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白水

[教学相关] 【作业】说说你最喜欢的一首《诗经》中的作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0: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虹在2007-11-1 15:49:14的发言:

   “女”通“汝”,为第二人称代词。“说怿女美”和“匪女之为美”都用了第二人称,恰似主人公的自言自语。憨厚诚挚的小伙子在收到心爱女孩礼物时,明白女孩的心意,不由喜悦万分,情不自禁地借着手中之物抒发出来。他没有直接道出对女孩的喜欢,似乎在赞叹红管草的美丽,但他对女孩真切的爱慕跃然纸上。

同时,修改一下译文:

黄昏的城角,我独自一人焦急地徘徊不定。温柔娴静的女孩约我在城角相会,却迟迟不见她的身影。我搔首徘徊,心思不定,哪知是她顽皮地藏了起来,和我开了个玩笑。

不经意瞥过一旁的红管草,点滴喜悦涌上心扉。美丽的女孩,你是否记得?曾经,你将一束红管草送与我时,我是何等的喜悦——鲜红的草儿啊多美丽,我喜欢不已!可是心爱的女孩,你为何还不来与我相会?    

你悄悄地站在我身后,微红的脸颊泛着甜甜的笑意。我接过你递来一束芍药,幽香的芳草传递了你的心意。此刻,怎样的言语才能表达我内心的欣喜——美丽的芍药啊,我爱不释手;不是你本身美丽,而因为是心爱的女孩相赠。


说的太对了,新译也比原译好:)

另外,这里还可以告诉你一点古汉语或曰古文化知识。那就是在古代汉语里,第二人称词里的“尔”和“汝”都是贱简之称,也就是对地位低下的人比较简慢的称呼。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学过的古文,仔细回忆一下,在需要礼节的场合,称呼对方是不能用“尔”和“汝”的,“足下”“阁下”这一类的词就不用说了,再简单也要用“公”“君”一类表敬的人称词。用“尔”和“汝”那是很不客气的。这也是我在给你们讲《论语》里“阳货欲见孔子”,讲到阳货对孔子说“来!予与尔言”时,说阳货非常无礼的原因。正因“尔”“汝”为简慢之称,那么由此再进一步,它们又可以用在忘形亲密的场合了。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里也很常见,比如,老不死,杀千刀,可以是詈称,也可以是昵称。回到我们现在谈论的《静女》这首诗,知道“女”通“汝”,领会到“说怿女美”这句的一语双关,已经很好了。若能结合我们刚才说到的古汉语知识,把“汝”不是简单地翻译成“你”,而是想象翻译成“你这家伙”,你再体会一下那种微妙的感觉,是不是更有一种妙趣在里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22: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金虎修改后的作业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未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菀在水中 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菀在水中沚。

词语解释:1蒹葭:没长蕙的芦苇。

2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人。

3遡洄:逆流而上。

4晰:干的意思。

5湄:水和草相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6涘:水边

7右:不直,绕弯

8沚:水中的小沙洲

翻译:河边的芦苇青青的。秋深的露水也已结霜,我的心上人她在哪儿呢,?逆流河水去找她,道路危险而又慢长,顺水去找她 ,她 好象又在水中央。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可我那魂牵梦饶只人,就在河水的对岸呀,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她仿佛又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茂盛,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寻的人就在河头的对岸,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赏析:相比之下,我比较喜欢这首诗,不仅仅是因为他它优美的旋律,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的那种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在爱情上适用,同样在其他事情上也一定适用.此外,叫人这首诗用重章复踏的手法在表现男主人公对女友思念的同时,也写到他所做的种种努力,他的眼前总浮现着那个女子的身影,但始终不能接近.这就为我们营造出朦胧诗的一种意境,与此同时也披上了一层忧愁与感伤.叫人读后久久不能忘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12: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五班 甘金玲  

    和李文丽同学一样,喜欢那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人在人生中,我觉得应该和幸福了.不过我觉得李文丽同学的自己感受少了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12: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马金虎同学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的那种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在爱情上适用,同样在其他事情上也一定适用",太珍正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13: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新茹解释的太好了,我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8: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j200741161在2007-10-25 6:49:50的发言:
[em04]无论是在古代的诗经里,还是在现代的生活中,爱情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我的心目中,爱情是那种发起于内心深处的情感,在内心里贮存得越久就越是香醇,因此我更喜欢《卫风*氓》中的段落:“不见复关,涕泣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还有《邶风*静女》中的传神的细节描写都是我所钟爱的。因而我对于现代社会上一些露骨的表达感到很不舒服。既然老师已在课上提到了一些中国文化走向衰退之现象,那么我们何不从古代挖掘出一些更为深沉和精粹的文化来弥补现代人在文化上的不足?

