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屋子

[思 想] 乐与教——旅呼伦贝尔兴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1: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耳在2010-5-14 11:12:02的发言:

音乐之中有了礼不错,然而是先有音律后有韶,还是先有韶后有音律呢?

礼后,律后,难道乐非后?何以言由道至礼,而非由礼体道。

无论音律还是韶,都有可能对牛弹琴.

人可谓一把好乐器,然人成其人生终在于弹出一首美妙乐曲.

我们这个社会对人从小到大都教育以礼(那么多的守则\公约),但为何这个社会越来越无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4 11:51:4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4 12: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10-5-14 11:39:07的发言:

无论音律还是韶,都有可能对牛弹琴.

人可谓一把好乐器,然人成其人生终在于弹出一首美妙乐曲.

我们这个社会对人从小到大都教育以礼(那么多的守则\公约),但为何这个社会越来越无礼?


呵呵,工作了之后无暇读书,整天也没啥长进,难得老师如此有耐心。

前两句屋师说得甚是,最后一句的表述,就形而下的角度来看,似有可商榷的余地。

首先,我们的社会真得越来越无礼了么?比起北洋军阀、比起民国混战、比起文革,或许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有礼了呢。即使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八十年代,就一定是有礼的么?那时候农民不是在交各种农业“税”么,那时候公权力不比现在小,那时候暴力犯罪多猖獗啊。

其次,我们这个社会对人的教育都是礼么?一是,社会是哪些人组成的,父母,老师,还是官员?二是,教育是指何种方式?有多少父母对孩子说要处处彬彬有礼,而不是要用各种手段维护自己利益?有多少老师在课堂之下天天对学生说,要去留肝胆两昆仑。

如果真说礼崩乐坏,我也赞成礼之器性太强。但解决的首要方法,依然是复礼/理/真理,而不是克己。甚至于,克己也是复礼的一部分。以礼还礼,以器还器,各归本位。如果真到了自由的必然王国,大道既行,何须礼器?又及,如何达致自由的必然王国,难道能完全从自由本身生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4 12: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10-5-14 11:39:07的发言:

无论音律还是韶,都有可能对牛弹琴.

人可谓一把好乐器,然人成其人生终在于弹出一首美妙乐曲.

牛是好乐器么,牛如何弹出一首美妙乐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3: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进入历史层面的具体而微的关照,事情确实要复杂得多.一语断言确实不能盖其全.你的补充很好.受教.

其次,礼,在我的体会中属器,就是最一般意义上的规矩\原则.在我的理解里,我们的社会有显隐两套规矩.我的想法是,不是要调查有多少人在讲显规矩,有多少人在讲隐规矩.而是这显隐两规矩本身尖锐冲突着,它既反映在社会,也反映在个人的内心(所谓世道人心);都从规矩讲起,永远是个两难僵持的局面,甚至悲剧化的层面.由此才有寻源头活水的做法.行到水穷出,做看云起时...

我没有彼岸异域的乌托邦情节,只有万家灯火安居乐业的平凡世间情怀,而且自己也是其中一份子.这里有劳动奔波,这里也有休闲节日,这里有柴米油盐,这里也有诗词歌赋,这里有公共事务,这里也有自己家那点事,这里有自己,这里也有别人.这里都是朋友,心中没有敌人.这里还有环保,还有和平,还有礼貌,还有情意.当然这里也有商人,不过,这里的商人心思集中在如何让手中制作的产品更好用更美丽,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样的产品才配得起交换.这里,有成年人的支撑,有孩子的欢笑,有老人的安详,这里,是一个家.......这里,有意思吗?寂寞吗?无聊吗?要不要找个人斗一下,然后把自己抬起来?要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一下,用十万个为什么之"大法"把自己问死?

