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屋子

[思 想] 乐与教——旅呼伦贝尔兴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9 23: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不同的“我”~

有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02: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杨的"随意"好,此中有真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02: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鄙人近日有感,因对之前不成熟体会有所修正,故跟帖于此,以自匡省,亦就教方家.

零碎啄句,略意如下:

    只要"发生",就有"生成"(成于乐).

既成,则现-在,已经成,已经作成.

如此,即进入器性\点性领域.也即,好恶领域.此即:关系域\符号域.

此可谓:由情入意.

妙情延宕悠长,晕形广阔,所谓荡胸漾怀,不能自已,意犹未尽,绕梁三日,今话可谓"好的结尾总仿佛还未结束"云耳.凡此种境界,皆可谓"美-境".

然终有结-果(成),则有所谓"好之者",即入"善-境".

此即由"乐之者"得"好之者",然有好必有所恶,有别则有求,有求则可能有争,有争则可能有乱.此乱之可能出现,端在判断打头,反倒判而断了源头活水,心闭也.故天下乱,实则人心丧乱.此丧乱关键在"丧":心头丧失了活水而已.

如此,则"好恶"需由"乐"来匡正,此匡正之领悟则谓知也,此为知境,亦为"真-境".真中有乐,真中有好,真情真意是也.

若此,则意(好恶意欲)不能作根源解,唯从情出.故好恶不能阳亢,亢龙必有悔.此中功夫,当落在"随-意",而不"刻-意".

随意者,从心所欲不逾矩.不另起领地,而仅由"乐匡好"而来.此亦可谓阴而阳.

内阴外阳,内柔外刚,内圆外方.正义的内核是一片温柔地.随意者,不骄,不以强能为的.或谓之"无我而生我"之境也.

生-成者,道-器也:此之谓"道蕴于器",世人或称之"大器"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3 3:28:0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03: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感一则:

当你创造的理论不是使你狂喜自傲,而是坦然平适中带些忐忑自省味道,斯可矣.礼不虚矣,德不伪矣.(可参:乐中味出礼.)

期待正好.

忐忑殊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3 3:37:0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3 11: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10-5-13 2:58:20的发言:

鄙人近日有感,因对之前不成熟体会有所修正,故跟帖于此,以自匡省,亦就教方家.

零碎啄句,略意如下:

    只要"发生",就有"生成"(成于乐).

既成,则现-在,已经成,已经作成.

如此,即进入器性\点性领域.也即,好恶领域.此即:关系域\符号域.

此可谓:由情入意.

妙情延宕悠长,晕形广阔,所谓荡胸漾怀,不能自已,意犹未尽,绕梁三日,今话可谓"好的结尾总仿佛还未结束"云耳.凡此种境界,皆可谓"美-境".

然终有结-果(成),则有所谓"好之者",即入"善-境".

此即由"乐之者"得"好之者",然有好必有所恶,有别则有求,有求则可能有争,有争则可能有乱.此乱之可能出现,端在判断打头,反倒判而断了源头活水,心闭也.故天下乱,实则人心丧乱.此丧乱关键在"丧":心头丧失了活水而已.

如此,则"好恶"需由"乐"来匡正,此匡正之领悟则谓知也,此为知境,亦为"真-境".真中有乐,真中有好,真情真意是也.

若此,则意(好恶意欲)不能作根源解,唯从情出.故好恶不能阳亢,亢龙必有悔.此中功夫,当落在"随-意",而不"刻-意".

随意者,从心所欲不逾矩.不另起领地,而仅由"乐匡好"而来.此亦可谓阴而阳.

内阴外阳,内柔外刚,内圆外方.正义的内核是一片温柔地.随意者,不骄,不以强能为的.或谓之"无我而生我"之境也.

生-成者,道-器也:此之谓"道蕴于器",世人或称之"大器"也.

参悟得好!又仿佛阳明,又仿佛老庄,又仿佛荀孟。(没有贬义呵)

请教:乐既从情出,如此随意者,不教而诛又如何?乐既入知境,此知从何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12: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确从阳明得好处

第一个问题,迫不得已."革-命"都是被逼的...

第二个问题,确是大难题!上文说的还很模糊.斋主问得好!

试略陈之四字:既成则品.

最近的,反而是最难看清楚的,因为"最近"说的不只是距离最短,而是没有距离.在这个层面上可参阳明的"知行合一".勉谓之"澄心"或者意味深长的"体会"..这"知行合一"澄心体会境界恰还没有反思打扰,反思必然因"返"而有距离,这个距离的大小决定于"诚心正意"的能力,这能力决定了每一个"反思作品"的水平(当然前提是要作成"澄心界").如此,虽是反思,但这个意义上的反思就不仅仅是以逻辑结构关系为根的思辫,而可称为"品读"或者"谈体会"."思体会",以接续(以之为根)没有距离的知行合一的澄心体会境界.这大概就是"既成则品"的意思.也可方便称之"思会".好的"思会",因为以会为根则必也是带有乐(艺术性\创造性)的作品性质的论说描述.思会可比喻为对人生这一宏伟美妙乐曲的情不自禁(诚心正意)的伴奏.

