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子非鱼

[教学相关] [古代汉语]答疑讨论专用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0 13: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复习的时候对通假有了疑问。定义对本字借字只有语音的要求,语义方面呢?如果两字同源,是否是通假呢?如舍和捨,共和供…………望答啊

还有异字同词是否需要语境?如不需要,那么分化字当中的母子和分化字不都是异字同词?

麻烦啦~~~~~~~大家都来讨论讨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09: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假”有两种,一种是“同音借用”,一种是“同源通用”。它们的共同处是声音相同或相近,不写本字。但是“同源通用”两字的词源意义(注意,不是使用意义)相通。前人不太管两字之间的语义关系,所以混称为“通假”,其实“同音借用”和“同源通用”有质的区别。

“舍”和“捨”没有同源关系,“舍”本义表示房屋,假借表示“舍弃”,后来造了“捨”,将假借义“舍弃”分化出来。

“共”“供”关系同上。

当“捨”、“供”没被造出来时,用“舍”、“共”表示,那是许慎所说的“本无其字”的“假借”;当“捨”、“供”出现后,如果还用“舍”、“供”表示,那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了,属于“同音借用”。

一般来说,分化字新造出来,人们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出现还用母字的情况。如果属于同一时期,是异字同词;如果分化字已经和母字完全分开使用,不会混用,那么就不能算是异字同词了。而且异字同词必须是共时的,不能把分化字产生之前母字涵括分化字的职能和后来分化字承担自己的职能看成是异字同词,因为它们是历时的,不在一个共时平面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1 12: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啦~~

不过,在《左传》以及《战国策》中,共 和 舍 是通假么?那么在《论语》中呢?

如何判断同源通用现象呢?它可能是已分化,也可能没有。

大量分化字产生的时代是什么时候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 11: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会有在同一本书里此处用通假,而彼处用本字的现象,所以判断一个字是否通假,要看具体句子,只要在这句话中,该写某个字的地方用了一个同音字,就可以判断是通假。

同源通用是两个同源字之间的关系,所以如果没有分化,那所有职能还在一个字上,就不是通假,不能称为同源通用。

大量分化字产生在周秦时代,这也是形声字大量产生的时代,汉字数量剧增的时代。这个时代在中国语言、思想、文化领域也都是很重要的一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 22: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在校外不易上TAS,今天才将词汇部分的讲义传上去,请大家相互转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 18: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汉语作业点评:

 

一、用自己的话解释许慎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下的定义,并举例分析说明这四种造字方法的不同特点。

存在问题:

1、“举例分析说明四种造字方法的不同特点”:需要比较说明四种方法,而不能只是把它们各自的特点罗列出来。

2、“指事”不是“指示”。

 

二、什么是本字、本义、因形求义?从第一、二单元“常用词”中选取三个词,判断它们的本义,并按照因形求义的步骤求证。(可利用《甲骨文编》、《金文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古文字类编》、《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

存在问题:

1、旁证的目的是用来辅助证明所证字的形义分析正确,重点在于所选字的字形与被证字的字形有相同的构件,相同构件在字中的构意作用类似。所以旁证字不是随便选择,也不能只把它放上去,而不解释它,不说明它和被证字的相同处。

2、不能只有条框,每步骤下应该有解释。比如文献例证,不能只是把句子放上去,要说明这个字在句中是什么意思,用的是否本义。

3、凡表示词义,要用“义”而非“意”,后者是“意图”的意思。

 

三、举例说明什么是分化字(古今字)。(例子必须出自课文文选)

四、举例说明什么是异体字。(例子必须出自课文文选)

存在问题:

1、看清、看全题目要求。如果问“什么是……”,要首先解释概念。

2、“举例说明”意味着要解释,用例子来解释概念或理论。而不能只是列出两个字。

3、有的同学举的异体字和分化字有纠葛。虽然异体字可以用来分化不同义项,但异体字是共时的文字关系,分化字是历时的文字关系,所以分化字又被叫做“古今字”。而且异体字的记词职能是完全相同的。“大”与“太”,“说”与“悦”都不是异体字。

4、“女”和“汝”都是第二人称“你”的借字,两者之间没有分化关系。

 

再次提醒:

1、看清、看全题目要求。有的同学只抄了一半题目,结果也只完成了一半。

2、论证问题、说明问题都不能只是简单罗列例子、材料,而要针对对象进行解释分析。而且,一定要有明确表示例子、材料和问题之间关系的话语。许多同学认真查找了例子、文献材料,可只是摆在那里,一句话都没有,读者无法知道它们的作用。

 

这些是作业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希望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具体个人的问题在作业上会有批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4 13: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TAS上没有期中评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7 15:31 , Processed in 0.07007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