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木兰晓芙

[语用学]教学专用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1 15: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黄冰澈在2010-4-8 1:09:53的发言:

  一方面,广告的目的就是要推销产品、推广服务或思想观念,因此,广告语言就要热情亲切、诙谐风趣,给广告受众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要使广告受众引起注意、产生兴趣、采取行动,广告语言就必须具有创造性。同时广告语言还要注意广告受众的感受,在促进销售,传播信息的同时,注重其教育功能和社会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广告的最主要表现手段之一的广告语言,是人们交际中的言语行为,也是威胁面子的行为。广告语言总会不同程度地使说话人和受话人的面子受损。广告语言一直在威胁受话人(广告受众,即消费者)的负面面子和正面面子。要实现成功交际,人们就要在交往中互相合作,给自己和对方保留面子,多留面子,把面子威胁减少到最低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广告语言威胁交际双方面子的情况还有不少。再者,广告语言不仅仅是单纯地威胁交际双方的某一方面的面子,如果从提醒听话人的角度看,10也威胁了广告受众的负面面子

       我也觉得有些广告很有意思,有时候我们多想一点,就能发现和广告要表达的意思相反的含义。例如周董所作的优乐美奶茶的广告,被一些人好评过,也被许多人称为是中国最烂的十大广告之一。有一段广告词是这样的:

女:我是你的什么?
男:你是我的优乐美。
女:原来我是奶茶啊!
男: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

      大多数女孩子听到被人捧在手心里都会很感动的,但是如果是一杯奶茶,喝的时候确实是会捧在手中的,不过,喝完了不是就扔垃圾箱了吗?不知道广大女同胞们怎么想这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1 15: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0-4-8 7:01:15的发言:

“告诉相关性并不代表其有因果联系”,说得好啊。我也举一个著名的例子:

1、国王新娶了妻子

2、国王前妻的儿子死了

看到这两句话你会想到什么?为什么?这关乎人类精神活动里的某种玄机,也常被一些叙事者利用,以达到操控信息接受者的目的。

      从白水老师的例子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关乎人类精神活动里的某种玄机”,有些人在做一些结论或说一些话时,是揣摩了听话者能理解和联想的范围之后而产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就单拿“1、国王新娶了妻子2、国王前妻的儿子死了”这两句话来说,每个人所联想到得东西是不同的,我认为文化背景、人生经历等是很重要的原因。

        首先,我是看着童话故事长大的。尤其像是《白雪公主》这样的故事,我想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读过,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一般新王后都是比较坏的反面角色,也许我们自身没有意识到,但这种想法会根深蒂固。所以当我们看到上面的两句话,潜意识里就会联想到《白雪公主》里的王后(或是其他曾影响过我们的故事和经历),就会想到国王前妻的儿子很可能是被新王后害死的。最近一段时间热播的大陆剧《美人心计》中,刘恒的前王后的儿子死了,大部分的人就会认为是他的新王后窦漪房害死的(事实上不是)。这种效果根本就不需要有心人的利用和操控,就自然而然的达到了。

        我想如果问一个已经能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看过类似的童话的小孩子看到这两句话会想到什么,他们可能会有与众不同的答案的。当人所知道的、所经历的越多时,他每遇到一件事情,就会和自己脑海中所存储的记忆相联系,就会把往往没有什么联系的事情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联想到一起。

        但是我上大学之后,看过一篇小说,是把《白雪公主》改编了。故事中的莫妮卡王后是一个善良的女人,而白雪是一个表面纯洁内心邪恶的公主,受到这个故事的影响,看到上面白水老师举例所用的两句话,就会产生更多离奇的想法,但也仅是短时间的想,也是是网络中广用的YY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1 18: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关于负面面子的小知识

负面面子

BrownLevinson将面子区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负面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希望他的行动不被别人强加,即具有行动的自由和自主决定的自由,凡是有违交际者这种自由愿望的言语行为就是对交际者负面面子的侵犯。基于这种认识,BrownLevinson认为某些言语行为内在的侵犯了交际者的负面面子:

让受话人做或不做某事的行为,如:

1.     命令、请求

2.     建议

3.     提醒

4.     威胁、警告、激将

让受话人接受或拒绝的行动,如:

1.     提供

2.     许诺

3.     恭维,表示妒忌或羡慕

4.     表达强烈的感情,如愤怒、生气、贪求等。

与此相反,还有一些言语行为内在的伤害了说话人的负面面子,如

表达感谢,说话人接受了欠情,贬抑了自己的面子。

接受受话人的感谢或者道歉,说话人可能被迫减少受话人的欠情心里或违规行为。

辩解:

接受提供:说话人被迫欠情,被迫侵犯受话人的负面面子。

对使受话人的窘迫的行为作出回应:如果说话人注意到了这个行为,她可能会使受话人受窘,但如果装作不注意,又可能使自己不舒服。

不情愿的许诺或提供:说话人被迫承担自己不情愿的行动。

因此,为了避免或减少交际者负面面子的损失,说话人需要采用负面礼貌策略

1)              利用规约性间接手段: 如请求

2)              不要假定: 不要假定或断言某些内容为受话人所希望或相信的。可以采取规避或者提问等方法。

3)              不要强迫

4)              表明发话人不想强加的愿望,例如用抱歉的方式表明自己不愿意这样做。

5)              给说话人提供补偿 弥补面子的损失

中国人的面子感受侧重于情或体面的损益,是一种尊严与尊重的要求,而不直接表现为行动自由和自我决定自由的要求,妨碍自由的强加不是构成礼貌危害的决定性因素。首先,强加方式是汉文化中一种非常普遍的使役方式。其二,汉文化的特质可以容忍强加,有很多手段可以弥补强加在礼貌上的不足,如上下有别,长幼有序等秩序让很多的行为大家可以正常的接受。再者,汉语中有许多调节直接使役方式礼貌力量不足的手段,如使用礼貌性词语或解释理由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1 18: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篇和教学有关的文章,涉及到面子礼貌问题:

    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同样需要采用礼貌策略。恰当地运用礼貌策略则能够使师生之间尽量避免、缓解和消除矛盾。

.正面礼貌策略与负面礼貌策略

按照BrownLevinson的说法,人们在交际中要考虑的面子有正负两个方面。所谓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所谓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指由自主的自由,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到干预或妨碍而使自己感到丢面子。为了保证对方的正面面子不受威胁,说话人应该使用正面的礼貌策略(positive-politeness strategies),尊重听话人,使其面子得到保留。

二.正面礼貌策略的应用

1.  表示认同(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或兴趣等方面的赞同等)。例如:Well done! Good! Very good! Good job! Perfect! Excellent!等。看似简单的词语和句子,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相反,要尽量避免苛刻地责备学生。

教师可以尝试另一种说法,Well, perhaps its my fault; I did not emphasize that in the previous class.这样既显示了教师的宽容,也使学生的正面面子得以保留,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应避免使用太多的no

2  表明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态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可能是由于教师未能解释清楚而造成的。此时,教师应表示出合作态度。例如,在讲解翻译题时,学生往往会提出各种不同的译法。此时,教师应当耐心地解释为什么此译法比彼译法好,而不是简单而粗暴地加以否定。例如,教师可对学生说: I think its better to translate this sentence like this because…”

3  尽量使学生的正当需求获得满足

哈格博尔特(Hagbolt, P.)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能够了解学生的愿望,并对满足他们的愿望充满信心。在讲解完某一语言点后,教师应允许学生提出疑问,使其好奇心获得满足;同时,也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扫清障碍。通常,多次得不到满意解答的学生,或提问遇到拒绝的学生,往往学习兴致不高,容易自暴自弃。教师应尽量耐心、详细地给学生解答疑难。

4  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例如人称代词we, us的使用,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命令式句子则容易让学生觉得该教师冷漠,不够友好和不够礼貌。

5  以乐观的态度去感染学生

        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角色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外语学习中,让学生时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的心态,尤其是课堂上学生喜学或厌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可以通过语言来影响学生。