说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09: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马金虎在2007-11-5 22:31:14的发言:

蒹葭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未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菀在水中
   
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菀在水中沚。

词语解释:1蒹葭:没长蕙的芦苇。

2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人。

3遡洄:逆流而上。

4晰:干的意思。

5湄:水和草相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6涘:水边

7右:不直,绕弯

8沚:水中的小沙洲

翻译:河边的芦苇青青的。秋深的露水也已结霜,我的心上人她在哪儿呢,?逆流河水去找她,道路危险而又慢长,顺水去找她,她好象又在水中央。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可我那魂牵梦饶只人,就在河水的对岸呀,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她仿佛又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茂盛,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寻的人就在河头的对岸,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赏析:相比之下,我比较喜欢这首诗,不仅仅是因为他它优美的旋律,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的那种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在爱情上适用,同样在其他事情上也一定适用.此外,叫人这首诗用重章复踏的手法在表现男主人公对女友思念的同时,也写到他所做的种种努力,他的眼前总浮现着那个女子的身影,但始终不能接近.这就为我们营造出朦胧诗的一种意境,与此同时也披上了一层忧愁与感伤.叫人读后久久不能忘却.

这不写的挺好的么?但是,还要提请你,今后发完帖子回头看一眼,你自己看看,你这个帖子里有多少错别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3: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论语>赏析
1.
【原文】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文】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报怨。'

我的感受:这句话是<论语>中的名句,很多人都知道.而且大家也常常说这句话,这可能是<论语>中最通俗的一句了吧! 很多人常在诬蔑妇女时用这句话,但这是非常不对的.这句话的意思据我理解大概是:只用女人和小孩难以教养......此"小人非彼“小人",而是小孩儿的意思.在古代,小孩儿和女人是没有受过教育的.这是他们的共同点.孔老夫子他老人家的意思是说,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教养的人是很难和他们打交道的.你是近也不是,远也不是.这句话实际是阐述了孔子的教育观,也是孔子为说明教育的重要性而说的一句话.不少人都把这个"小人"理解成了现在我们说的这个意思.如果是普通人这么理解,或是不在那不懂装懂,大肆宣扬也就罢了.可前不久不知从哪蹦出来了个小保安,还出了本书.他那书里就类似的错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但人家还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西单图书大厦为自己的新书签售!多么匪夷所思的一件事啊!当有人问及他书里的种种错误时,这位仁兄还真敢往上捅词儿,说他那时什么颠覆传统......我真的为他感到悲哀,也为给他这书出版的人感到悲哀.自己不懂就算了,就别再出来害别人了!现在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严谨,而不是无休止的炒作和娱乐.在这里我所议论的只是这件事而已,没有任何对保安的鄙视.颠覆传统......现在这个风气甚是流行啊!颠覆不是一件可以用来娱乐的事,它需要的是严谨的考证和研究,也不是一般人的一个不着边际的想法.请那些连"颠覆"这两个字都不会写的人们闭上嘴吧!没人把你们当哑巴!想出名那就请换种方式吧!拜托了!!!
2.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1)吾身。为人谋而不忠(2)乎?与朋友交而不信(3)乎?传不习(4)乎?”

