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wenjun481在2009-11-2 11:30:22的发言:一、“关心”,我现在觉得大家的语感相差太多了,比如我就觉得“你关什么心呀”是病句,应该换成“你操什么心啊”(规范表达时,这样)。还有,我不认为口语是研究语法的依据,我始终认为,口语的任务是传达信息,信息传达了,目的就达到了。我觉得口语就不应该考虑语法,考虑的应该是,是不是产生了交流障碍。 二、“体了一堂操”应该有幽默的成分,这个应该是在修辞范围里吧。我真的没读过赵元任的口语语法,但从举的例子看,我很不认同。以前,我的朋友自己将她的裤子改成了裙子,上街归来,感叹“累死我了,一天我都特‘淑女’”。她描述的是她穿着改了的裙子,裙口小,迈不开步子的走路情形。我们听了都笑了,觉得她创意表达很有意思。那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情,现在可能“特淑女”,“有点恐龙”已经司空见惯了。我也经常这样用词,本来就不是正确的、精准的表达,比如昨天晚上我跟远风贫,说我的题目多么辉煌,你说,这能从语法的角度去分析吗?我还记得最初看人家说“严重同意”时的惊艳感,远风也曾非常深刻地教育我,他用的词是“隆重建议”。如果我们的语法研究是跟着这个走,我觉得是走偏了。语法可以在书面语已经大面积接受类似新奇表达的时候跟进。追风逐雨怕是有点浪费了社会的研究资源。 我们追求表达的新奇新颖,从语言学上说,是不是叫追求语言的陌生感呀。当“给我一个理由先”生根-发芽了,语法研究就可以进行了。 三、上面的说法可能是一派胡言,我是从自我感觉出发的,没有学术依据。但我还是想继续,比如:我们确切的知道了“给我一个理由先”的起点,那么“开心和关心”被人新奇使用的起点又在哪里呢。 别嘲笑我的“穷追猛打”,我觉得版主的回答不过瘾。我都习惯穷追不舍了,是吧,子非鱼先生!“穷追猛打”——你应该有会心一笑 先说第三个问题吧。我有些郁闷,是不是我没理解对你想知道的理据指什么。你说它们“被人新奇使用”是什么意思?对于双音合成词,考察语言理据是指分析两个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两个语素的语义和它们组成的合成词词义之间的语义关系。以“开心”为例,“开”、“心”在结合时分别使用它们的“打开”、“心灵”两个语义,它们结合时形成的语义关系是“使心灵打开”(即使郁结、封闭的心灵得以释放),所以结合形成的合成词有“欣喜、喜悦”之义。这是“开心”在一形成之时就有的词义,怎么又有“被人新奇使用”呢? 我想你这个提法是不是针对我认为“关心”是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成分而言呢?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并没有说过“开心”是离合词,“关心”是,并不意味着“开心”就一定是。 “关心”和“操心”在能否插入成分上是有程度差别的,我们现在基本上都认可“操心”可以内部扩展,又可以带宾语,所以“操心”公认是离合词。“操心”和“关心”的语义结构相似,我们现在对“关心”有不同的语感,说明这两个词处于你所说的动宾短语到词的不同发展阶段。 “体了一堂操”你说是幽默修辞,从语用学来说,这没有错,但是判断一个词是否离合词重要的是有没有这样的说法,语素之间有没有被打开的例子,至于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打开了,那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而且,在几十年前,像“幽他一默”这样的说法恐怕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但现在估计很多人都这么用了。如果有人(当然不是一个人只有偶尔一次)在把一个词打开来使用,说明这个词本身的内部是不紧密的,它就有可能变成离合词。你在上一个帖子也曾说过有的词现在独立(应该是结合紧密),将来可能会变。汉语其实不是语法特别严谨的语言,合成词的语素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结合之后就完全不能动了的。 此外,像“很淑女”这样的说法是有汉语特点为依据的,汉语词的词性没有那么严格,所以从古至今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的用法,不管是临时,还是固定,都说明不能完全用西方的语法体系来看待汉语语法。词语能否搭配更多是和词语本身的语义特点有关,不只是语法问题,所以如果它们的语义不相适应,自然会被淘汰,(除非有强大的外部原因)如果被保留下来,说明它们有内在的关系,这不以现在我们的语感为转移。 至于口语能否研究语法、什么样的口语能成为语法的研究对象,我觉得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的,我们都与时俱进一下吧,除了我提到的赵元任的那本书,我们还可以请逐梦介绍其他相关的论著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