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王母的起源 ------读《译余偶拾》的一点想法 杨罡鉴 200640017 近日拜读杨宪益先生的《译余偶拾》,其中关于中西方神话传说相互影响的篇目,丰富的材料,严谨的考证,让读者在兴趣盎然地阅读时,也不由赞叹作者在二十多岁之时便有如此功底。但读了《<穆天子传>的作成时代及其作者》后,我觉书中关于西王母起源的论述值得讨论。 文中作者的观点是《穆天子传》为汉武帝时期人所杜撰,而论据则是《穆天子传》与汉武帝见西王母的传说存在诸多巧合之处,因而作者还推测西王母的传说是由于汉武帝时人们的附会。 关于西王母的传说源于汉武帝时期,杨宪益先生有诸多证据。 其一,西王母见于《山海经》:“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逢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而《山海经》中不乏汉朝所添加的内容,所以不能排除这些关于西王母的描写是汉武帝时期的人伪作的; 对于这一条,我认为是不成立的。因为除了《山海经》,还有别的被认为是秦汉以前的书记载过西王母。《尔雅·释地》中记载:“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
而《尔雅》在释“九州”时,没有“梁州”。先秦典籍中,除《禹共》之外《, 周礼》《、吕览》等书都无梁州。《尔雅·释地》“河西曰邕隹州”。陆德明《尔雅音义》:“案《周礼》及《尔雅》皆无梁州,则邕隹州兼有梁州之地也。⋯⋯汉时改邕隹州为梁州,改梁州为益州也。”这可以证明《尔雅》成书至少在西汉以前,何九盈也认为《尔雅》应是战国末期齐鲁人所作。虽然《尔雅》中的“西王母”仍是地名,但这个词确实见于先秦的典籍。另外,还有汉武帝当时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也能提供佐证。《淮南子》记载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而嫦娥所食的不死药正是来自西王母,可见此时西王母已经是神袛之类。淮南王刘安死于公元前122年,而汉武帝时期的西征,公元前127年仅达到了阴山一带,公元前121年到陇西一带,此时刘安已死,而汉武帝的西征之路还未通到大宛,当然不可能由大宛的国王“王母寡”附会出西王母。 其二,作者认为西王母的传说就是汉武帝时期人们对大宛国所了解的一些信息。因为《穆天子传》中西王母国到宗周、“群玉之山”的距离与《汉书》中长安到大宛、大宛距多产玉石的于阗的距离都十分接近,《穆天子传》中西王母国的风俗习惯也与大宛类似。这样的类似确实难以说是巧合,但还是不足以说明西王母的全部传说就是起源于此。《穆天子传》中西王母的传说的确很有可能是由造伪之人将西域大宛之事变造而成,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在汉武帝的西征队伍到达大宛之前,《淮南子》中就有西王母的其他的传说。 其三,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论述存在前后矛盾之处。作者先说西王母可能是由大宛国国王的名字演变而来,但后文中又说汉武帝时人们确信西王母国的存在,而且是在安息帝国以西。《史记大宛传》“安息国长老传闻条之有若水,西王母。”安息帝国即波斯,在波斯帝国西边的就是东罗马帝国了,因此作者又认为西王母国即汉代的东罗马帝国。 其四,根据作者考证,《穆天子传》中其他关于巡游的细节确有很多与汉武帝封禅之事类似,但这并不能说明《穆天子传》成书于汉武帝时期,也不能说明穆天子见西王母的传说源于汉武帝见西王母的故事。作者所引用的汉武帝见西王母的故事多来源于《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洞冥记》,但这些书多为奇闻野史,作者和成书年代都很不确定,很可能比《穆天子传》还要晚,因此更可能是这些书模仿了《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传说。其实经作者推测《穆天子传》成书不会晚于西汉末年就能推测出一个大概的情况:《穆天子传》确实成书于西汉,但不能肯定成书于汉武帝时期,书中所载的西王母故事,天子巡游,应该是根据《史记》等记述历史的材料加工而成,因此才会和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有如此多的巧合,但汉武帝见西王母的故事则是后人根据《穆天子传》进行的再加工。 《穆天子传》这样的作品不仅具有歌功颂德的功能,更能神化统治者。神化统治者的目是要让百姓信服,而在信息传达十分缓慢的古代,皇帝封禅巡游的细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老百姓所知晓,因而这时将这些细节附会到神话当中是没有必要的。因此,《穆天子传》可能并不是汉武帝时期歌功颂德的有意托古之作,而其成书年代在汉武帝以后至西汉末这段时间都有可能。 读完这篇笔记,我似乎发现杨宪益先生在这些考证文章中过于注重所考察的对象本体。就《山海经》《穆天子传》以及作者提到的其他一些载有西王母传说的古籍来说,确实可能推出西王母传说起源于汉武帝,但如果把眼界放宽,则会发现不同的结论。如从民族学和宗教的角度,西王母被认为是西部民族的一个古老的崇拜对象,是昆仑神话系统的中心,与东方蓬莱神话系统相对立。在战国时期中国东西部两大神话系统渐渐融合后,西王母的形象开始东方化,也就是向人的形象转化。还有学者认为,女娲和西王母有某种联系,现代出土的汉代人身蛇尾缠绕在一起的女娲伏羲图中,女娲可能就是西王母。由此也以得出西王母的传说不可能仅仅起源于汉武帝时期。不过杨宪益先生在写这篇文章时,可能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的民族、宗教研究。
参考文献:《译余偶拾》杨宪益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尔雅〉的年代和性质》何九盈 语文研究1984年第2期 《西王母异名论述》顾国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11月总第195期 《西王母神话地域渊源考》刘宗迪 《西王母原型探》沈天水 延边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