    人类的学术思想的开启诚然是因着必以"什么"作关键词的反问而出现.但是根据上面的简要分析,这个开启在物性时间上必然是"之后"的.而且这也还只是逻辑思(纯粹理性),不是"思会".

逻辑思的现成化\僵固化的谓词判断(也可理解成对现成词语的解词工作,或简称"下定义")状况是由另外独立的体验而来.这个体验(注意,不是体会)就是存在体验,比如呼吸\吃饭等生存实际牵出的"不得不"所带来的肯定,也就是"有..."或"是..."的内外体验."什么"之疑问源自"不"(比如不呼吸),肯定(回答)则是"不得不"(是).存在(BEING)问题与语言哲学层面的"是论"就如此结合起来.所以逻辑一定是现成的.以逻辑为神经的数学也是现成的,所以数学必然成为"物-理"研究的神经.所以自然科学(物学)就一定是"探索-发现",其对象是披着面纱隐匿着的现成者(比如原子等).,所以科学一定可以造器.这是科学的功用.或者说,科学精神就是功用.这个顺序是研究的顺序,而实际顺序恰恰反过来.也就是存在者(现成者\物\东西)其实是奠基者.再往下找奠基,就不合逻辑了.深渊在体验中只能是一个不合语法的"单括号",一块被挡住的绝对不可洞穿(洞见)的石板.如果洞见,则神学的领地就被开垦出来(神在渊).我觉得对这块领地最好保持沉默.这个明智的沉默(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只是因为那块不能穿透的石板赐给脑袋上的一个大包所带来的"知-不知".

科学(存在者学,物学)可以让我们的器官物体(肉身)更健康更长久更方便更好用(当然也很可能更懒惰而退化,也可能因为一些"新物"而导致肉身毁灭,比如毒药\子弹\甚至核武).我们单从有利的层面看科学,它也最大只能给出身体健康以及围绕着这个肉身的好的物质平台\环境).这是科学的价值.打个比喻:科学最多可以把人打造成一把好琴,但是对人生这首绵长而短暂的美妙乐曲的弹奏,科学无能为力,它也没兴趣着力.而科学不感兴趣的这一块领地就是别于"器性域"的"形而上"的道境(乐境),它是非现成的,是创造或发生而成.(前面说得太多,不赘).

回到知的问题上.

胡塞尔的现象学反思属于逻辑思.回到事情本身,在他那里还不是"思会".所以他崇尚"严格的科学".虽然他讲直观\讲构造,但这直观构造还谈不到品味体会层面.也就是不能"形而上去".他的"事情本身"还没有乐趣可言.他的"意向"可以牵出道德体验.

海德格尔一生致力存在之思.在前期是上面讲的别于逻辑思的体验(存在领会),后期结合艺术与诗讲真理\根据\思的节日等,有了"思会"成分,但因为其存在情节,把"会"之"贯通成晕"的创造解成"本有"的"发生",也就是带有神学创世意味的赠予.两个东西混一起说,有点混乱,有点复杂,有点甜.不过,其密要还主要在于深渊体验.艺术作品在他那里还主要是深渊的给出意味上的创建.他的"本源"还杂着器而下的"存在".

德里达是以批评胡塞尔登场的.他敏锐看到胡直观中的"回到"的距离,所以大谈符号,再现的第一性,也就是替补.这是逻辑思的真意.然而他也就此坐在此领域了.另外,他也如同海一样,重视"体验".法国解构思潮特别重视体验中的耗费的神伤感.解构可以说 破了逻辑思(结构关系)的春秋大梦,是为解构.这是他们的紧张,也是他们的贡献.他们丢了一把不好用的钥匙(其实手里还是有一把备用的),但也没找到那把好用的.也就是"思会".

康德的纯粹理性(知)是典型的逻辑思,实践理性(意)是体验,不过这体验除了存在体验,还有与之成对(对立)出现的道德体验.其判断力(情)还是主要落在判断上,即鉴赏之鉴,审美之审,却不太措意"赏"与"美"的"给出来"的发生之"会",于是缺乏"思会".

可以说除了海的不太纯净的"思会",大体来看,西方哲人大多不太重视"思会"(柏拉图直接赶走诗人).也许他们缺乏对"会"的自觉吧.也就是缺乏有别于MATEPHYSICS的"形而上者"的自觉.也许这一点造成了中西文明的大别.

知(体会 思会 体验 逻辑思)就象幽灵一样逡巡于各个领域层面,而不只是单纯的"知"的独立话题.关键问题还是落在"思会"上,思会的关键还是"会"的发生与否与自觉与否,这,已经在说"道"的事情了.对此"道"的感悟思会,必然不会导致神学信仰之道,也不会追求高科技.尖船利炮.近代中国之罹难,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好武器,而是因为他们是坏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5 17:02:3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3 20: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10-5-13 2:58:20的发言:

鄙人近日有感,因对之前不成熟体会有所修正,故跟帖于此,以自匡省,亦就教方家.