【注释】
(1)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2)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4)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4.
【原文】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5.
【原文】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6.
【原文】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7.
【原文】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8.
【原文】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
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9.
【原文】
鲁人(1)为长府(2)。闵子骞曰:“仍旧贯(3),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4)不言,言必有中。”

【注释】
(1)鲁人:这里指鲁国的当权者。这就是人和民的区别。
(2)为长府:为,这里是改建的意思。藏财货、兵器等的仓库叫“府”,长府是鲁国的国库名。
(3)仍旧贯:贯:事,例。沿袭老样子。
(4)夫人:夫,音fú,这个人。

【译文】
鲁国翻修长府的国库。闵子骞道:“照老样子下去,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道:“这个人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就说到要害上。”
10.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1)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2)。”

【注释】(1)危:直,正直。
(2)孙:同“逊”。

【译文】
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4: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蒹 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音兼):没长穗的芦苇。葭(音家):初生的芦苇。   苍苍:老青色。    凄凄:苍青色。采采:茂盛貌。 伊人:这个人。    在水一方:喻所在之远。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顺流而下  湄:水边高崖。坻(音迟):小渚。 涘(音四):水边。沚(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阻:阻难。右:不直,绕弯。 晞(音西):干。  跻(音鸡):登;升。


弥漫的蒹葭,淡淡的青色,充满视野,沿着一条无止境的道与天际相连.无数晶莹剔透的露水轻盈地挂在蒹葭之中.在漫天如纱如梦的雾气中发出若有若无的光芒,是梦?非梦?一袭白衣女子,长发拂肩,白皙素净的脸挂着浅浅的笑容,在迷雾中,在天地中,轻舞.我愿仔细看看她,我愿轻轻触摸到她,我愿听她低低的吟唱,我愿和她一起飞舞,在天地之中,在尘世之上.欣喜中,向上游向她吧.路途遥远坎坷绝非凡人的我所能抵达;向下接近她吧.虽近在咫尺,却似远在天涯…….盲目疯狂的追寻之后,当希望变成失望最终沦为绝望.发现仍能远远地看到她浅浅的超凡脱俗的微笑,咫尺天涯. ……或许我爱上的,只是自己的幻觉吧.…….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喜欢这首,文字带来如画的意境,淡淡的充满素色基调的图画在脑海中展开,如一副山水画,轻轻地,诉说着远古的故事,转眼间,自己似乎也融入画中,融入追逐缥缈女子的幻觉之中,惊喜,失望,冲动等感觉在心底产生共鸣……这首诗歌本身文字也很值得玩味.百读不厌.内容上,想到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0 00: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天才赵龙在2007-11-9 13:21:33的发言:

作业......
<论语>赏析
1.
【原文】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文】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报怨。'

我的感受:这句话是<论语>中的名句,很多人都知道.而且大家也常常说这句话,这可能是<论语>中最通俗的一句了吧! 很多人常在诬蔑妇女时用这句话,但这是非常不对的.这句话的意思据我理解大概是:只用女人和小孩难以教养......此"小人非彼“小人",而是小孩儿的意思.在古代,小孩儿和女人是没有受过教育的.这是他们的共同点.孔老夫子他老人家的意思是说,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教养的人是很难和他们打交道的.你是近也不是,远也不是.这句话实际是阐述了孔子的教育观,也是孔子为说明教育的重要性而说的一句话.不少人都把这个"小人"理解成了现在我们说的这个意思.如果是普通人这么理解,或是不在那不懂装懂,大肆宣扬也就罢了.可前不久不知从哪蹦出来了个小保安,还出了本书.他那书里就类似的错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但人家还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西单图书大厦为自己的新书签售!多么匪夷所思的一件事啊!当有人问及他书里的种种错误时,这位仁兄还真敢往上捅词儿,说他那时什么颠覆传统......我真的为他感到悲哀,也为给他这书出版的人感到悲哀.自己不懂就算了,就别再出来害别人了!现在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严谨,而不是无休止的炒作和娱乐.在这里我所议论的只是这件事而已,没有任何对保安的鄙视.颠覆传统......现在这个风气甚是流行啊!颠覆不是一件可以用来娱乐的事,它需要的是严谨的考证和研究,也不是一般人的一个不着边际的想法.请那些连"颠覆"这两个字都不会写的人们闭上嘴吧!没人把你们当哑巴!想出名那就请换种方式吧!拜托了!!!
……

原来天才发帖子是连头都不抬也不看发在什么地方么?请重发!发到相关主题帖子下面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21:21 , Processed in 0.07157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