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萃玉

[原创文字] 李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9: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南卓 于 2014-1-4 08:46 发表 看完诸君贴,只能说,涨知识了,也让我明白,果然我只能做一些摘抄的工作
大家发现没有,南卓君的表情喜欢重复地放两三个!很可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9: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4-1-4 10:15 发表   你卡啥呀?这个明明是你有问题,可不是我有问题啦。   这个社会真奇怪,从我能想得到的角度来看,我都不觉得称赞江姐有什么不对,同样,我也很钦佩马克思
社会不奇怪,你看作我奇怪好了,因为社会上虽然有很多人对如今共产党的一些事颇有微词,可是对当年的烈士还是肯定的呀。像我这样不肯定烈士的算是奇葩吧?
不谈政治哦,谈多了都是泪。可是马克思马老师我不讨厌啊,因为他的那把大胡子让我看了很想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9: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儿 于 2014-1-4 10:57 发表           說實話當然能說下去,也沒有刀架在脖子上。不過這座樓看得我好累,看完後很想哭。這是真的。
摸摸你的头吧,摸头就不累了。可是为什么想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2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儿 于 2014-1-4 10:35 发表        僅僅是出於好奇,好奇你短時間內看眾人的敏銳,就像你認識這裡所有人很久了一樣。       提到黛玉,是因為當初看紅樓時,我會自發地忽視紅樓周圍的環境,比如兩府的 ...
我没有看待这里的人啊,基本是谈事不谈人哎。
同爱黛玉的握手。还真有三个以上的人说过我像黛玉。
莫扎特,我几年前还真和人聊过他,是私底下的那种聊。后来有把它整理成文字,可惜的是被我删了删了!方才回忆了很久,大概还能还原一些:
我:
看过电影《莫扎特》么?
巫:
看过,想听你说一下观感。
我:
……我们先从莫扎特本人说起吧。电影里的他和真实的他是两个人,这一点得分清楚。不过好在我们是私下里聊,想到哪里就说哪里。
巫:
请。你先。
我:
莫札特的音乐,无句不美。轻松轻快轻盈,又不轻浮轻狂轻佻。在他眼里,那些小丑、佣人,就和上等人一样平等、可爱。所以他歌剧中都是市井人物,各有缺陷。他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塑造得有栩栩如生的生动感,令人回味的温情感也有嘲弄——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塑造是无意识的,如果刻意反而有隔膜了。如果说贝多芬有升华性,只对人类最严肃、最重大、最深沉的领域感兴趣(唯一的一部歌剧就是如此),那么,莫扎特的音乐,有的是包容性和超越性,这一切未必来源于他的思想,只是出于他的秉性(因为莫扎特未必有高深的思想,他那些赫赫有名的书信为证)。他有天赋化为一切不同的人,卑微的。不起眼的,坏的。贝多芬用高视角俯瞰人生,莫扎特则是平视加全方位的透视。他的音乐对孩童太容易,对音乐家太困难。
与这样的音乐对称的,与其说是人生的悲欢离合,毋宁说是自然的芬芳美丽。天才是很多的,不过如果严格说必须是“天生就是天才”,我觉得音乐中也只有一个莫扎特。他的音乐天然成分太厉害了。他甚至不需要在形式上创新!至于说他在雕琢,什么装饰音啊,唉,真的是么?我怎么觉得他所谓的过多的装饰音,就像一个孩子舀了一勺糖,再舀一勺,再舀一勺,觉得有趣,好玩,毫无节制呢?有时用理性来说可以说舀得过多了,过腻了,可是尝起来还是甜蜜的……我有时觉得,不能因为花样多就觉得是装饰啊,有的花生来就有浓郁的芬芳,有些鸟生来就有华丽的羽毛。
(插一句,灵儿君,这一段的有些话和我之前说的话有点点关系吧?不过这是私人聊天,更不正式)
巫:
