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进入历史层面的具体而微的关照,事情确实要复杂得多.一语断言确实不能盖其全.你的补充很好.受教. 其次,礼,在我的体会中属器,就是最一般意义上的规矩\原则.在我的理解里,我们的社会有显隐两套规矩.我的想法是,不是要调查有多少人在讲显规矩,有多少人在讲隐规矩.而是这显隐两规矩本身尖锐冲突着,它既反映在社会,也反映在个人的内心(所谓世道人心);都从规矩讲起,永远是个两难僵持的局面,甚至悲剧化的层面.由此才有寻源头活水的做法.行到水穷出,做看云起时... 我没有彼岸异域的乌托邦情节,只有万家灯火安居乐业的平凡世间情怀,而且自己也是其中一份子.这里有劳动奔波,这里也有休闲节日,这里有柴米油盐,这里也有诗词歌赋,这里有公共事务,这里也有自己家那点事,这里有自己,这里也有别人.这里都是朋友,心中没有敌人.这里还有环保,还有和平,还有礼貌,还有情意.当然这里也有商人,不过,这里的商人心思集中在如何让手中制作的产品更好用更美丽,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样的产品才配得起交换.这里,有成年人的支撑,有孩子的欢笑,有老人的安详,这里,是一个家.......这里,有意思吗?寂寞吗?无聊吗?要不要找个人斗一下,然后把自己抬起来?要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一下,用十万个为什么之"大法"把自己问死? 另外,目下现实来看,以法制国当然必要,但是这法是写在"石版"上,还是写在"心版"上?心版上的"书写"从何而来?近日执政者也在探问校园童杀的深层原因.解决之法难道只有加强法的力度强度吗,法之极惩不过死,然须知那些肇事者自己可以说已存死念.不过现实政治层面的探讨深入下去或会因了一己而连累大家,这个层面的话题不妨就此打住.还是先把自己做好吧,古之学者为己.回望经过,有欣有愧,展望未来,亦不过点点滴滴耳.一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5 2:19:5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