零碎啄句,略意如下:

    只要"发生",就有"生成"(成于乐).

既成,则现-在,已经成,已经作成.

如此,即进入器性\点性领域.也即,好恶领域.此即:关系域\符号域.

此可谓:由情入意.

妙情延宕悠长,晕形广阔,所谓荡胸漾怀,不能自已,意犹未尽,绕梁三日,今话可谓"好的结尾总仿佛还未结束"云耳.凡此种境界,皆可谓"美-境".

然终有结-果(成),则有所谓"好之者",即入"善-境".

此即由"乐之者"得"好之者",然有好必有所恶,有别则有求,有求则可能有争,有争则可能有乱.此乱之可能出现,端在判断打头,反倒判而断了源头活水,心闭也.故天下乱,实则人心丧乱.此丧乱关键在"丧":心头丧失了活水而已.

如此,则"好恶"需由"乐"来匡正,此匡正之领悟则谓知也,此为知境,亦为"真-境".真中有乐,真中有好,真情真意是也.

若此,则意(好恶意欲)不能作根源解,唯从情出.故好恶不能阳亢,亢龙必有悔.此中功夫,当落在"随-意",而不"刻-意".

随意者,从心所欲不逾矩.不另起领地,而仅由"乐匡好"而来.此亦可谓阴而阳.

内阴外阳,内柔外刚,内圆外方.正义的内核是一片温柔地.随意者,不骄,不以强能为的.或谓之"无我而生我"之境也.

生-成者,道-器也:此之谓"道蕴于器",世人或称之"大器"也.


也有两个问题想不明白,请教屋师:

1、乐之者固然能生发出好之者,然乐之者所得好之者还有好恶之分?此“好”何需“乐”来匡正?此“好”乃“乐后/中好”而非“乐前/外好”啊。

2、屋师言“此亦可谓阴而阳”,是否也可理解成“此亦可谓阳而阴”?何以确定正义的内核,又如何确定内核之柔性。既然无我而生我,刚亦生柔,柔亦生刚,不是阴阳和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22: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不敢,咱共琢磨.试和如下:

1\有所好,则必有所恶.好恶乃谓有别择.若人人乐而好之,则天下大同了.然则为何天下不若此,盖因有人以好-恶为端,失了乐的源头活水.

2\情发而意动.正义有争.然人生之大义岂起与争而终于争乎?惊天动地终是因为心中有万家灯火.可参中华武术的精神(取守势,不好强,若彼力来则卸之).亦可参我朝太祖之"其乐无穷"论.电影<叶问>动人处或就在此间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3 22:23:1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3 23: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10-5-13 22:14:30的发言:

请教不敢,咱共琢磨.试和如下:

1\有所好,则必有所恶.好恶乃谓有别择.若人人乐而好之,则天下大同了.然则为何天下不若此,盖因有人以好-恶为端,失了乐的源头活水.

2\情发而意动.正义有争.然人生之大义岂起与争而终于争乎?惊天动地终是因为心中有万家灯火.可参中华武术的精神(取守势,不好强,若彼力来则卸之).亦可参我朝太祖之"其乐无穷"论.电影<叶问>动人处或就在此间罢...


1、若从死水来,固需活水来补充。然本自活水来,何须乐匡正?

2、少林武术同样算是中华武术一脉,然而多以刚劲著称,其悖佛理?还是悖柔道?至于“其乐无穷”,其前不是“守”而是“斗”,搅得周天寒彻还不够惊天动地么。

学生所疑问的,关键还是情发和意动的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3 23:44:1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01: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1\有死水源于有"死".此器性域.反映在意上则有好,反映在知上则有结构性思维.所谓"得道"已渗入此域,不可不慎.

诚如君言,"关键还是情发和意动的关系"。情者直生当下,意者生成而期.意者可辩清,情者恰拒绝辩清(不过虽难描述尽其风致,然幸好人可以知-道\体会),可谓道.因为一辩一断则已经关系(符号)化,恰反其"直生当下".可以说情发超出了是非\好恶.这已然与器性域(尤其是一阳独亢的器性域)有所区别:道-器到底不同.若返而体会源头的"初初美妙",则对器性域有了甄别.有了这一层,则可得"随意"而不"刻意"(意动的真意).这不是礼(匡正感的规矩)吗.从道味出礼来,可谓由道入儒.儒者,不反道也.老子素,庄子素而绘,儒者绘事后素,"礼后乎?"人生终究是一番开道体道而修道的功夫.所以,除欣欣然,还有忐忑自咎.问世间,谁可坦荡?即使既往不咎,也当下不为例.

说的不好,莫怪.

2\我并不反对刚劲,刚劲是器,为柔用,而不以刚劲为端起目的.

3\"至于“其乐无穷”,其前不是“守”而是“斗”,搅得周天寒彻还不够惊天动地么。"正是在下正是在君这个领会上引入此例.反例.以斗为乐,无礼也.无礼者,终究在不能味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5 0:11:5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9:23 , Processed in 0.06969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