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酒神

[文 学] 请教大家对鲁迅杂文的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8 22: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1-27 14:28 发表  关于文学的使命周国平说得确实不错。但就过程而言,革命文学是如何被革命所青睐呢?成功的革命文学是如何在革命与人性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自己获致了超越一般革命文学的意义,并在革命成功很多年后仍为人所 ...
       忘了一点,今天上班真是太累了,把一个思路落下了。
       在一件棘手的事情面前,破坏永远比重建思路更简单。这个是我上周看完《教父》后的感想。人在无奈和绝望时,首先肯定怪罪于周围对自己不利的环境,比如鲁迅时期,人们一定都很怪罪政府。所以,推翻政府一定会是人们的本能反应。这是正常人的捷径思维,政府确实腐败,平民的能力有限,而对热心国事的人而言,解构和建构之间,解构更为方便快捷。建构太辛苦,过程漫长,且总要面临失败的危险,一般人等不及。老教父通常选择与五大家族开会达成妥协意见,但麦克不认同旧法,直接杀了五大家族首领。
       那天看完影片我想,善与恶,白与黑之间,是不是就是破坏与重建的天平倾向?我们认为老教父更善良,是否因为他更忍耐得住出现问题后的重新工作;我们认为麦克变恶,是否因为他无以控制情感,在不寻求妥协的前提下直接采用杀戮的手段?由此,请问,是否提出流血代价的人都与罪恶有关?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采 +10 收起 理由
白水 + 10 耐人寻味,有点意思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8 23: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儿 于 2013-1-28 22:59 发表        忘了一点,今天上班真是太累了,把一个思路落下了。       在一件棘手的事情面前,破坏永远比重建思路更简单。这个是我上周看完《教父》后的感想。人在无奈和绝望时 ...

 

这部影片确实很经典,《无间道》与之相比也相形见绌许多。

前面分析挺赞同,不过最后一句疑问貌似有点比较宏观,不好评判。

我现在比较感兴趣的是,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鲁迅是怎么超越其他革命文学的?或者说,作为文学家的鲁迅和作为革命家的鲁迅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3: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1-28 23:13 发表  这部影片确实很经典,《无间道》与之相比也相形见绌许多。前面分析挺赞同,不过最后一句疑问貌似有点比较宏观,不好评判。我现在比较感兴趣的是,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鲁迅是怎么超越其他革命文学的? ...
       嗯,好的,不能解決那些無休止問題。
       魯迅的文學家定位沒有問題,至於革命家嘛,我又比較了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上“魯迅”的內容,是不是老毛安上去的?“革命家”應該是偏向實用主義的定義,一個沒有組織策劃過政治活動的人,即使身份是左翼作家、被領袖稱為“匕首”和“投槍”,算不算是一個“革命家”?百度百科在魯迅雜文介紹一欄用了很多華美修飾,維基百科則寥寥數句,木耳兄可以參考下。(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2%81%E8%BF%85http://baike.baidu.com/view/2004.htm) 
       另外,我對“思想家”的定義從始至今都懷疑,理由仍是認為,魯迅尚不能稱為哲學方面的人才,你認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9: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儿 于 2013-1-29 13:06 发表        嗯,好的,不能解決那些無休止問題。       魯迅的文學家定位沒有問題,至於革命家嘛,我又比較了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上“魯迅”的內容,是不是老毛安上去的?“革命 ...

 

谢谢链接。

根据小香的意见的话,界定为批判思想家可能比较合适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9: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儿 于 2013-1-29 13:06 发表        嗯,好的,不能解決那些無休止問題。       魯迅的文學家定位沒有問題,至於革命家嘛,我又比較了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上“魯迅”的內容,是不是老毛安上去的?“革命 ...

 

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契诃夫、狄更斯甚至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人,他们能被称为思想家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0 12: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1-29 19:08 发表  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契诃夫、狄更斯甚至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人,他们能被称为思想家么?
       查閱維基之前,我對他們的印象一致是文學巨人。查完維基之後,除了托爾斯泰多個哲學家身份,其他都只提到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作家。思想家應該是思考人類思維活動,有完整的哲學理論體系,并對人類發展產生啓蒙影響的人物吧。就思考人類思維活動而言,中國近現代幾個人稱得上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 10: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2-6-23 14:26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2-6-21 23:01 发表   建议你先去读鲁迅的《灯下漫笔》。

 

既然单讲形式逻辑,似乎不看也不妨。形式逻辑本来就是老师附带提出的问题。

老师既然提出前提和结论,不妨指明大前提和小前提。很明显,A不可能推导出A和非A。

 