另外,目下现实来看,以法制国当然必要,但是这法是写在"石版"上,还是写在"心版"上?心版上的"书写"从何而来?近日执政者也在探问校园童杀的深层原因.解决之法难道只有加强法的力度强度吗,法之极惩不过死,然须知那些肇事者自己可以说已存死念.不过现实政治层面的探讨深入下去或会因了一己而连累大家,这个层面的话题不妨就此打住.还是先把自己做好吧,古之学者为己.回望经过,有欣有愧,展望未来,亦不过点点滴滴耳.一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5 2:19:5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3: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耳在2010-5-14 12:45:26的发言:

牛是好乐器么,牛如何弹出一首美妙乐曲?

呵呵,这个要去问牛才好,在下不牛,说不好.

对牛弹琴云谓,其意在牛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4 18:26:0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4: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呵呵,工作了之后无暇读书,整天也没啥长进,难得老师如此有耐心。"

君谦虚了.我观君颇具才华,审问犀利.与君说道,于我颇有教益.交流展应,咱们共同"问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4 16:48:1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4 23: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10-5-14 13:38:14的发言:

若进入历史层面的具体而微的关照,事情确实要复杂得多.一语断言确实不能盖其全.你的补充很好.受教.

其次,礼,在我的体会中属器,就是最一般意义上的规矩\原则.在我的理解里,我们的社会有显隐两套规矩.我的想法是,不是要调查有多少人在讲显规矩,有多少人在讲隐规矩.而是这显隐两规矩本身尖锐冲突着,它既反映在社会,也反映在个人的内心(所谓世道人心);都从规矩讲起,永远是个两难僵持的局面,甚至悲剧化的层面.由此才有寻源头活水的做法.行到水穷出,做看云起时...

我没有彼岸异域的乌托邦情节,只有万家灯火安居乐业的平凡世间情怀,而且自己也是其中一份子.这里有劳动奔波,这里也有休闲节日,这里有柴米油盐,这里也有诗词歌赋,这里有公共事务,这里也有自己家那点事,这里有自己,这里也有别人.这里都是朋友,心中没有敌人.这里还有环保,还有和平,还有礼貌,还有情意.当然这里也有商人,不过,这里的商人心思集中在如何让手中制作的产品更好用更美丽,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样的产品才配得起交换.这里,有成年人的支撑,有孩子的欢笑,有老人的安详,这里,是一个家.......这里,有意思吗?寂寞吗?无聊吗?要不要找个人斗一下,然后把自己抬起来?要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一下,用十万个为什么之"大法"把自己问死?

另外,目下现实来看,以法制国当然必要,但是这法是写在"石版"上,还是写在"心版"上?心版上的"书写"从何而来?近日执政者也在探问校园童杀的深层原因.解决之法难道只有加强法的力度强度吗,法之极惩不过死,然须知那些肇事者自己可以说已存死念.不过现实政治层面的探讨比较敏感,深入下去或会因了一己而连累大家,这个层面的话题不妨就此打住.还是先把自己做好吧,古之学者为己.回望经过,有欣有愧,展望未来,亦不过点点滴滴耳.一叹.


白天读时,尚觉口齿留香;如今读后,却不知何故,哽咽难语,颇想大哭一场。夜半深,何故哉,何故哉。

[此贴子已经被屋子于2010-5-15 2:23:5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23: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耳在2010-5-14 23:30:25的发言:

白天读时,尚觉口齿留香;如今读后,却不知何故,哽咽难语,颇想大哭一场。夜半深,何故哉,何故哉。

君之言,发自肺腑,拨动心弦,让我也感动了.其实,我写这些话时,心中也是悲欣交集,这一曲,君是知音......累了,就早些休息.来日方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5 2:26:0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4 23: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10-5-14 23:43:50的发言:

君之言,发自肺腑,拨动心弦,让我也感动了.其实,我写这些话时,心中也是悲欣交集,这一曲,君是知音......累了,就早些休息.来日方长


恩,愿不再见有人四点发帖:)

[此贴子已经被屋子于2010-5-15 2:26:3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0: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谢君玉言!乐以忘忧,不知天将黎蓝.不过在下这熬夜性子也是该改改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5 0:23:4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12:15 , Processed in 0.08819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