他自己好像说过他把音乐看作排泄物,尿尿。
我:
这个比喻其实很好。我以前看过莫扎特的信,什么吃屎,什么性器官,一开始有点难理解:这样的人怎么能写出那样的音乐呢?后来我立刻想通了。觉得这些话下流的,不是我们么?莫扎特写这些话时,我想,根本没想到肉欲的粗暴吧。正是因为他太清澈了,而非下流,才会说这些话,才会写出那样的音乐。
巫: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够简单地说阳性的审美是生命的斗争性的一面,而阴性则表现了较为淡雅的一面。事实上,无论是悲剧还是诗,无论是贝多芬还是莫扎特,无论是《多瑙河之波》还是《蓝色多瑙河》,都诉说的是关于作曲家对其生命的全部的情感——这便是古典艺术的气度与深度:古典艺术所表现的绝不是生命的某一个侧面,而是从某个侧面所洞见到的生命全景。在那一刻艺术家懂得了一切真理:关于生命之完满,也关于生命之缺乏;哪怕音乐中充满了辉煌和壮丽(如亨德尔《水上音乐》)或是喜悦之情,也必定暗含着一种包裹在深处的哀。最终通过艺术的外在形式,这种生命全景得到了传达。这就像《赵氏孤儿》绝不仅仅是一个从容赴死,或“自愿的死亡”的故事,其中必定还需要有人生中一切的孤独与艰辛——就像一个孩子长大的那种艰辛。否则这个故事将是肤浅的——提到故事,你说说那部电影吧。
我:
那部电影是奥斯卡得奖片,充满了照顾大众可看性的气息,必然有浅薄之处。不过,我们先不谈电影好坏(事实上在看了中国现在的电影后,我对电影的要求直线降低,这部《莫扎特》都可以提高到精品了),我们来谈电影中的莫扎特。
用通俗的话就是:他用狂放不羁(其实是清新自然吧)来对抗社会,然而黑白颠倒、压抑天性是社会的状态,和我们现在的社会一样,高于常人的成了罪恶(fuck从古到今从中到外还真是差不多)。萨列里在电影结尾说:“上帝保佑庸才。”——在这一刻,我觉得萨列里倒是天才。说来,我身边的和不是身边的人。看过电影的大多都同情萨列里,因为大多都是平庸之辈,内心都有和他相通的一面,虽然未必会做出一样的事。其实,比起萨列里,电影中莫扎特的悲剧是被遮掩的。这也很好理解,导演也是庸人,相比之下更能理解萨。
所以说我觉得这一点让电影在深刻性上削弱了一些。其实天才才是弱势群体好么!第一,生活里的很多事,天才远远不如常人,自理能力,人际交往,种种例子不举。除此以外,他们还有第二种痛苦:看清世界的真面目(一些常人看不到的丑恶)。第三种痛苦:然后爱世界。最重要的是:他们所有的痛苦都不会被理解。少数的亲人,朋友,爱人,多数的世人,陌路人,仇人,都不理解,而天才们和常人不同的是:他们还要对不理解甚至厌恶轻蔑他们的人付出更难以被人理解的深深的爱。
巫;
这点莫扎特是没有的吧。
我:
莫扎特还好,他对痛苦没什么感觉——我的意思是,有感觉,很有感觉,可是没有真正的感觉。他对世人的尖利和敌意类似于孩子受冤枉后的发泄,从这点来说,他的日子和别的天才比是好多了——我就说他不是一般的天才嘛。幸运也不是一般的。所以他肯定会早夭啊。
其实你知道“天才是上天的传达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吧?意思就是,上天让你吃屎,你也得吃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6 10: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萃玉 于 2014-1-5 19:10 发表 摸摸你的头吧,摸头就不累了。可是为什么想哭……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在文字的範圍里很放任自己的情緒,基本上情緒走到哪,文字寫到哪。也很少回頭,有錯別字也不修改,因為會斷了流暢。而再回答當時感受時,難免爲了掩人耳目加入說理的成份,反而不真實了。相信你能理解。
       我那天的確哭了很久,旁邊還有人,很多次自己一個人走出去露臺哭。不過昨天好一些了,沒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6 11: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萃玉 于 2014-1-5 21:06 发表 我没有看待这里的人啊,基本是谈事不谈人哎。同爱黛玉的握手。还真有三个以上的人说过我像黛玉。莫扎特,我几年前还真和人聊过他,是私底下的那种聊。后来有把它整理成文字,可惜的是被我删了删了!方才回忆了很久, ...
