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郝小焕

为什么可以说“三十多岁”而不能说“三十少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31 16: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逐梦在2009-10-31 9:39:15的发言:

呵呵,大家已经说得都很明白了。朱德熙等人的解释是在围绕着"多、余、几"等字的意思和功能来说的,而至于为什么用多不用少呢?我个人觉得可借鉴沈家煊的不对称和标记理论来解释。大——小、多——少、长——短、远——近等成对形容词的使用是不对称的,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我们常说“还有多远”,而不说“还有多近”。这种不对称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等。而我个人觉得这种不对称的底层应该是人们的认知习惯。

太好了,我上来时还在想如果今天还没有专家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就冒充专家试着说说一些想法吧,结果一看,专家和非专家都说得很好了:)

沈家煊的书叫《不对称和标记理论》,建议郝小焕同学找来看看,然后把想法整理一下,看能不能自己得出一个完整的答案。(这招是学白水老师的。)

此外,在回答为什么能这样说而不能那样说这类问题时,还要注意其实答案应该包含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大家回答了的,另一个层次是语言的约定俗成性与理据性。简单地说,就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否有任意性,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是否有不同侧重。以这个例子为例,汉语为什么用“多”这个音而不是“少”来表示数量多的语义,以及其他语言为什么用其他语音来表示。这涉及语言观与我们语言学能解决语言问题到何种程度,我们在古汉语课和文字学课上曾有过涉及,但没有深入,也请小焕思考思考。

这个问题是和“三十多”和“三十少”的区别在不同层次上的。语言学发展到最后,往往走向哲学(哲学其实是源于对语言的思考)、(认知)心理学、神经学,就好像西方研究自然科学的大科学家往往最后走向宗教一样,有些问题是目前人类还不能解释,却又充满向往的。

上周四屋子老师一再追问我这个问题是否能由语言学最终解释,我觉得有必要在此提出来,让大家加深思考。谢谢屋子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2: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09-10-31 16:51:54的发言:

此外,在回答为什么能这样说而不能那样说这类问题时,还要注意其实答案应该包含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大家回答了的,另一个层次是语言的约定俗成性与理据性。简单地说,就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否有任意性,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是否有不同侧重。以这个例子为例,汉语为什么用“多”这个音而不是“少”来表示数量多的语义,以及其他语言为什么用其他语音来表示。这涉及语言观与我们语言学能解决语言问题到何种程度,我们在古汉语课和文字学课上曾有过涉及,但没有深入,也请小焕思考思考。

这个问题是和“三十多”和“三十少”的区别在不同层次上的。语言学发展到最后,往往走向哲学(哲学其实是源于对语言的思考)、(认知)心理学、神经学,就好像西方研究自然科学的大科学家往往最后走向宗教一样,有些问题是目前人类还不能解释,却又充满向往的。

     汉语用“duo1”这个声音表示“数量多”这个概念,的确是任意的;但是进入组合层面“三十多岁”这个结构中后,就是可以论证、有理据的了。

     哈哈,现在我们绞尽脑汁要思考的,就是这个理据了。

      [em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9: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20: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enjun481在2009-11-1 19:26:48的发言:

讲一个有意思的例子。一个留学生刚在课堂上学了一大堆反义词,他很善于活学活用。那天下课,他看见他的朋友情绪低落,就走上前问:“你好像很关心啊”。其实他想说的是“你好像很不开心啊”。因为他们课上刚练过了开灯、关灯,开门关门……他认为开心的反义词就是关心。结果他的朋友吃惊得看着他,不明白他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大家注意了吗,关心是不单用的,像可能补语一样,用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加上否定词可以,就是不能没有铺垫的直接说,我关心,我听得懂。

“关心”还要求带宾语,或者用介词将宾语提前,如“我对……很关心”。我的问题来了:

                关心应该是动宾结构的合成词,这样的词按道理是不能带宾语的,“关心”就可以,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吗?

