu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it is reasonable.  Let‘S check it out and discuss later.”反之,以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凌驾于人、一味否定是不可取的:“No matter what you say,I ain the teacher,the boss here.Just make it clear.” 

(三)包含凝聚与排斥隔离 、
    “Let‘S do the exercises.” “We will have an examination next week.”这样布置任务的语气更觉生动、亲切,易于接受.而“Hey.You.Answermyquestion. ‘You mustfoHowme.”这样命令式的表达则略显生硬呆板,距人千里。

(四)积极乐观与消极悲观
    学习者可以从教师阳光自信的眼神暗示、积极乐观的言语提挈中倍受鼓舞,意气风发;也会受教师萎靡不振、消极悲观的情绪影响,灰心丧气,消沉自闭。英语名言警句学习可谓一举两得,“Where there is a wil1. there is a way.⋯ ‘A rnan Can succeed at almost anything for which he has unlimited enthusiasm.”

(五)激发勉励与打击贬损
    “Failure breeds success!⋯ ‘Never mind.Next time you wil mak e it better.”能令学习者重整旗鼓、蓄意待发。“You。ve made a great deal of progress. Go on!” “Come on, let。s go forward together with our united strength.”更会其使信心百倍,劲头十足。反之,“Mygod!”(“呜呼!哀哉!”)“You are too backward to be instructed.”(“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这样武断贬损则会大大挫伤其积极性和进取心。

负面礼貌策略的应用
(一)选择让予与责任转换
    在掌控课堂全局的情况下,教师应将选择权让予学习者:“Who。d like to try? ‘Would you like to give an example?”同时将责任
移位于自身,有鉴于此,“Are you clear?”“Have you got it?” “Could you foliow me?”这些司空见惯的课堂用语有欠佳之处;如下表述更为贴切,“Is it clear?” “Have it been made understood?”
(二)谢意表述与歉意传达
    适时表达谢意:“Thanks(for your attention).”“I appreciate your time.”勇敢传达歉意:“Sorry,it's my fault.“I'm terribly sorry.I didn‘t mean to hurt you.”可以提升教师形象,增进师生友谊。
(三)强加弱化
    “Could you have a try? It doesn‘t matter even if you make a mistake. ‘It‘S quite natural to make mistakes in this ease. Don’t worry.Have a try,please?”这样的表述有助于增强学习者自信,消除其胆怯紧张的心理障碍。

    这篇文章探讨了“面子”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我认为同时也适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礼貌策略运用既是一项精湛的技艺,也是一门精致的艺术。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可以增进师生默契,营造和谐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4: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鸿燕提供的材料很实用,面子问题不是架空的理论,它就发生在我们每天的课堂上。师生的交流对话,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语言,特别要注意方式、措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2 9:46:5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2:57 , Processed in 0.08885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