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2-2 11:52 发表
呵呵,看到你几次把我说的鲁迅“又能深刻地看到群众和革命者可怖的另一面”,跟“古代社会对民众和造反者、国民党反动派和汪伪御用文人对群众和革命者的攻击”,放到一个平台上,我不得不解释几句了。请你 ... 呵呵,学生自始至终的讨论都有个或应该有个前提,即一方面肯定鲁迅的价值,另一方面基本把鲁迅局限在书写《灯下漫笔》或者说“那两句话”的鲁迅。至于说肯定的一面,从辩证法来看这是毋庸置疑的,抛却古代社会不论,梁胡和tocqueville同样如此。梁胡之所以进步,明显得在于他们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群众和革命者的要求”,但他们“落后”的一面,实在是“看到了群众和革命者可怖的另一面”,但不知道这跟鲁迅是否有得一比?在这一点上,研究研究中共一大代表应该最有说服力了,很可惜,现在没几个人读党史了。 《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之所以被各个派别的人所推崇,很重要的一点即它没有单纯支持革命抑或否定革命。但单拿出来支持革命或者否定革命这个论题来讲的话,不同的作品可能也还是可以比较讨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