                关心是什么词性呢,很关心(不应该是表现心理动词吧,爱呀恨呀,不像啊),形容词-----关心群众的生活,动词。它怎么这么自由,身兼数职。

                “关”的本义是什么呢,关心是怎么来的,开心又是怎么来的,请大家帮我整明白。

“关心”不是“开心”的反义词,因为“关”与“开”虽然是一对反义词,但和一对反义形容词有不对称一样,动词一样有不对称,所以它们不一定会有同样的用法。不对称和词语的本义特点不同及引申过程不同有关系。

“开心”中的“开”是使动用法,即“使心开”。“关心”的“关”虽然也是使动用法,但不是和“开”相对的“关闭”义,而是“关联”、“关系”。

“关心”是个离合词,既可以像双音合成词那样作为一个词来使用,又可以像词组那样中间插入内容,即可离可合。离合词的存在是因为这些词正处于由词组凝固成词的过程中,像洗澡、体操、鞠躬等均如此。当离合词凝固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会忽略语素之间原有的组成关系,把它当成一个单位去理解,即理据模糊了,这时动宾关系的词也能带宾语了,如“照相”、“祝福”等。离合词是汉语教学和研究的一个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21: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再学习!

这阵子天天在“语言学”和“思想”版学习,都快忘了自己的“文学”版主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21: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09: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enjun481在2009-11-1 21:42:48的发言:

关心是离合词吗,关他的心,关一会心,可以吗?还有体操是离合词吗?照相我也不觉得能带宾语。

另外版主有趣,“关心”不过是笑话一则,留学生自己讲述都是这么处理的,可别当学术讨论。重要的是看我后面的问题。

我没有研究过词汇,就是教学的时候碰上深入想一想,能查到什么就看点什么。我对关心一类的词是这样理解的,一些动宾结构的合成词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结合的紧密程度是不同的,有的结合得非常好,已经不能拆分了,有些结合得比较好,但还在可分可合的阶段,还有的可能未来才能离合,现在还是独立的词,比如生病、得病。

回到“关心”上,关加上心,怎么辗转产生了今天的关心的意思的。另外 “开”最早应该是开门意吧,“开心”或者“使心开”怎么看都像是一种酷刑,和欣喜真不容易“勾搭”上。我要你说的理据。

之所以讲“关心”与“开心”不对称,是因为上周四屋子与古小即同学也提及此二者为何不是反义词来着,我在此就顺带解释了。

不好意思,“照相”是我疏忽了,把韩国学生的习惯用上了,不过,我觉得将来极有可能变成能带宾语的,汉语中的离合词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很多都是原本觉得不能是的近年来却也能了。

你对“关心”这类动宾结构的理解就是离合词的产生原因了。

口语中有时可以说“你关什么心呀”,请注意,离合词能“离”往往在口语中,你不要用你的标准普通话去判断有的口语,还有词内扩展不是什么都能往里填的,判断能不能扩展也不是看能不能填进各种东西的,只要在一个词内能填进东西就说明这个词结合不紧。

“体操”这个词有“体了一堂操”的说法。请看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

“关心”与“开心”的理据我已经解释了,这里的“关”、“开”都是使动用法,但不是开门、关门,今天咱们不还是可以说“打开心扉”、“心连心”嘛!自己再好好琢磨琢磨,也可以参看参看屋子的“乐与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 9:11:1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09: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不为在2009-11-1 21:19:20的发言:

学习!学习!再学习!

这阵子天天在“语言学”和“思想”版学习,都快忘了自己的“文学”版主业了!

嘻嘻,我也是在你学习学习的号召下,最近老不务正业,跑到思想版去溜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11: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13: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enjun481在2009-11-2 11:30:22的发言:

一、“关心”,我现在觉得大家的语感相差太多了,比如我就觉得“你关什么心呀”是病句,应该换成“你操什么心啊”(规范表达时,这样)。还有,我不认为口语是研究语法的依据,我始终认为,口语的任务是传达信息,信息传达了,目的就达到了。我觉得口语就不应该考虑语法,考虑的应该是,是不是产生了交流障碍。

