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白水

[教学相关] 【作业】《世说新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4 23: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经叛道: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em04]平时也没注意,一直想当然的用,多谢老师指出。

再修改如下:那些对其他人来说是与内心大相径庭的繁文缛节

也不知道合适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01: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恺欣在2008-1-14 23:49:40的发言:

离经叛道: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em04]平时也没注意,一直想当然的用,多谢老师指出。

再修改如下:那些对其他人来说是与内心大相径庭的繁文缛节

也不知道合适不

就这一句本身来说,可以非常简单地改作:

那些对其他人来说大违本心的繁文缛节

只是,又找出你的原文看了一下,你的原文是:

 
“阮籍厌恶统治者的凶残,做作,士达则兼济天下,他只好选择独善其身,以自己的率性给以软弱的反抗。那些对其他人来说与内心离径叛道的繁文缛节,也许可以让他发泄以下汹涌的对母亲逝去的悲伤。”

这个句子想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繁文缛节可以让阮籍发泄悲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11: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嘻嘻~~谢谢老师加精~~

刚刚考完大语,交卷的时候突然就很怀念这学期的大语课了~~~~

[em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3: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黄小帆。。在2008-1-15 11:07:32的发言:

嘻嘻~~谢谢老师加精~~

刚刚考完大语,交卷的时候突然就很怀念这学期的大语课了~~~~

[em09]

以后大家可以多在这里碰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15: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世说新语》三则后感

 

一.

嵇康(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雅量第六二十八》

二.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任诞第二十三九》

三.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少一“夜”字)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来(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任诞第二十三四十七》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个时代。(宗白华《世说新语与晋人之美》)在这个时代里,有八王之乱,有五胡乱华,还有南北朝的分裂。在这个时代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人用血腥的手段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而儒家的忠君,仁政思想被当权者无情地踩在脚下,肆意地挑衅和践踏。但是,正因为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才形成了在中国历史上最独一无二的魏晋风度。以上选的三则故事给我留下了最深刻印象,故在此略微发表些读后感。

  第一则是我最熟悉的故事。在高中时,我的作文就经常引用这个故事。现在看来,是嵇康的人格魅力亘古不衰的缘故。还记得在相关书籍中记载了这么一段插曲:钟会率领速旌旗蔽空的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嵇康的住处时,嵇康漠然地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继续打他的铁。直到钟会走得时候才问一句“何所为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在被羞辱后忿忿地摔下一句话“为所为而来,见所见而去”。嵇康用他的狂狷,他的真性情反抗着桎梏性灵的礼教和士大夫阶层的庸俗。尽管他最终没能免于一死,但是,他在刑场洒下的鲜血没有白流,他的绝响也没有被人遗忘,凄美动人的广陵散和着他的鲜血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为后人讲诉着一个揭露统治阶级的奸雄假借礼教维持权位的丑恶面孔的不屈灵魂。

  第二则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则故事。在这一则里,阮籍的行为看似有悖论理道德,在母亲去世时依旧大口喝酒,大口嚼肉。但是,究其根本,是阮籍根本不屑于将自己对母亲深厚情感表露在一群打着道德伦理的幌子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的伪君子面前。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济公。本是佛门子弟,却不管佛门的大空大戒的规定。他秉承“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的原则行侠仗义,济世救民。阮籍的处世原则也如此。当他看到统治者无耻地撕破道德伦理的面纱,登上宝座,为巩固统治而高举以“孝”治天下时,他对黑暗的社会发自内心的鄙视。如果故事到这里,我也只能读出阮籍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泥而不妖”。可是,但阮籍直呼:穷矣!继而吐血数升时,我读到了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后无比的悲痛感。俗话说的好“儿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儿行千里母担忧‘。母爱是伟大的,而作为儿子的阮籍,则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最好体现。吐出的殷殷鲜血承载着阮籍内心永恒的思念,鲜血灌溉在母亲的坟里,真挚地表达出阮籍对母亲“儿与母亲永不分离”的心愿。冰心先生在一首诗中写道“母亲啊,如果您梦见了一首小船,请不要奇怪它的无端入梦,它是您挚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愿它承载我的爱同去”(诗歌记不太清楚了,大概意思就是这样)。是的,至爱无声,至爱有形,比起当今社会那些在老人生前不尽孝,死后大兴土木,搞一大堆形式主义的人来说,阮籍和冰心先生对母亲的爱是那么的真挚,崇高。冰心先生用隽永的小诗思念至爱的母亲,阮籍用鲜血悼念亡母。用鲜血浇灌道德的新生命。他是一个伟丈夫,不单单因为他的容貌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更因为他纯粹的道德价值理念和惊世骇俗行为的本身价值和不拘于目的的人生态度。

  第三则是我读后最受启发的故事。王子猷的人生观让我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里找到了另外一种生活态度。而今我们的社会,太强调一种精英意识。我们崇拜那些叱咤风云的伟人。我们给自己设立大大小小的目标。目标达到了,我们欢呼喜悦,目标没达到,我们备受打击,甚至意志消沉。可是,在金字塔构造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成为塔顶吗?泰戈尔诗中说“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是我已飞过”。人生的幸福感的组成更多的不在于实现目的或达到终点的那一刹那,而在于我们在过程中领略到的美丽。虽然有句话说“幸福是驿站,痛苦是旅程”。但是,子猷的行为及他实现的超凡的人生价值论证了却证明了这个观点的错误性。在人们行走的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我真的希望王子猷的人生观能给日益浮躁的社会带来一丝精神的镇静,给忙碌的世人一个“停下脚步欣赏周围美丽风景”的召唤。、

 

       感谢老师如此敬业地将文章中的错误句子逐一为我指出,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8-1-15 23:18:3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3: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邓文洋在2008-1-15 15:29:03的发言:

 

 

       感谢老师如此敬业地将文章中的错误句子逐一为我指出,谢谢! 


不客气啦,应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6 20: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评分。老师辛苦了!

标点部分我已经改过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03: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郝雨在2008-1-16 20:20:10的发言:

谢谢老师的评分。老师辛苦了!

标点部分我已经改过来了~~

改过来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1: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不见在2007-12-1 2:42:49的发言:

我开始知道,一直以来我们所崇尚和欣羡的,放浪不羁,狂饮长啸,潇洒任性,都不过是“魏晋风度”剥离了所有悲剧背景与核心的表层。而那不断涌入我脑海的画面,也不过是柏拉图式的空想。

真喜欢这篇文章!特别是看了你的描述,眼前仿佛出现了王子猷那“半眯着双眼,嘴角有淡然自得的笑容”。也很赞上面这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0 21: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呃~之前记错网站地址,所以现在才回复老师的点评,真是罪过![em04]
  那个“恭(无)言”,确实是很关键的地方,也是很低级的错误。之所以出错,大概是因为我最后编辑格式的时候,又增又删,于是疏忽了。真是粗心大意!
  而那个“孰与我哉”,恐怕就真的是文言知识的疏漏了。孙老师您的详细指正和补充,我已经仔细看过思考过了。真好,又学了点东西!当初我这么写,主要是想套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那句“微斯人,吾谁与归”;以及《论语》中《子路等侍坐》一文中,孔夫子的那句“吾与点也”。于是,就不明就里地出错了。下次一定注意,话应该说得更稳妥,呵呵。
 
 
最后,谢谢老师花了那么大力气批阅我们的作业~真是辛苦了![em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0:42 , Processed in 0.05982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