看到后面的很多精彩讨论,往前翻,看到这儿还有个遗留问题,那就回答一下。《灯下漫笔》还是看一下为好,看了就知道鲁迅是在什么语境什么视角下提出这个命题的,我觉得鲁迅的文章,能够回答你皇族的那几个问题。至于说“很明显,A不可能推导出A和非A”,当然如此,不过我的原话是:“从形式逻辑上来说,如果前提不变,A和非A两者必居其一”,我并没有说这个前提是A。我的逻辑架构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按照鲁迅的说法,千百年来国人是奴隶且在王道梦盛世梦的蛊惑下甘于做奴隶,那么想做奴隶而不可得和想做奴隶而可得,两者必居其一。不知这样说,逻辑上是否成立?我前面的回帖,将前提只说成“千百年来国人是奴隶”,而漏掉了后半句“且在王道梦盛世梦的蛊惑下甘于做奴隶”,因此到后边的“想”与“不想”两者必居其一,确实有断裂,你提问之后,我也重读了下《灯下漫笔》,才把它补上,并注意到这漏掉的后半句正是鲁迅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所以,你这一问,非常好。

 

附带延伸说一句,一个命题的价值,除了逻辑是否严密之外,往往还在于它提出的语境和针对性。鲁迅这个命题,针对的是启蒙问题,因此在当时的语境下,及启蒙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的今天,尤为有力。如果泛泛地提出一个“中国历史无非两个时代,就是皇子想做皇帝而可得和想做皇帝而不可得的时代”,虽然逻辑上似乎也成立,但如无特殊语境来配合,它的价值就很难确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 11: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1-23 01:14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2-6-20 21:16 发表  

 没错,晚晴一批志士,已在做文化和国民性格的中西比较,你补充得非常好。但跟鲁迅相比,梁启超更像一个乐观的少年,鲁迅则不但鼓吹社会变革,同时又能深刻地看到群众和革命者可怖的另一面,这后者,一直是我们正规教育讲鲁迅时所回避的,但阅世读史渐深后,则不得不佩服鲁迅眼光的“毒”,并为之嗟叹良久。

 

近日读《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到第三编第一节“到18世纪中叶,文人何以变为国家的首要政治家,其后果如何 ”,突然又想起鲁迅来。貌似鲁迅放在这里再适合不过。鲁迅的《灯下漫笔》一方面发现别人的可怖,另一方面尽情展示以暴制暴的恐怖。对此而言,梁启超是少年么?恰恰相反,梁启超及之后的胡适们可能才是大智慧、长眼光,他们正是深切地看到了群众和革命者可怖的一面,才形成了他们的主张。至于古代社会对民众和造反者、国民党反动派和汪伪御用文人对群众和革命者的攻击就不提也罢了。

 

再回过来说《旧制度与大革命》,tocqueville没有简单地对“文人”进行攻讦。哪怕民众的暴力和雅各宾派的恐怖达到了何样的程度,他仍然是把原因归结到“专制”,并没有就人论人,就人而论国民性,实在太深刻不过。鲁迅同时代的很多人都是熟读法国历史,但他们没有把革命的负面因素简单地归结到人性上面,这不但是雅量,更是眼光了。甚至在今天看来,仅就这一点来说他们也远超书写《灯下漫笔》的鲁迅了。套用马克思的话说,tocqueville和梁启超、胡适等人可能有那么一点唯物主义思想,鲁迅却是唯心主义思想了。

 

最后,通俗地来讲,梁启超、胡适他们不主张革命,难道他们怕的是清王朝?

 

想到这些,愈发觉得《旧制度与大革命》确实写得好。

 

呵呵,看到你几次把我说的鲁迅“又能深刻地看到群众和革命者可怖的另一面”,跟“古代社会对民众和造反者、国民党反动派和汪伪御用文人对群众和革命者的攻击”,放到一个平台上,我不得不解释几句了。请你注意一下我说鲁迅“又能深刻地看到群众和革命者可怖的另一面”,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我说的是,鲁迅是在肯定群众和革命者的革命要求的前提下,同时看到另一面,这跟“古代社会对民众和造反者、国民党反动派和汪伪御用文人对群众和革命者的攻击”似乎不是同一种性质、同一个层面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 12: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木耳、行香子、灵儿的后续讨论,又延伸出好几个话题,每一个话题牵涉的内容都很多,都非常复杂。若是带着这几个问题,开一次读书会,可能大家会更有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 21: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1-29 19:03 发表  谢谢链接。根据小香的意见的话,界定为批判思想家可能比较合适吧。
我一直界定为文学家。因为在我看来,可以称文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但思想家不好界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3:18 , Processed in 0.06136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