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君是个厚道的人,他引的评论,我相信行香子君一看就能懂。我很想引两句其他名家的评论,问问君是否看得懂。
王国维说: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请问姑娘,为什么?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王国维也太主观了,首先让他解释一下什么叫“气象”,再说清楚为什么范仲淹和夏竦不如李白!《忆秦娥》空灵凄婉,《渔家傲》凝重厚实,我明明就觉得《渔家傲》更好!王国维太绝对又解释不清!踢下去!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胡说八道!南唐中主只知吟风弄月,怎么能和忧国忧民的屈原相提并论!菡萏那句就在写荷花么,哪有众芳!人人都说“细雨”一句更经典,你王国维否定别人的看法却举不出证据,这叫什么诗评?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解释一下这三者……
更别提“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我举报王国维前后矛盾:他说长于妇人之手深宫之中才是好词人,又说李白杜甫伟大,怪了!
不想模拟这种可笑的场景了。如果觉得王国维太喜闻乐见,怀疑他是仗着自己名气可以妄为,看一下别人的评论吧,白雨斋词话中还说纳兰的诗太浅显,只有咏柳和一首小令可以看看呢。
那些书可是出版的,谨慎无比地写出来的,而且,他们可从来不谦虚一句“以上是个人观点”。
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行香子君,在你滔滔不绝评诗该具有怎样的功力、怎样的分寸时,可不可以先看一本诗评啊……
白水君之前反复说过一个概念,冰山一角。岂止文学评论,我觉得所有的语言都是冰山一角,很多东西是绵延不尽只可意会的。当别人露出冰山的一角时,别把它当作冰山的全部,然后兴奋地论证这冰山是多么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说甲是你见过的男生中最温柔的。我追问你温柔在哪儿,你说你哭时他给你擦眼泪,我说这不一定是温柔,也许他厌烦你的眼泪想让你快点止住呢。你说可是以我对甲的了解,绝对不会因为后者。然后我就说,你的了解很自以为是,你要举出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甲没有厌烦你;又说乙也很温柔啊,你凭什么用“最”啊,你在评论人时要负责任,而且要让我听懂啊……你会不会觉得很讨厌,尤其是在我和你根本不认识、我又对甲毫无了解、又无意去了解的情况下?
对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包括评论)的标准,从来不是:能让多少人看懂。文学评论的意义也不仅仅是帮助广大读者分析鉴赏原作。不要偷懒,看诗是你自己的事,自己的功课,在很多情况下,看评论,必须建立在你自己已经很了解作品的基础上,你看的是一种乐趣,一种别人的妙想,而不是等待着从评论中获取信息量,评论者不是教师,不存在误人子弟的情况,这一点务必搞清楚。有些评论之所以流芳百世,恰恰因为它们的其它价值:比如《人间词话》,本身也可以看成一部文学作品。
不能让读者看懂,可能是读者的问题,也可能是作者的问题。如果读者的水平到了,作者让其看不懂,是为失人;如果读者的水平未到,就去看作者的东西,是为失文。兰生空谷,不因无人而不芳。让你看懂和好作品是两个概念,就像帮过你和好人是两个概念,寻章摘句和有目的是两个概念。
最后我想说:抓着别人文章里的每句话命令其百无一失,谁不会啊。这是最简单的事儿了,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把行香子君的任何一篇原创文字拿出来,轻松地发现你的“自相矛盾、主观、绝对偏激”之处,指出你的每句话都仅是“个人认为”。这样做有意思么?
我还想起来一件很重要的事,说到文学评论,人物评论,水云间评论名著的楼不少,里面几乎全是主观论点,为何大家像久旱逢甘霖一样,哪条留言不是盛赞?低调些吧,双重标准和欺生不要表露得太明显。
更有甚者,有个楼不是顾城谈薛宝钗么?顾城说薛宝钗“生性空无”,种种道家佛家意识都用上了,他遮掉宝钗的名字我还当在评释迦摩尼青年期呢。举不出一点实例,难得的一个联系全文的实例一看就是错的(他说林黛玉看不起湘云宝琴,可怜的黛玉,把宝琴热心当亲妹妹的行为就这么被曲解了……)。全文只有美丽洁白的行文和妙想,这何止个人观点,说是意淫也不为过了。行香子君却头一个拍手叫好,对照之下,是因我这个作者还在人世么?(千万别说顾城写得能让君看懂,不然我立刻请君仔细谈谈它)
冒犯大家之处,还望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