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西贝惑

[原创文字] 为期一年的集体创作:水云日历·二零一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7: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创造是活着的依据,这是痛苦的,因而具有极大的存在感。

http://mp.weixin.qq.com/s/vsFFOjqA_zY_KGg09nMqSw

痛感
这是幸福的
王尔德:
人生有两个悲剧,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7: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时常听见自己对自己的言语,时而安静,时而喧闹,我大多数时候并不想听到自己突然的言语,那说明我突然空洞的声音,让我抓狂而进入人群。

http://mp.weixin.qq.com/s/T5Cs1T1a6mX0YrBeCIejJw

我身体的洞穴
人来人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7: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三月的最后一日,很多人离去了,这样的事情在三月的倒数第二日,倒数第三日,倒数第四日……按部就班般上演,一幕幕话剧。

http://mp.weixin.qq.com/s/v3FZ5dldZeMGeHSs5EweTA

死亡的事情无足为奇
活着
奇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7: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拨慢了时间,以便跟上众人的节奏

http://mp.weixin.qq.com/s/10rkHBQO2uAE91QgQKAkVQ

但我还是会和他们错开时间,这是必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18: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见自己握住自己,风那样握住自己,这是一场悄无声息谋杀的样子。

http://mp.weixin.qq.com/s/Dq4L6kAoKpIdzjpWnbIewQ

死是文化的产物,以文化的方式去体验,就经历了死亡,肉身的线要坚强,在虚弱断掉之前拉回精神的亡体,回来,风那样回来,这是一场轰轰烈烈拯救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2 20: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贝惑 发表于 2017-5-22 18:10
我看见自己握住自己,风那样握住自己,这是一场悄无声息谋杀的样子。

http://mp.weixin.qq.com/s/Dq4L6k ...

看了链接,讲的是希特勒与维特跟斯坦,文笔很生动,尤其喜欢他们吹口哨的细节。多谢西贝君的努力建设。      

      尽管年龄相同,但他们却没有在同一个班,因为希特勒留了一级,而维特根斯坦则跳了一级。然而,他们之间却有着奇异的相似之处。他俩都因远离家庭而郁郁寡欢,俩人都觉得很难跟同学们交流。
  俩人都以“您”〔Sie〕来称呼同学,而正常情况下同学间都相互称呼“你”〔Du〕。希特勒这样做是出于孤傲,而维特根斯坦则是因为他不知道这两种称呼间的差别。
  当时学校的一张照片显示出这两个十四岁的学生相距仅一臂之遥。希特勒的神色孤独而阴郁,而维特根斯坦却热切地凝视着镜头。
  他俩各自的兴趣也有酷似之处。俩人都沉迷于建筑学和语言的力量。俩人都对十九世纪哲学家叔本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维特根斯坦将瓦格纳的歌剧《名歌手》熟记于心,希特勒也是如此。俩人都有吹口哨的才能,可以大段而准确地吹奏各自喜爱的音乐。根据一位同时代人的记载,希特勒吹口哨时“带有一种奇特而响亮的颤音”;维特根斯坦则常常纠正那些即使是稍微走调的人。
  有着共同思想和兴趣的青少年往往能凑到一块儿——但这两个男孩都具有能使他们在二十世纪叱咤风云的倨傲个性。于是冲突便在所难免。
  请把维特根斯坦习惯于纠正别人的报告跟以下对于战争首脑希特勒的描述作一比较:“战时有一天晚上,希特勒在用口哨吹奏古典音乐。当一位秘书冒昧指出他吹奏的曲调有误时,元首大发雷霆,高声喊道:‘我没有错,是作曲家弄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3:13 , Processed in 0.07209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