三.负面礼貌策略的应用

当一个人向别人提出要求、命令或建议时,他实际上也侵犯了他人的私人空间。提出要求、建议或命令的人必须作出某些相应的行为以使对防面子免受伤害。

2  向学生道歉(表示无意在感情或行动上伤害学生)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差错。有时,错误并不在事情或话语本身。但是,由于在课堂这一特殊的环境下发生,就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此时,教师要放下架子,向学生道歉,尽管这样做也许会使教师的面子受到威胁。但是,“如果说话人因为损害了听话人的面子而道歉,可以减轻听话人所受到的伤害”

3  向学生致谢

说话人向听话人表达谢意,等于自己前情,是有损自己面子的。然而,在课堂上致谢也是一种礼貌策略。他不但不会使教师的面子受损,反而能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师生关系更加密切,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受尊重的,而且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承认。

4   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避免听话人产生尴尬,维护其负面面子不受伤害。

5  尽量减轻对学生负面面子的损害

“当说话人请求听话人帮忙,给听话人以建议或向听话人发出命令时,可以通过减轻行为对对方负面面子的损害性来表示礼貌。”在课堂上,由于当着众多人的面,许多学生非常害怕犯语言错误,认为犯语言错误很丢面子,因而不愿意去尝试一些较难的问题和活动。教师便可通过减轻对学生负面面子损害的策略来尽量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以下用语可供参考:

a.       Could you have a try? It doesnt matter even if you make a mistake.

b.       Dont worry. Its somewhat difficult.

c.       Its quite natural to make mistakes in this case.

面子是在相处的关系里存在的,为人处事是一门科学,和朋友、家人、同时等有不同的处事方式,这篇文章其实所列举的是大家都想得到的一些基本规则,在此贴出来,主要是起到一个小小的提示作用,未来打算在教学方面发展的同学大家可以共勉,不断的改善提高自己。 [em12]

[此贴子已经被木兰晓芙于2010-4-12 10:03:0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1 18: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例子:促销中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的运用

1.售货员:您的这件衣服真漂亮,款式颜色都和您很配。

   顾客   :谢谢

  售货员:您看一下这个包,我觉得和您的这身衣服特配,搭在一起更显得您精神,有气质。

  顾客   :我看一下。

2.售货员:您的这件衣服颜色和款式今年已经不流行了,我们的这种新款配您特合适,也很时尚,穿起来感觉一定比原来的好。

   顾客   :我试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09: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白杨在2010-4-10 23:37:14的发言:

欲哭无泪 囧rz

发帖意图:有感于上课所讲的面子而进行的灌水。(后被鉴定为不是灌水。)

说明歌词:面子很多时候会被人们夸大,成为虚荣,从人前人后的对比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或胜利感,将别人定为自己的标准,为了比较而比较,甚至为此而争斗。作者应该是非常厌恶这种虚荣的攀比行为,然后作词抨击。

会话原则中的礼貌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是为了维护对方的面子确保交际的顺利,不是为了个人的面子而进行攀比。只不过是使用了同样的名词,我们一定要区分开。当然了,在交际场合也不能不顾自己的面子,这也说明一个程度和角度的问题。

木兰老师来验收下……

     歌词分析得挺好。

      咱们对“灌水”一词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你说的“灌水”是轻松幽默地谈论一个学术话题;我说的“灌水”跟闲聊差不多,意思是谈论与主体帖无关的话题,所以说你“没跑题、没灌水”,哈哈,你应该高兴啊,何至于“欲哭无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2 9:47:3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09: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王子在2010-4-11 15:28:47的发言:

       我也觉得有些广告很有意思,有时候我们多想一点,就能发现和广告要表达的意思相反的含义。例如周董所作的优乐美奶茶的广告,被一些人好评过,也被许多人称为是中国最烂的十大广告之一。有一段广告词是这样的:

女:我是你的什么?
男:你是我的优乐美。
女:原来我是奶茶啊!
男: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

      大多数女孩子听到被人捧在手心里都会很感动的,但是如果是一杯奶茶,喝的时候确实是会捧在手中的,不过,喝完了不是就扔垃圾箱了吗?不知道广大女同胞们怎么想这个问题……

     这个广告有些意思。小王子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打什么比喻才足够甜蜜且喻体具有永久的使用价值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2 9:57:2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09: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王子在2010-4-11 15:58:29的发言:

      从白水老师的例子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关乎人类精神活动里的某种玄机”,有些人在做一些结论或说一些话时,是揣摩了听话者能理解和联想的范围之后而产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就单拿“1、国王新娶了妻子2、国王前妻的儿子死了”这两句话来说,每个人所联想到得东西是不同的,我认为文化背景、人生经历等是很重要的原因。

        首先,我是看着童话故事长大的。尤其像是《白雪公主》这样的故事,我想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读过,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一般新王后都是比较坏的反面角色,也许我们自身没有意识到,但这种想法会根深蒂固。所以当我们看到上面的两句话,潜意识里就会联想到《白雪公主》里的王后(或是其他曾影响过我们的故事和经历),就会想到国王前妻的儿子很可能是被新王后害死的。最近一段时间热播的大陆剧《美人心计》中,刘恒的前王后的儿子死了,大部分的人就会认为是他的新王后窦漪房害死的(事实上不是)。这种效果根本就不需要有心人的利用和操控,就自然而然的达到了。

        我想如果问一个已经能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看过类似的童话的小孩子看到这两句话会想到什么,他们可能会有与众不同的答案的。当人所知道的、所经历的越多时,他每遇到一件事情,就会和自己脑海中所存储的记忆相联系,就会把往往没有什么联系的事情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联想到一起。

        但是我上大学之后,看过一篇小说,是把《白雪公主》改编了。故事中的莫妮卡王后是一个善良的女人,而白雪是一个表面纯洁内心邪恶的公主,受到这个故事的影响,看到上面白水老师举例所用的两句话,就会产生更多离奇的想法,但也仅是短时间的想,也是是网络中广用的YY一下。

     希望看到白水老师的指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2 9:57:5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10: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冷云在2010-4-11 18:08:19的发言:

中国人的面子感受侧重于情或体面的损益,是一种尊严与尊重的要求,而不直接表现为行动自由和自我决定自由的要求,妨碍自由的强加不是构成礼貌危害的决定性因素。首先,强加方式是汉文化中一种非常普遍的使役方式。其二,汉文化的特质可以容忍强加,有很多手段可以弥补强加在礼貌上的不足,如上下有别,长幼有序等秩序让很多的行为大家可以正常的接受。再者,汉语中有许多调节直接使役方式礼貌力量不足的手段,如使用礼貌性词语或解释理由等。

      这段材料很好,尤其是最后一段,分析得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10: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在不经意的瞬间转身(许巍的故事)

“那时候,我没有演出,只靠可怜的唱片版税生活,连门都出不了,只能每天躲在屋里看书、练琴。有朋友约我出去,我只能说,还是你过来吧,我身上钱很少,去了你那儿,我就回不来了……”

这是哪个穷光蛋在大倒苦水呢?不是别人,是许巍。

18岁那年,许巍狠狠地迷上了音乐,竟不惜叛逆家庭,选择一个人闯荡天涯。他背着一把重重的吉它,四处走穴,没日没夜。后来,他组建了摇滚乐队,梦想成为中国的gun&roses(枪炮与玫瑰)。说来也幸运,凭借卓尔不群的表演和独具魅力的作品,许巍和他的“飞”乐队声名鹊起。而《两天》与《青鸟》的推出,更是让许巍的名字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处女作《在别处》出来后,许巍无可争议地成为了音乐风云人物。可惜,好景不长。当第二张专辑《那一年》正在录制时,公司混乱,杂务缠身,长期的熬夜,精神的萎靡,让许巍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之后的日子,就越发困窘了。正如许巍在歌里唱的那样:“这么多年,你还在不停奔跑,眼看着明天依然虚无缥缈,在生存面前那纯洁的理想,原来是那么脆弱不堪。”当时的许巍在北京,没有钱花,没地方住,也没有盼头。不好混,只好回老家西安。