二、“体了一堂操”应该有幽默的成分,这个应该是在修辞范围里吧。我真的没读过赵元任的口语语法,但从举的例子看,我很不认同。以前,我的朋友自己将她的裤子改成了裙子,上街归来,感叹“累死我了,一天我都特‘淑女’”。她描述的是她穿着改了的裙子,裙口小,迈不开步子的走路情形。我们听了都笑了,觉得她创意表达很有意思。那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情,现在可能“特淑女”,“有点恐龙”已经司空见惯了。我也经常这样用词,本来就不是正确的、精准的表达,比如昨天晚上我跟远风贫,说我的题目多么辉煌,你说,这能从语法的角度去分析吗?我还记得最初看人家说“严重同意”时的惊艳感,远风也曾非常深刻地教育我,他用的词是“隆重建议”。如果我们的语法研究是跟着这个走,我觉得是走偏了。语法可以在书面语已经大面积接受类似新奇表达的时候跟进。追风逐雨怕是有点浪费了社会的研究资源。

       我们追求表达的新奇新颖,从语言学上说,是不是叫追求语言的陌生感呀。当“给我一个理由先”生根-发芽了,语法研究就可以进行了。

三、上面的说法可能是一派胡言,我是从自我感觉出发的,没有学术依据。但我还是想继续,比如:我们确切的知道了“给我一个理由先”的起点,那么“开心和关心”被人新奇使用的起点又在哪里呢。

      别嘲笑我的“穷追猛打”,我觉得版主的回答不过瘾。我都习惯穷追不舍了,是吧,子非鱼先生!“穷追猛打”——你应该有会心一笑

先说第三个问题吧。我有些郁闷,是不是我没理解对你想知道的理据指什么。你说它们“被人新奇使用”是什么意思?对于双音合成词,考察语言理据是指分析两个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两个语素的语义和它们组成的合成词词义之间的语义关系。以“开心”为例,“开”、“心”在结合时分别使用它们的“打开”、“心灵”两个语义,它们结合时形成的语义关系是“使心灵打开”(即使郁结、封闭的心灵得以释放),所以结合形成的合成词有“欣喜、喜悦”之义。这是“开心”在一形成之时就有的词义,怎么又有“被人新奇使用”呢?

我想你这个提法是不是针对我认为“关心”是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成分而言呢?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并没有说过“开心”是离合词,“关心”是,并不意味着“开心”就一定是。

“关心”和“操心”在能否插入成分上是有程度差别的,我们现在基本上都认可“操心”可以内部扩展,又可以带宾语,所以“操心”公认是离合词。“操心”和“关心”的语义结构相似,我们现在对“关心”有不同的语感,说明这两个词处于你所说的动宾短语到词的不同发展阶段。

“体了一堂操”你说是幽默修辞,从语用学来说,这没有错,但是判断一个词是否离合词重要的是有没有这样的说法,语素之间有没有被打开的例子,至于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打开了,那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而且,在几十年前,像“幽他一默”这样的说法恐怕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但现在估计很多人都这么用了。如果有人(当然不是一个人只有偶尔一次)在把一个词打开来使用,说明这个词本身的内部是不紧密的,它就有可能变成离合词。你在上一个帖子也曾说过有的词现在独立(应该是结合紧密),将来可能会变。汉语其实不是语法特别严谨的语言,合成词的语素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结合之后就完全不能动了的。

此外,像“很淑女”这样的说法是有汉语特点为依据的,汉语词的词性没有那么严格,所以从古至今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的用法,不管是临时,还是固定,都说明不能完全用西方的语法体系来看待汉语语法。词语能否搭配更多是和词语本身的语义特点有关,不只是语法问题,所以如果它们的语义不相适应,自然会被淘汰,(除非有强大的外部原因)如果被保留下来,说明它们有内在的关系,这不以现在我们的语感为转移。

至于口语能否研究语法、什么样的口语能成为语法的研究对象,我觉得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的,我们都与时俱进一下吧,除了我提到的赵元任的那本书,我们还可以请逐梦介绍其他相关的论著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2:51 , Processed in 0.06270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