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几段有启发性的看法,因为是事后的回忆理解,如果有理解偏误或记忆失误,请指正: 白水:关于《关雎》,有几个问题可以进一步讨论: 1、“关关”,有人认为是“呱呱”声,拟音的叠音词比较接近语言的原生状态,孩子早期会用这样的叠音词指称事物,如“叭叭”指小汽车。 2、有人认为“雎鸠”和鸟图腾崇拜有关系。 3、可以从“窈窕”出发探讨中国传统女性美标准的演变,如诗经“健硕”(《卫风硕人》)、唐丰腴、宋…… 4、“好逑”,有注释认为“逑”是“怨偶”,是否如此。 5、每段韵脚的变化是否和感情变化有关? 6、“采”的读音,“芼”的意思。 7、全诗是民间百姓还是知识分子的婚宴歌? 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纯兴起,面对美好的春日里,河中小沙洲上鸣唱的鸟儿,诗人心中升腾起一种情感。全诗重点不是君子是否追求到了淑女,而是结果并不重要。君子经过“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最终不胶着于是否能得到,而是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来延续初初的那种意蕴升腾的美好。只有这样境界的君子,才能配得上那样的“窈窕淑女”。孔子以此诗为三百之首,这里的君子是孔子理想的君子。 【对于屋子的看法,大家后来有讨论,普遍觉得这样的理解也是很好的,尤其是提出的那种境界,但是如果认为孔子是这样的理解,则需要证据。屋子有自己的一套观照体系,远风对其理解是,将主观体验者与对象分开,体验者可以不理会对象的状态,在“破点生晕”、“乐与教”中都是这样的角度。大家也好奇,如果换一首诗经中的诗,屋子会如何解读。】 小即:这首诗前后是否有一些变化,这样的变化是怎样表现的。后面两段是真的成婚了,还是诗人的想像。【这是对作品纯文学的思考,很受启发。】 铁西:如果以“姐妹(实际是妻妾)之情”来理解这首诗也很美好啊。想像两个衣着华丽的女子在悠悠琴瑟、钟鼓乐声中一起和谐劳作,也是很美丽的场景。 【铁西对《诗经正义》很感兴趣,个人以为可以花点儿时间将它好好地从头到尾读一遍(读标点本应该也花不了太多时间),孔颖达是“五经互注”的,所以,任选其中一部通读,对领会其他几部都是会有很大帮助的,更不用说通读一部之后会带来的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入理解。研究思想精深的思考固然重要,但广博的收纳也不可忽略。铁西将来要开《论语》课,很期待,所以有这样一些个人小建议。】 小即、铁西、非鱼:读作品应该以哪个为中心——读者中心、作者中心,还是作品中心? 白水:阅读理解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但忌把不同的视角混杂在一起言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4 12:42:37编辑过] |