回到故乡的许巍,不愿见父母,不愿见亲友。原因很简单,人家以为他出名了,风光了,一定是衣锦还乡,可实际上,他失魂落魄,举步维艰。常常,一个人孤独地坐着。有时,坐在马路边,望着车水马龙,目光呆滞。许巍不知道自己的音乐方向在哪里,不知道生活方向在哪里,似乎也没有人能改变这一切。

那时候,依然有不少唱片公司想和许巍签约。但许巍都拒绝了,他不想再做音乐,甚至那些与音乐有关的生活,他一想起就心有余悸。他对音乐的出路早已产生怀疑:一个曾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人,居然过着如此灰暗的日子。而且,这样的日子还在没有尽头地延续。换了谁,恐怕都是不敢想象的。 

好在身边的人,总在关心许巍。父母在电话里,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怨怒,相反,他们告诉许巍:“不管你遇到什么,我们都支持你!”;妻子是许巍在部队时的战友,哪怕是在许巍一度很迷茫并且自闭的岁月,她也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朋友们也常常想约许巍出去散散心,可他感动,却始终含糊。老朋友栾树知悉许巍的境况后,安慰他:“你是被摇滚迷惑了,以为摇滚就是颓废,以为生活就是痛苦,其实根本不是。音乐是要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别人快乐。你成名太早,这样的落差你无法接受。如果你知道你是一个普通人了,你去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转个身,感觉就不一样了!”末了,栾树还生气地说:“你的父母、妻子、朋友,那么多人都在关心你,你却感受不到,你太糊涂了!”

栾树的话如同一针清醒剂注进了许巍的体内,许巍开始自省了。因为有抑郁症,许巍便去查询相关信息,没想到,还有许多人和自已一样深受抑郁症的折磨!许巍又把目光投向了四围,并且不断明白了普通人的心态——为了生活,承受着痛苦,也渴望着幸福。于是,许巍不再叹息,不再低沉,更不再抱怨。

他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健康的生活时间表,不再晨昏颠倒,而是每天准时起床,坚持锻炼,再读历史,读佛经,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然后去练琴,写音乐。他要通过音乐来度自己,要写饱含希望、充满光明、富有力量的歌。因为,这时的许巍,想到的是,还有很多人需要温暖、鼓励和关怀。许巍渐渐走出了阴影,并最终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与新公司签约,踏上了新的音乐之旅……

艰难的三年总算熬尽,许巍呈给了世人第三张专辑——《时光·漫步》。专辑里有《礼物》,有《漫步》,有《夏日的风》,更有《完美生活》……光是歌名,就让人感觉亲切。歌曲的风格,与之前的那种绝望、愤怒、不尽的喧闹,更是大相径庭,取而代之的是柔和、舒服、淡淡的忧伤。很快,大批的歌迷力挺许巍,许巍的音乐日益走近大众。而《每一刻都是崭新的》,让许巍成了名副其实的华语乐坛的新一代精神领袖。紧随其后的《爱如少年》,除了依旧有动听的旋律,更有全新的大突破!

2009111日,北京流行音乐典礼上,许巍大获全胜,年度最佳创作歌手、年度最佳专辑、年度金曲,一个个大奖收入囊中。那天,许巍站在舞台上,全场的观众为他热烈鼓掌,他浑身散发着前所未有的灿烂,台下的朋友和台上的他一样地激动、欢喜。

就在许巍获得大众认可的同时,新的压力又向他压来。有人将过高的期望寄托在他身上,也有人说他变成了大众流行明星……对于这些,几经浮沉的许巍都可以坦然面对了——“我更关注每一天的生活,希望自己可以健康、正常、不极端,并且踏踏实实的。”是啊,许巍已经转身,而且转得如此简单,只是在我们不经意的瞬间。

人的一生就是无数个片段,而每一个片段,都需要自己一天天、一夜夜地去体验。需要转身时,那就及时转身。                         
 

许巍是很多人喜爱的歌手,这里转帖的是他的故事;也可以发在水区或者学生之家,但我还是决定放在这里,因为文章标题里的“瞬间”,涉及到这两周我们要学的内容:指示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3 10:16:4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6:28 , Processed in 0.07166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