       以上觀點都很同意。
       有意思的是,我的朋友中除了一個,其他都說我像黛玉。這個人說自己比我更像她,我沒有辯駁。在現實生活中,像黛玉的確不是件好事。我到現在還是家族裡得到駡名最多的年輕人。
       當初翻拍紅樓時,別人老問我看沒看選秀,我說不看。他們問為啥,我說黛玉不會參加選秀。嗯,我到現在還是這麼說。
       莫扎特對我的吸引力一開始來自於“啓蒙”一詞。沒有電腦前其實我很難接觸到和他有關的東西,後來我想體會何為啓蒙,便去聽他的音樂。如你描述,輕盈輕快輕靈,一如我第一次見到飛天舞。輕和靈一直是我追求的藝術感覺,長久以來,我都在為哪怕一秒的輕靈做準備,這種感受可遇不可求,但出現時我可以感覺得到它。我說不出爲什麽,就是知道(武俠里有一種人會嗅劍,我覺得和這個類似)。也是因為這一點,我對權威的東西從不畏懼,對非議也不在乎,更別說既定思維。那些和我想要的東西無關,我沒有必要向它們屈服。而第一次聽到莫扎特的小星星協奏曲時,真是很開心,很想拉著他的手一起跳舞,就像兩個孩子,可以忘記一下午的時間。
       很久后才找來電影看的,忍受了一晚上,看到的是中文配音版,很難受。不過從莫扎特改編小星星開始,我就覺得值了。他的確不痛苦,我們才應該痛苦。他走後這麼久,我們還沒等到第二個莫扎特。我一向認為,人們等待千百年,就是爲了等一兩個這樣的天才出現,他們一出現,很多糾纏不清的東西都可以退潮,也不再重要。

       對了,不知你對音樂和旋律的感覺如何?我認為莫扎特的音樂確實有啓蒙作用,這種啓蒙很大一部份源於它的輕快,對他來說是自然天性,對其他人來說則是打破音樂規格,讓人更易接受旋律這門語言。同時,對音樂微分化的思維會讓人變得更聰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6 20: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儿 于 2014-1-6 10:07 发表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在文字的範圍里很放任自己的情緒,基本上情緒走到哪,文字寫到哪。也很少回頭,有錯別字也不修改,因為會斷了流暢。而再回答當時感受時,難免爲了掩人耳目加入說理的 ...
拍桌表示能理解。
能哭出来很好了,我这几年都哭不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6 20: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儿 于 2014-1-6 11:52 发表        以上觀點都很同意。       有意思的是,我的朋友中除了一個,其他都說我像黛玉。這個人說自己比我更像她,我沒有辯駁。在現實生活中,像黛玉的確不是件好事。我到現 ...
我对古典音乐其实很不精通,能听听的也就莫扎特和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我能懂他的文字却不懂他的音乐。所以,旋律什么的……
莫扎特,他什么时候长大了我买奶酪蛋糕奖励他。
不过选秀是什么,也能吃么?
黛玉的话题,怎么说呢。说我像黛玉的人肯定比说你像的少,不过,我觉得并不是因为“她的性情像我的还不够多”,而是因为“黛玉的性情只是我性情的一部分”,虽然,可能是很主要的一部分。是只有寥寥几个人说过我像黛玉,不过也有人说我像鲁迅,像屈原,像张爱玲,像萧红,像林昭,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陀氏的面相我看作傻大熊可是好得意啊)或他笔下的某某人物。谁说的我基本都忘了。如果问我自己的看法,陀氏常常让我想踢他,鲁迅常常让我想揍他,我比张爱玲软弱得多,屈原的话得从理想主义的角度而不是家国天下(我对国家的概念和主流不同)……所以,搞到最后我很烦,我就是我,像谁才怪。
总之,如果我的性情可以只像黛玉,对我来说很幸运了,虽然会早早自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6 21: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和 于 2014-1-1 22:41 发表 真是精彩的樓!樓主之銳利用心,我所不及。萃玉君與剩翼兄的兩種觀點,在翻譯研究領域,近似「批評/鑑賞」與「學術研究」兩套理路的區別,倒也無謂爭拗。
刚看了君的原创,很喜欢关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海上花的这两个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18: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涨知识!默默和南卓哥还有土堆哥一起去抄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3 20:12 , Processed in 0.06060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