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白水

[教学相关] 【作业】说说你最喜欢的一首《诗经》中的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9 09: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还想说一下,这种交作业的方式很好,同学也不必把它只当完成作业,它更是大家一起交流的平台。所以欢迎有更多的人来参与讨论,而不仅仅是老师来“批改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9 09: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皂罗袍在2007-10-19 9:32:11的发言:

很喜欢上面两位同学的帖子,语言流畅,文辞优美。只是还有一点点想补充的:

第一位同学的译文中“青青子佩”貌似没有译出来。你看译成“你叮咚的环佩”,如何?

你叮咚的环佩,

仿佛牵动着我凌乱的思绪。

第二位同学,很欣赏你的语言,就像你译诗中形容思念一样,“如水般流泻”:)

比较同意白水的几处改法,只是后面“最终见金乌西坠,玉兔东升。不见你的日子啊,一日漫漫,如同三月”,要是把“最终”去掉,好像会更好点儿,你看呢?

:)

“你叮咚的环佩”,改得好。“最终”的确应该去掉,只是这两个字一去掉,“见”也没法留了,接下来两个四言句又稍损节奏,那就得再略作变化。呵呵,还是请帖主本人来推敲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0 15:13:2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9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杨明春在2007-10-18 16:47:09的发言: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独自徘徊在这寂静的城楼上,最终见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我觉得这句话理解得很有意境,生动,好像眼前就出现了这个画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9 20: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7信1褚梦瑶在2007-10-19 11:17:00的发言:

我觉得这句话理解得很有意境,生动,好像眼前就出现了这个画面。

没错,的确如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9 20:40:2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0 10: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1]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注释】:

[1]:音气,翘起脚跟望

崇朝:终朝


又是一年秋风起,浩荡的黄河依旧奔腾不息。游子孤寂的身影在河边久久伫立,漫天的芦苇飞絮触动他的心绪,迷离了他的双眼:年迈的母亲还在等待那疲倦的身影?而她呢?是否依然对月嗟伤,守望飞过的鸿雁?一阵酸楚涌上心头,使他不由发出了喟叹:是谁说这黄河广阔无边啊?不过是一束芦苇的距离。是谁说我的家国遥不可见啊?不过是一个踮脚的动作罢了。是谁说这黄河浩淼无边啊?它还不及一叶小舟宽。

是谁说我的家国遥不可及啊?它的距离还不够一个早晨的奔走。

原来秋风带不走他的思念……

喜欢的原因:

它又一次触发了我的思乡情,勾起了对家人的牵挂。虽电话粥天天煲,短信到处飞,消减不了思念。

其次是一水之隔,两种不同看法引发的感触。初看《周南汉广》,觉得其长歌浩叹,感情深厚。与这篇《河广》相比,才发现那种未行先怯,缺乏勇气的心理实在比不上自信坚定。也有人引申《河广》精神为:面对挑战,勇往直前,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我更欣赏后一种心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知你的看法如何?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0-20 15:16:1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0 13: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好牛,把短短的诗扩充到这么有深意,有感而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0 14: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交作业和批改作业的方式确实挺好

自从提倡素质教育以来,保密成绩保密作业,结果每次做完都不知其他人何样,只自己在想像中思考,而没有交流又谈何进步

看到别人的作业,可从中学习精华;看到老师的批改,可从中吸取教训

唯有这样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5: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谢媛在2007-10-20 10:13:07的发言:
 
 


又是一年秋风起,浩荡的黄河依旧奔腾不息。游子孤寂的身影在河边久久伫立,漫天的芦苇飞絮触动他的心绪,迷离了他的双眼:年迈的母亲还在等待那疲倦的身影?而她呢?是否依然对月嗟伤,守望飞过的鸿雁?一阵酸楚涌上心头,使他不由发出了喟叹:是谁说这黄河广阔无边啊?不过是一束芦苇的距离。是谁说我的家国遥不可见啊?不过是一个踮脚的动作罢了。是谁说这黄河浩淼无边啊?它还不及一叶小舟宽。

是谁说我的家国遥不可及啊?它的距离还不够一个早晨的奔走。

原来秋风带不走他的思念……

喜欢的原因:

它又一次触发了我的思乡情,勾起了对家人的牵挂。虽电话粥天天煲,短信到处飞,消减不了思念。

其次是一水之隔,两种不同看法引发的感触。初看《周南汉广》,觉得其长歌浩叹,感情深厚。与这篇《河广》相比,才发现那种未行先怯,缺乏勇气的心理实在比不上自信坚定。也有人引申《河广》精神为:面对挑战,勇往直前,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我更欣赏后一种心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知你的看法如何?



有感而发,写的不错:)

对《河广》诗意的描述部分,增谈了不少想象的内容,这样的增添是合理的,是我们读诗过程中所不能缺少的。

“喜欢理由”部分,看到对《汉广》“未行先怯,缺乏勇气”的批判,笑,果然是后生可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1 21:34:4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5: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经·郑风》里有一首我最喜欢的诗,看看谁能说到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0 20: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蒹 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是一篇美丽的情歌。想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蒹(音兼):没长穗的芦苇。葭(音家):初生的芦苇。苍苍:老青色。
  伊人:是人,这个人。
  在水一方:在大水的一方,喻所在之远。
  溯洄:逆流而上。
  阻:阻难。
  溯游:顺流而下。
  凄凄:苍青色。
  晞(音西):干。
  湄:水边高崖。
  跻(音鸡):登;升。
  坻(音迟):小渚。
  采采:茂盛貌。
  涘(音四):水边。
  右:不直,绕弯。
  沚(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自古逢秋悲寂寥,相思更使人怅愁。”他的心中想念着伊人,可伊人却在那可望而不可即的远方。但路途的遥远挡不住那颗炽热的心,道旁的荆棘阻不断那份相恋的情。经过多次艰辛的尝试,最终的结果却是依旧天各一方。无论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却总是离她有那么一段距离。美丽的伊人,我何时才能来到你的身旁……

       喜欢它,从未想过确切的理由,抑或是它的韵律,抑或是它的意境。但每读一遍,总会有新的体会。随着年岁的增长,不再是单纯感性的认知,更多了些理性的思考。那一种比热恋更持久的相思之苦,那种比厮守更感人的遥遥相忘,总是人们心中最难忘怀的情结。“若即若离”是一种比任何情景都更美的意境,“距离产生美”大概就是如此。撇开意境,它的艺术手法也是别具特色的:三章中每章的前两句都采用赋中见兴的手法,以景衬情,造出的气氛笼罩全篇。它不同于一般的诗,全诗中几乎没有一句直写思和愁,但它的景色却比任何语言更有表现力。除此以外,它的重章叠句形式也是它的又一亮点。通过这种叠唱的形式,那种含蓄悠长的意味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朦胧”和“含蓄”或许能最好的概括它……

                                                                                                                       谢正怡

                                                                                                                      2007010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21:09 , Processed in 0.05412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