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确从阳明得好处 第一个问题,迫不得已."革-命"都是被逼的... 第二个问题,确是大难题!上文说的还很模糊.斋主问得好! 试略陈之四字:既成则品. 最近的,反而是最难看清楚的,因为"最近"说的不只是距离最短,而是没有距离.在这个层面上可参阳明的"知行合一".勉谓之"澄心"或者意味深长的"体会"..这"知行合一"澄心体会境界恰还没有反思打扰,反思必然因"返"而有距离,这个距离的大小决定于"诚心正意"的能力,这能力决定了每一个"反思作品"的水平(当然前提是要作成"澄心界").如此,虽是反思,但这个意义上的反思就不仅仅是以逻辑结构关系为根的思辫,而可称为"品读"或者"谈体会"."思体会",以接续(以之为根)没有距离的知行合一的澄心体会境界.这大概就是"既成则品"的意思.也可方便称之"思会".好的"思会",因为以会为根则必也是带有乐(艺术性\创造性)的作品性质的论说描述.思会可比喻为对人生这一宏伟美妙乐曲的情不自禁(诚心正意)的伴奏. 人类的学术思想的开启诚然是因着必以"什么"作关键词的反问而出现.但是根据上面的简要分析,这个开启在物性时间上必然是"之后"的.而且这也还只是逻辑思(纯粹理性),不是"思会". 逻辑思的现成化\僵固化的谓词判断(也可理解成对现成词语的解词工作,或简称"下定义")状况是由另外独立的体验而来.这个体验(注意,不是体会)就是存在体验,比如呼吸\吃饭等生存实际牵出的"不得不"所带来的肯定,也就是"有..."或"是..."的内外体验."什么"之疑问源自"不"(比如不呼吸),肯定(回答)则是"不得不"(是).存在(BEING)问题与语言哲学层面的"是论"就如此结合起来.所以逻辑一定是现成的.以逻辑为神经的数学也是现成的,所以数学必然成为"物-理"研究的神经.所以自然科学(物学)就一定是"探索-发现",其对象是披着面纱隐匿着的现成者(比如原子等).,所以科学一定可以造器.这是科学的功用.或者说,科学精神就是功用.这个顺序是研究的顺序,而实际顺序恰恰反过来.也就是存在者(现成者\物\东西)其实是奠基者.再往下找奠基,就不合逻辑了.深渊在体验中只能是一个不合语法的"单括号",一块被挡住的绝对不可洞穿(洞见)的石板.如果洞见,则神学的领地就被开垦出来(神在渊).我觉得对这块领地最好保持沉默.这个明智的沉默(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只是因为那块不能穿透的石板赐给脑袋上的一个大包所带来的"知-不知". 科学(存在者学,物学)可以让我们的器官物体(肉身)更健康更长久更方便更好用(当然也很可能更懒惰而退化,也可能因为一些"新物"而导致肉身毁灭,比如毒药\子弹\甚至核武).我们单从有利的层面看科学,它也最大只能给出身体健康以及围绕着这个肉身的好的物质平台\环境).这是科学的价值.打个比喻:科学最多可以把人打造成一把好琴,但是对人生这首绵长而短暂的美妙乐曲的弹奏,科学无能为力,它也没兴趣着力.而科学不感兴趣的这一块领地就是别于"器性域"的"形而上"的道境(乐境),它是非现成的,是创造或发生而成.(前面说得太多,不赘). 回到知的问题上. 胡塞尔的现象学反思属于逻辑思.回到事情本身,在他那里还不是"思会".所以他崇尚"严格的科学".虽然他讲直观\讲构造,但这直观构造还谈不到品味体会层面.也就是不能"形而上去".他的"事情本身"还没有乐趣可言.他的"意向"可以牵出道德体验. 海德格尔一生致力存在之思.在前期是上面讲的别于逻辑思的体验(存在领会),后期结合艺术与诗讲真理\根据\思的节日等,有了"思会"成分,但因为其存在情节,把"会"之"贯通成晕"的创造解成"本有"的"发生",也就是带有神学创世意味的赠予.两个东西混一起说,有点混乱,有点复杂,有点甜.不过,其密要还主要在于深渊体验.艺术作品在他那里还主要是深渊的给出意味上的创建.他的"本源"还杂着器而下的"存在". 德里达是以批评胡塞尔登场的.他敏锐看到胡直观中的"回到"的距离,所以大谈符号,再现的第一性,也就是替补.这是逻辑思的真意.然而他也就此坐在此领域了.另外,他也如同海一样,重视"体验".法国解构思潮特别重视体验中的耗费的神伤感.解构可以说 破了逻辑思(结构关系)的春秋大梦,是为解构.这是他们的紧张,也是他们的贡献.他们丢了一把不好用的钥匙(其实手里还是有一把备用的),但也没找到那把好用的.也就是"思会". 康德的纯粹理性(知)是典型的逻辑思,实践理性(意)是体验,不过这体验除了存在体验,还有与之成对(对立)出现的道德体验.其判断力(情)还是主要落在判断上,即鉴赏之鉴,审美之审,却不太措意"赏"与"美"的"给出来"的发生之"会",于是缺乏"思会". 可以说除了海的不太纯净的"思会",大体来看,西方哲人大多不太重视"思会"(柏拉图直接赶走诗人).也许他们缺乏对"会"的自觉吧.也就是缺乏有别于MATEPHYSICS的"形而上者"的自觉.也许这一点造成了中西文明的大别. 知(体会 思会 体验 逻辑思)就象幽灵一样逡巡于各个领域层面,而不只是单纯的"知"的独立话题.关键问题还是落在"思会"上,思会的关键还是"会"的发生与否与自觉与否,这,已经在说"道"的事情了.对此"道"的感悟思会,必然不会导致神学信仰之道,也不会追求高科技.尖船利炮.近代中国之罹难,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好武器,而是因为他们是坏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5 17:02:3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